历史人物

为什么后世对李牧的评价高?他有哪些战绩?
2023-02-03 11:47:22

  后世对李牧的评价高,是因为李牧确实当得起这种评价!

  毫不客气的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多撑几十年的时间,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李牧头上!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李牧至少也做出了两大贡献。

  第一,他把匈奴给打残了。这直接导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不用分太多力量去考虑北方的敌人,可以集中精力统一中原。

  第二,李牧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把骑兵玩透了的顶级名将!李牧的存在,直接把骑兵作为一个单独兵种的威力,拉高了一大截。而且在打匈奴期间,他也创造出了一整套对付骑兵的办法。这对后世无数的名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这样的李牧,不管后世给他多高的评价,其实都不过分。

  作为赵国的名将,李牧崛起,已经是长平之战以后的事情了。据后世史学家分析,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李牧应该还比较年轻。而且,当时李牧正驻守在北方,负责抵御北方的匈奴。所以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李牧根本就没参加。

  等到长平之战打完之后,后来秦国进一步进攻邯郸的时候,正史上也没有明确记载李牧参与邯郸之战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李牧还不是特别牛,在赵王眼里,李牧也不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角色。再加上当时北方防御匈奴的战线,同样极为重要,所以李牧可能就没有被调回来,参加邯郸之战。

  而邯郸之战结束以后,虽然秦国最终被击退了,但是赵国这边,却同样损失惨重。一场长平之战,再加上后来的邯郸围城,几乎把赵国国内超过一半的适龄男性,全都给杀绝了。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李牧开始逐渐在赵国的军界,异军突起,逐渐扛起来大半个赵国。

  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李牧先是率兵在北方驻守,防备匈奴入侵。在这段时间里,李牧长时间不出战。就算匈奴打过来了,李牧也只是坚壁清野,被动进行防守。如此一来,李牧自然就给匈奴造成了他软弱可欺的假象。

  李牧之所以这样做,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有两个目的。第一,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严重缺少精壮劳动力。所以在这期间,李牧最大的任务,不是在北方击败匈奴,而是尽量保证更大的和平空间,让赵国人多生孩子,让那些年轻人快点长大,弥补长平之战的损失。

  从赵国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李牧后来显然是实现了。短短十多年之后,李牧坐镇的赵国北方边境,便再次攒下了近二十万的精锐军队。而这些精锐,后来也成了赵国灭亡之前,抵抗秦国的中坚力量。

  第二,李牧需要给匈奴造成一个假象,那就是他确实比较好欺负。因为只有这样,匈奴才会敢于集结全部主力,前来进攻赵国的边境。

  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最大的难点,其实一直都不在于正面厮杀。如果双方真的找一块地方,全力来一场死战,其实大概率都是中原王朝取胜。因为中原王朝在武器制造和后勤补给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真正的难点,其实是在于如何找到游牧民族的主力。游牧民族依仗速度,可以打不过就跑。如果让游牧民族的主力逃回草原深处,中原王朝再派骑兵去草原深处寻找对手,那成本就太高了。后来汉武帝用的就是这种办法,虽然打赢了,但是也把之前汉朝几代人攒下的国力给耗得差不多了。

  连后来统一全国的汉朝,都是如此。那么如果当时李牧只是击败匈奴,让匈奴主力逃回了草原,接下来赵国面对的,可能就是匈奴的连年袭扰。到时候赵国就必须要把大量的军队,放在北方防守。这时候秦国要是再打过来,赵国就彻底没救了。

  所以当时的李牧,不是想击败匈奴,而是想要重创匈奴。

  如此,多年之后,当李牧在北方攒下了近二十万的精锐,觉得有把握直接歼灭匈奴主力了,李牧才终于出手。当时李牧先是派少量军队,把匈奴主力引入赵国的埋伏圈。然后,李牧用战车组成正面防线,挡住匈奴的正面冲锋。

  接下来,李牧再派大量的骑兵,切断匈奴的后路,并且派出会弓箭的士兵,从两翼包抄,利用弓箭远程射杀匈奴士兵。这种作战方式,后来几乎成了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教科书。后来无数的中原名将,在对付草原游牧民族的时候,用的其实都是这种思路。

  最终,这一战李牧直接消灭了十多万匈奴精锐,彻底重创了匈奴。要知道,当时匈奴还没有彻底统一草原,整个匈奴加起来,其实也没多少人。所以这一战之后,接下来至少十年之内,匈奴都不敢再南下大规模袭扰赵国边境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伊尹与古代中国的权力更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商朝末期的一场政变,即伊尹流放国君的事件,不仅揭示了权力更迭的残酷性,也体现了忠诚与智慧的较量。这一事件对后世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讨古代政治伦理和权力运作的重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