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明朝有着内宦不得识字的祖训,为何宦官还能走上政治舞台?
2023-04-19 14:37:33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特别的皇帝,他精力无穷,似乎什么都想管,和累死在五丈原的诸葛亮比起来,朱元璋才是真正的事必躬亲。他在位时期废掉了宰相,改革各项制度,收所有大权于一身,完成了自有皇帝以来的真正集权。为避免后代子孙擅自改动他制定的规则,还绞尽脑汁专门写出一部《皇明祖训》,用来约束后世子孙按照他的想法来治国。可朱家的后代皇帝大部分全是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宅男,五谷不分,没有那个能耐和精力按照朱元璋的例子来,于是所谓的祖训也就成了摆设。

  朱元璋曾在皇宫内竖立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还特别定下了规矩“内宦不得识字”。这是朱皇帝有感于汉、唐的宦官专权而制定的祖训。可这套规矩在他死后也就建文朝坚持执行了四年,到燕王朱棣夺位后就基本被无视。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得到了包括南京皇宫中的里里外外众多太监们的支持,相当一部分太监在朱棣的上位过程中立有大功,比如七下西洋的郑和在靖难之役中就立有军功。这让朱棣意识到太监这个群体不可忽视,如果过于苛责太监,他们今天可以反建文帝,明天也可以反朱棣自己,可皇宫中又无法离开太监,怎么办?朱棣采取给予太监集团一定的权力来收拢太监之心的办法。从朱棣朝开始,太监可以出外监军,还出现了像郑和一样的掌握着数万水师纵横南洋的太监。也是在朱棣时期,出现了东厂这样的由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太监集团从此走向大明朝的政治舞台。

  朱棣还算比较像朱元璋,大事小事基本上都能自己解决。到了他的孙子明宣宗开始,皇帝已经无法独立处理庞大的事务,除更多的依靠内阁处理政务外,还公然打破朱元璋制定的“内宦不得识字”的祖训,在皇宫中设立“内书堂”,收容十岁以下小太监数百人,让饱学的翰林院学士当这些小太监们的老师,教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对太监进行文化教育。等这些小太监们学成后就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相比较内阁的文官们来说,明朝皇帝更信任这些身为皇帝家奴的太监们。有皇帝的大力培养,此后明朝的太监大多都通文墨,晓古今,文化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而明宣宗设立的“内书堂”也成为定制延续下来,直到明亡。朱家后代皇帝们为了不用事必躬亲,轻易的就敲碎了朱元璋严厉禁止的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自己定了一套更方便的规则。

  太监集团得到了皇权的支持并走上政治舞台后,随着朱家皇帝一个比一个怠政,太监们可谓是如鱼得水,他们掌握着帮助皇帝批奏折的权力,掌握着京城内御林军的统辖权,还掌握着高于锦衣卫的特务机构。因此终明一朝,太监的权力和对皇帝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内阁辅臣,先后出现了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一批能影响到天下大势的权监,成为皇权的得力助手。他们对于明朝政治局势的影响深入到方方面面。朱元璋苦心制衡的太监群体昂首大步的迈向前台,如朱皇帝地下有知,不知道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