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陈武:三国东吴的仁勇虎臣
2025-11-10 13:36:32

东汉末年,江东大地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其中一位以仁厚著称、以勇猛闻名的将领——陈武,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高尚品格,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东吴“江表之虎臣”之一,陈武的一生既是战场上的传奇,也是乱世中仁者风范的典范。

少年英姿:十八岁投奔孙策的豪杰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他自幼生得仪表堂堂,身长七尺七寸,气度不凡。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年仅十八岁的陈武听闻孙策在寿春的威名,毅然前往递帖求见。孙策见其英武过人,当即将其收归麾下。从此,陈武跟随孙策东渡长江,开了征战江东的征程。

在孙策麾下,陈武迅速崭露头角。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很快被任命为别部司马,统率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以庐江籍士兵为主,作战勇猛,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重要力量。陈武的军事才能与领导力,为孙策在江东的立足奠定了坚实基础。

仁厚统军:庐江上甲的灵魂人物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趁庐江太守刘勋进攻上缭之机,夺取庐江郡,并从当地招募精锐组建“庐江上甲”。这支部队以骁勇善战著称,横行江淮之间,令敌军闻风丧胆。孙策将统率权交给陈武,足见对其能力的信任。

陈武治军严明,更以仁厚著称。他常将赏赐分给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视如兄弟。这种作风赢得了部下的衷心爱戴,庐江上甲在他的带领下所向无前,成为东吴军中的王牌之师。史载陈武“仁厚好施”,不仅士兵敬仰他,连乡里百姓也对他感恩戴德。孙权继位后,多次亲临陈武家中探望,足见其地位之特殊。

合肥悲歌:以死报国的最后荣光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陈武随军出征。此战中,魏将张辽率八百精锐突袭东吴大营,吴军措手不及,宋谦、徐盛等将领败走。危急时刻,陈武挺身而出,奋力迎战张辽。他深知此战关乎东吴颜面,更关乎主公孙权的安全,于是以死相搏,最终血洒疆场。

陈武的牺牲令孙权悲痛欲绝。他亲自为陈武哭吊,参加葬礼,并下令将陈武的爱妾殉葬,赐予复客(免除赋税徭役的农户)二百家。这一举动虽遭史学家孙盛批判,却从侧面反映出孙权对陈武的深厚感情。陈武的遗体被运回江南,安葬于建业东郊,成为东吴将士忠勇精神的象征。

历史评价:仁勇双全的江东虎臣

陈武的一生,是仁厚与勇猛的完美结合。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他与程普、黄盖等名将并列为“江表之虎臣”,赞其“以武为督,所向无前”。陆机评价他“杀身以卫主”,罗贯中则以诗赞曰:“宽厚施仁德,乡闾尽感恩。功勋标史记,名姓写麒麟。”

陈武的家族也因他的功勋而显赫。长子陈脩继承都亭侯爵位,官至校尉;次子陈表官至偏将军,封都乡侯;孙辈中陈延、陈永、陈敖等人均在东吴军中任职,形成“陈氏三将”的军事世家。这种家族传承,不仅延续了陈武的军事遗产,也为东吴政权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持。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宁成:西汉酷吏的崛起与覆灭

  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宁成以酷吏之名掀起过腥风血雨,其人生轨迹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以雷霆手段镇压豪强,又因暴戾性格埋下覆灭祸根。这位从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县)走出的郎官,最终以株连有罪、家族粉碎的结局收场,其命运沉浮折射出西汉酷吏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