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拉封丹寓言中的主要人物:跨越物种与阶层的众生相
2025-09-08 17:21:33

让·德·拉封丹(1621—1695)是法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创作的《拉封丹寓言》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世界三大寓言。这部作品以十二卷诗体寓言为载体,通过动物拟人化手法塑造了跨越物种与阶层的复杂人物群像,既包含自然界的生灵,也涵盖人类社会的各色角色,共同构成一幅17世纪法国社会的浮世绘。

一、动物王国:权力、贪婪与生存的寓言

1. 狮王:封建暴君的化身

狮王作为森林之主,象征着封建王朝的绝对权威。在《狼与狗》中,它以“万兽之王”自居,通过暴力维持统治秩序;而在《狮子和老鼠》中,看似强大的狮王却被微小的老鼠所救,暗示权力者的脆弱性。这种矛盾刻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虚伪——暴政之下,连王者也难逃被嘲弄的命运

2. 狐狸:狡诈与智慧的双重符号

狐狸是拉封丹寓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其形象游走于正邪之间。在《狐狸和乌鸦》中,它通过奉承骗取乌鸦嘴中的奶酪,展现市侩的投机本性;而在《狼、狮子和狐狸》中,狐狸却凭借机智反杀诽谤自己的狼,成为弱者反抗强权的英雄。这种复杂性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灰度的深刻洞察。

3. 狼:强权与暴力的代言人

狼的角色往往与暴力、欺诈紧密相连。《狼和小羊》中,它以莫须有的罪名吞噬弱者,直指封建司法的不公;《狼群与羊群》则通过狼假意立约保护羊群,实则暗藏杀机的情节,揭露统治者“保护费”式的剥削逻辑。这些故事成为对路易十四专制统治的隐晦批判。

4. 驴与马:底层劳动者的困境

驴和马的形象常被用来隐喻社会底层。《驮海绵的驴和驮盐的驴》中,因缺乏经验而溺亡的驴子,暗示无知者对剥削的被动承受;《马和驴》则通过马拒绝分担驴子重负的情节,讽刺中产阶级的冷漠。这些角色承载着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二、人类社会:阶级矛盾与道德困境的镜像

1. 贵族与法官:腐败与伪善的集合体

拉封丹毫不留情地撕下贵族阶层的面具。《知了和蚂蚁》中,知了因懒惰在寒冬饿死,而蚂蚁的勤俭被歌颂,实则暗讽贵族坐享其成;《法官、看护和隐居者》则通过法官收受贿赂的情节,揭露司法系统的黑暗。这些角色成为作者批判封建等级制度的利刃。

2. 商人: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贪婪的邻居》讲述商人将铁器交邻居保管,却因邻居谎称“被老鼠吃掉”而绑架其子的故事,暴露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的现象。拉封丹借此警示:当金钱成为唯一信仰,道德将沦为牺牲品。

3. 农民与牧羊人:被压迫者的生存智慧

尽管身处社会底层,拉封丹笔下的农民常以机智反抗压迫。《磨坊主、儿子和驴》中,磨坊主因不断迎合他人意见而最终失去驴子,隐喻底层民众在权力结构中的迷失;《牧羊人和大海》则通过牧羊人盲目追求海上财富却血本无归的情节,批判底层对上层生活的盲目模仿。

三、神话角色:超越现实的道德审判

1. 朱庇特(宙斯):命运的主宰者

作为众神之王,朱庇特在寓言中常扮演命运仲裁者的角色。《朱庇特和佃农》中,佃农因抱怨收成不佳被朱庇特惩罚,暗示人类对命运的抗争注定徒劳;《孔雀向朱诺抱怨》则通过孔雀因羡慕夜莺歌声而失去美丽羽毛的故事,传达“知足常乐”的东方哲学。

2. 死神:不可逃避的终极命题

死神是拉封丹寓言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死神与不幸者》《死神与垂死者》等篇章通过不同人物面对死亡的态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例如,《唤来死神》中,因生活困苦而主动求死的农夫,最终因死神迟到而继续忍受煎熬,揭示了底层民众在绝望中的生存韧性。

四、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拟人化的普适性:拉封丹将动物行为与人类社会逻辑无缝衔接,使寓言突破时代局限。例如,《青蛙和老鼠》中,青蛙绑架老鼠的情节,既符合自然界捕食关系,又隐喻人类社会中的绑架与复仇。

对话的戏剧张力:作者擅长通过角色间的语言交锋推动情节。《狐狸和鹤》中,狐狸用浅盘招待鹤,导致鹤无法进食;鹤随后以长颈瓶回敬,使狐狸尝到被羞辱的滋味。这场“餐桌战争”以幽默方式揭露了社交礼仪背后的权力博弈。

阶级符号的隐喻系统:拉封丹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象征体系——狮王代表王权,狐狸象征权臣,狼是地方霸主,驴为底层劳动者。这种符号化处理使寓言成为解读17世纪法国社会的密码本。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樗里子为何又称樗里疾:战国名将的姓名之谜

  樗里子,这位战国时期秦国的宗室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足智多谋被誉为智囊,在秦国的扩张与统一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姓名,史书中却存在两种不同的称谓——樗里子与樗里疾。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蕴含着战国时期复杂的姓氏制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