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明朝的通政使司为什么能位列“六部九卿”之一?
2022-11-11 14:00:48

  明朝中央有个高级官员合称叫“六部九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内阁大学士往往都要挂“六部九卿”官衔。大家很熟悉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的重要性,但对通政使司不太了解。那么通政使司为什么能位列“六部九卿”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初年,朱元璋设立通政使司以制衡中书省。通政使司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即朝廷的文书都要先交到通政使司,然后上呈皇帝;朝廷讨论大政或者审判大案的会议,通政使司的长官通政使都要代表皇帝参加;朝廷下达的所有命令文书都要由通政使司审核和传达。

  可以说通政使司是明朝皇帝与朝廷各个主要部门交流沟通的中枢部门,因此被称为“喉舌之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中书省,皇帝直辖六部诸卿,通政使司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正因如此,通政使司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并称为“九卿”。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帮助自己处理数量庞大的公文奏章,是为明朝内阁的前身。殿阁大学士出现后,通政使司的部分职能被转移到了殿阁大学士手中。经过建文帝的过渡,明成祖登基后正式建立内阁制,通政使司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等到宦官控制的司礼监参与朝政后,通政使司的实权进一步下降,成为闲散衙门。不过通政使司位列“九卿”的规矩算是朱元璋的祖制,之后的明朝皇帝也就没把通政使司踢出“九卿”的行列。直到明朝灭亡,通政使司在名义上都算是“六部九卿”之一。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