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宋荦最经典的10首诗词:诗画江南中的士人风骨
2025-08-18 17:28:59

清代诗人宋荦(1634—1713)以“西陂老人”自号,其诗作既承袭了宋诗的理趣,又融入江南山水的灵秀,更以宦游四方的阅历赋予诗词深沉的历史感。作为康熙朝重臣,他主持编纂《江左十五子诗选》,与王士祯并称“康熙诗坛双璧”。以下精选其十首代表作,展现其诗词中“清雅中见筋骨,婉约中含史笔”的独特风貌。

一、《邯郸道上》:名利场的冷眼旁观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漆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这首七绝以邯郸黄粱梦典故为背景,秋声、古木、荒祠构成苍凉意境,末句“满身尘土”四字,将追逐功名者的狼狈与虚无刻画得入木三分。清代史承豫评其“如村醪初熟,风味劣薄”,却未察觉此诗以白描手法直击人性弱点的犀利——正如宋荦在《登废城》中写“城中十万家,歌舞不知数”与“凄凉二十年,小康犹未赋”的时空对照,他总能在繁华与废墟间捕捉历史的荒诞。

二、《天香·龙涎香》:香道中的士人孤寂

“岛屿蟠沙,烟波抱月,潜虬吐沫如许。敛自绡宫,滴同薇露,万里浮槎谁取。”这首咏物词以龙涎香的采集、焚烧为线索,将香料升华为士人精神的象征。“最怜空闺独炷”一句,暗合其幕僚邵长衢《八大山人传》中“青磷白骨哭瓜洲”的苍凉,香雾中的氤氲,恰似宦海沉浮中的孤独坚守。

三、《水龙吟·白莲》:江南风物的禅意书写

“田田漫舞银塘,鱼床捧出黎云好。新妆淡伫,静窥湍濑,临风窈窕。”此词以白莲为媒介,将佛教“空”的哲学融入景物描写。下阕“开宜玉井,折应素手,闹红都扫”三句,暗用《红楼梦》“冷月葬花魂”的意象,展现宋荦作为收藏家(曾藏马麟《层叠冰绡图》)对“清冷之美”的极致追求。

四、《摸鱼儿·莼》:舌尖上的乡愁史诗

“甚江东、绿波无际,泖湖风物尤美。露葵生处春洲远,翠叶紫茎铺水。”这首词将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转化为对江南风物的全景式描绘。末句“谁鼓枻,常是那、香羹调向芦花里”,以渔父形象暗喻隐逸理想,与其《雨中元墓探梅》中“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的题咏,共同构成士大夫“身在庙堂,心系江湖”的精神图谱。

五、《齐天乐·蝉》:微小生命的宏大叙事

“西园渐届清商节,疏林一声凄切。叶底潜流,枝头乍送,常向空庭纷聒。”此词突破传统咏蝉诗的悲秋框架,将蝉鸣与“齐姬恨结”“故园旧听”等历史记忆交织。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谭》载宋荦鉴赏陈洪绶《画鹑图》时言“此北宋人笔”,这种对“古意”的执着,在此词“翻入云深,传来院静”的时空穿越感中得到完美体现。

六、《三字令·春夜雨》:声景交融的听觉美学

“春正好,雨丝丝。湿花枝。朱户掩,画屏围。”这首小令以极简笔法勾勒春夜图景,其声景描写暗合现代音乐理论中的“通感”手法。末句“漏声稀”与开篇“雨丝丝”形成声学上的呼应,展现宋荦作为书法家(曾求王士祯题“香雪海”三字)对节奏韵律的敏锐感知。

七、《落花》:生命哲学的诗意表达

“反怨盛开时,不及未开好。”此句化用《红楼梦》“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意象,却以更冷静的笔触探讨生命存在的悖论。宋荦在《种松》中写“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这种对“未完成之美”的推崇,与其收藏宋版《白虎通》时“求善书者多不能工”的遗憾形成互文。

八、《永遇乐·柳絮》:存在主义的轻盈之舞

“望去非花,飘来疑雪,轻狂如许。未作浮萍,已离深树。”这首词将柳絮升华为存在主义哲学符号,其“无根无蒂”的特性,恰似宋荦在《阅丙辰五月邸钞书事》中记录的“青磷白骨哭瓜洲”——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偶然性与脆弱性,被赋予诗意的表达。

九、《虞美人·酒边》:婉约词风的创新突破

“横波剪得吴江影,髮覆蝤蛴领。文茵走上脸微红,轻盈拟倩游丝惹。”此词突破传统婉约词“男欢女爱”的窠臼,以“吴江影”“游丝”等意象构建水墨画般的意境。宋荦幕僚邵长衡在《杜诗聪评序》中主张“随其人之性情所近”,这种创作理念在此词“暖香艳雪绮筵边”的色彩运用中得到充分实践。

十、《珍珠帘·题陈其年词集》:词论与史笔的交融

“苏门曾说孙登啸,又何似、仲举清歌偏好。”此词题咏陈维崧词集,却将评论转化为历史场景的再现。末句“廿载飘零,剩髯霜多少”,既是对陈维崧生平的概括,也暗含宋荦对自身宦海沉浮的反思——正如他在《登滕王阁》中写“胜地走戈铤,帆樯集、乍息一天鼙鼓”,历史的风云变幻始终是其诗词的底色。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萧菩萨哥:从金尊玉贵到香消玉殒的辽国皇后

  辽圣宗耶律隆绪统治时期,皇后萧菩萨哥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宫廷悲剧。这位出身显赫的皇后,凭借家族权势与个人美貌登上后位,却因无子、性格缺陷及宫廷权力斗争,最终落得被逼自尽的凄凉结局。其命运轨迹不仅折射出辽代宫廷的残酷生态,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