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明朝那么努力的杀贪官,为什么老百姓还是没钱?
2022-11-11 14:30:00

  众所周知明朝从立国之初到最后灭国这二百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阔过。那么明朝那么努力的杀贪官,为什么老百姓还是没钱,难道明朝一个有脑子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吗?其实这里面的原因非常的复杂。

  明朝立国后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便派出官员到各地巡视粮食生产情况,固定各地的税收额度。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全国田赋收入达到了322789900石。朱元璋觉得这么多收入根本花不完啊,于是他就宣布北方各省新开垦的田地永不起科。自此,定额税收便成为了明王朝的一项基本制度,国家的收入和百姓需缴纳的税粮基本就限定在了一个固定额度。

  朱元璋统治时期,百废待兴,国家处于冉冉上升阶段,所以他看到的是一片大好局面。既然朝廷用度已经完全足够,那就没必要加重百姓负担。从政策制定的初衷来看,朱元璋显然是考虑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然而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歌舞升平的局面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等到后来明王朝遇上一些天灾人祸,定额税收制度的弊端便很快显现出来。死板僵硬的财政制度不仅没给百姓减负,反而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在位时期还大力推广宝钞作为流通货币。然而没学过经济学的洪武皇帝不怎么明白通货膨胀的恶果,只看到几乎零成本的纸币的好处,于是疯狂发行。从《太祖实录》的记录来看,仅在1390年,朱元璋赏赐出的宝钞就达到了9500万贯,而这一年的朝廷收入按当时宝钞的价格折算只有2000万贯。无限度发行宝钞自然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结果就是宝钞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百姓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点老本也在恶性通货膨胀中灰飞烟灭。

  明朝官员的工资收入很低,而且还经常不足额发放。各机构部门的日常管理费用也都维持在一个极低水平,比如一个县只有四个正式官员,分别是: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如果每个明朝官员都能拥有极高的道德操守,并且不辞辛劳地高效工作,那这套制度兴许还能玩得转。可人会没有私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明朝的这套又要廉洁又要高效的制度很快就被狠狠打脸了。

  首先是预算不足导致部分政府职能丧失,行政效率低下。该修的设施没人修,该管的事情没人管,结果又导致社会经济进一步下滑。其次是官员和吏员的合法收入根本不够维持日常开支,因此导致了从上到下贪污腐败横行的局面。由于不合理的财政制度造成朝廷也没有余粮,不可能让官员实现高薪养廉,因此只能对官员的贪污腐败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除了上述原因外,明朝在政策制定上的漏洞还有许多。比如军队冗员、吃空饷情况严重;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劳动岗位没有相应增加;土地兼并导致纳税人口越来越少……明朝皇帝大多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他们既无魄力,也无能力去改变祖制中那些早已不合时宜的政策,结果就导致大明王朝一代不如一代。明朝亡于1644年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有这么多漏洞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能延续到1644年才灭亡。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