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何说魏延之死基本是“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2022-11-23 10:49:45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延杨仪相争的时候,季汉朝廷为什么没有人支持魏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武侯薨逝于五丈原。在诸葛武侯薨逝后,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与绥军将军、长史杨仪之间爆发了内讧,进而互相攻击,最终导致魏延被马岱所杀,甚至被夷灭三族。

  魏延与杨仪相争的时候都向季汉朝廷打报告,指责对方“谋反”。有意思的是,季汉朝廷几乎是全体支持杨仪,没有大臣支持魏延,这也是魏延惨死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支持魏延呢?

  首先,魏延此人的性格有重大缺陷,《三国志》的记载是“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几乎没人是魏延朋友。如果不是诸葛武侯因为魏延的资历和作战能力而加以保护,魏延早就被众臣群起攻之了。

  虽然杨仪的性格也有问题,但魏延在季汉朝廷的人缘无疑更差。得知魏延与杨仪相争后,季汉多数大臣的反应差不多是“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天使大姐替我出的这口气啊!”不支持魏延是正常的。

  其次,魏延当时的政治地位和兵权都远在杨仪之上,杨仪的“领军”不过是完成诸葛武侯临终前委派的任务。季汉君臣认为杨仪只不过是临时指挥大军撤退的后勤官员,其造反的可能性低于大将魏延。

  第三,在魏延与杨仪交恶的过程中,魏延一直是主动加害者。杨仪只是正常地不愿惯着魏延,魏延就将杨仪视为仇敌,还经常拔刀吓唬人家。因此当魏延与杨仪互攻之时,季汉朝廷自然觉得过在魏延。

  最后,从诸葛武侯薨逝到魏延仅带数人逃亡,杨仪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完全遵照诸葛武侯的遗令。但魏延的做法就非常出格了,先是抢在杨仪前面撤回汉中堵截大军,还将撤退使用的栈道烧毁。

  与杨仪临时指挥的大军遭遇后,也是占据有利地形的魏延率先发起了攻击。虽然魏延大概率没有北上投降或者杀进成都的想法,但擅自阻断大军归路、主动向同袍发动进攻这两条也足够他掉脑袋了。

  综合来讲,人缘太差、一直以来加害者印象、在军中过于突出的风头和一系列足以被军法处置的操作导致季汉朝廷没有人支持魏延。正如《三国志》的评价,魏延之死基本是“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萧太后:辽国的女性统治者与她的政绩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