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孙峻:权谋漩涡中的东吴权臣轶事与后世评说
2025-11-12 13:24:55

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中有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孙峻。他凭借宗室身份跻身权力核心,其生平事迹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权谋剧,既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轶事典故,也留下了后世褒贬不一的评价。

轶事典故:权谋背后的荒诞与惊悚

酒宴诛诸葛,权谋显锋芒

孙权临终前,将辅政大任托付给诸葛恪、孙峻等人。诸葛恪初期广施德政,取得东兴大捷后声望达到顶峰,却因轻敌发动对曹魏的进攻,结果损兵折将、大失人心。孙峻敏锐地察觉到局势变化,与吴主孙亮密谋诛杀诸葛恪。

建兴二年(253年),孙峻以如厕为由短暂离开酒宴,回来后突然大喊:“我有诏书来制裁诸葛恪!”诸葛恪大惊失色,一时竟拔不出剑来。其心腹大将张约试图砍伤孙峻,反被砍去左手右臂。最终,诸葛恪被杀,其儿子闻讯逃跑不及也被孙峻所杀,孙峻更是夷灭诸葛恪三族。这场酒宴上的政变,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孙峻凭借果断和狠辣,成功铲除政敌,掌握了东吴大权。

药酒疑云,宴饮藏杀机

在谋杀诸葛恪的酒宴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药酒的插曲。诸葛恪对酒宴上的酒心存疑虑,怀疑有毒而不饮。孙峻看出他的顾虑,便说:“将军身体不甚健康,一定有经常饮用的药酒,何不取来饮用。”诸葛恪正中下怀,于是便饮自制的药酒。酒过数巡,伏兵四起,诸葛恪终究难逃一死。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孙峻的狡黠,也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连宴饮都可能成为杀人的陷阱。

梦中惊魂,权臣的末路

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受文钦怂恿伐魏,派文钦和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率军从江都进入淮、泗一带,以便占领青州和徐州。孙峻和将军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践行,孙峻看到吕据率领的军队部伍整齐,心生厌恶,借口心口疼痛离去。当夜,他做梦被诸葛恪的冤魂用剑击中,惊惧发病而死,年仅三十八岁。这一离奇的死亡方式,为孙峻的一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似乎暗示着他作恶多端终遭报应。

后世评价:功过是非,众说纷纭

陈寿:凶竖盈溢,无足论者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孙峻的评价颇为负面,称“峻、綝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他认为孙峻和其堂弟孙綝都是凶恶残暴之人,他们的行为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孙峻掌权后,骄横傲慢、淫乱残暴,利用权势胡作非为。他大肆残害宗亲,废太子孙和、孙权之女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他杀害。他还奸乱宫人,与公主孙鲁班私通,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政治更加动荡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吴的国力。

叶适:权势之变,难共于权

叶适认为“诸孙多才武,与策、权共起。曹、刘盖孤弱矣。在其宗。”但他也指出“峻始保恪,而后乃相图,权势之难共如此”。孙峻一开始力保诸葛恪上台,然而等到诸葛恪危害到他的利益时,他又支持孙亮把诸葛恪杀掉。这充分体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权势的诱惑,在权力面前,所谓的同盟和情谊往往不堪一击。

何焯:权谋之变,人心难测

何焯评价道“峻始保恪,而后乃相图,权势之难共如此”。孙峻的行为反映出在权力的漩涡中,人心的复杂和多变。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背叛曾经的同盟,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这种行为虽然让他在短期内掌握了东吴大权,但也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和反抗,为东吴的内部动荡埋下了隐患。

孙峻的一生充满了权谋和争斗,他的轶事典故展现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狡黠和狠辣,而后世的评价则揭示了他行为的负面影响。他虽然凭借权谋在东吴政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加剧了东吴的内部矛盾,成为东吴走向衰落的一个因素。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扭曲,以及在权力斗争中的人性弱点。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梦魇中的权力警钟:曹操三马同槽之梦的深层隐喻

  建安二十三年春,许昌城细雨绵绵,曹操从梦中惊醒,冷汗浸透寝衣。他梦见三匹黑马围着一个刻有曹字的食槽争食,草料与粪便的气味在梦境中挥之不去。这个被后世称为三马同槽的典故,不仅成为《晋书》中记载的权力预言,更折射出曹魏政权在制度设计上的致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