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吴越国疆域:乱世中的方寸之地与生存智慧
2025-08-05 16:44:12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战火纷飞,而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却以“保境安民”的国策,在乱世中开辟出一片相对安定的疆土。这个由钱镠创立的政权,虽疆域面积仅约15万平方公里,却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政治智慧,成为五代十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割据势力之一。其疆域变迁与治理模式,不仅折射出南方政权的生存逻辑,更对后世江南地区的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疆域范围:从两浙十三州到“一军八十六县”

吴越国的疆域形成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动荡中。公元893年,钱镠因协助董昌平定杭州叛乱,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掌控浙西地区;公元896年,他又击败割据绍兴的董昌,将浙江全境纳入版图。公元907年,后梁正式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定都杭州,此时其疆域已涵盖越州(今绍兴)、湖州、苏州、婺州(今金华)、衢州、温州、福州等十三州,并包括“一军”(衣锦军,治所在今杭州临安)及八十六县。

至公元945年,南唐攻灭闽国后,吴越趁机夺取福州,疆域达到极盛。其版图东濒东海,南抵福建东北部,西至江西东部,北接淮南,大致覆盖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上海市及福建省东北部(福州),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虽不及北方强藩,却通过“守江必守淮”的地理屏障,构建起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单元。

二、地理禀赋:水网密布与“鱼米之乡”的根基

吴越国的疆域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境内河网纵横,太湖、钱塘江、瓯江等水系贯穿全境,既为农业灌溉提供便利,又支撑起繁荣的水上贸易。钱镠主政期间,组织民众修筑“捍海石塘”,抵御钱塘江潮水侵袭,使“近泽知田美”的膏腴之地得以开发。据《旧五代史》记载,吴越“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杭州、苏州、越州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手工业中心。

此外,吴越国通过控制长江口与杭州湾,掌控了南北贸易的咽喉要道。其与日本、朝鲜、东南亚的海外贸易频繁,出口瓷器、丝绸,进口香料、珠宝,使杭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种“以商养政”的模式,为吴越国在狭小疆域内维持长期稳定提供了经济支撑。

三、政治智慧:以“小国寡民”求存于乱世

吴越国的存续,与其“事大以安”的外交策略密不可分。钱镠深知“三面强敌环绕”的险境,始终尊中原王朝为正朔,先后向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称臣纳贡。例如,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时,钱镠立即遣使进贡,获封“吴越国王”;公元975年,末代君主钱弘俶更亲率水师助北宋灭南唐,以换取政治庇护。

对内,吴越国推行“保境安民”的轻徭薄赋政策。钱镠在《钱氏家训》中强调“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禁止官员贪腐,鼓励农桑,使境内“文士荟萃,人才济济”。其子钱元瓘继位后,继续完善水利设施,在苏州、湖州等地兴修圩田,使吴越成为五代十国中少有的“无饥馑之患”的地区。

四、历史影响:江南繁荣的奠基者

公元978年,钱弘俶为避免战乱,“纳土归宋”,吴越国和平并入北宋版图。这一决策使两浙之地免遭兵燹,为南宋定都杭州埋下伏笔。北宋统一后,吴越故地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杭州更被誉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吴越国的遗产不仅体现在疆域之内。其推崇的佛教文化,催生了雷峰塔、保俶塔等佛教建筑;其重视教育的传统,使杭州成为五代十国中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更深远的是,《钱氏家训》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至今仍影响着钱氏后裔,培养出钱学森、钱伟长等杰出人才,延续着吴越国“重文教、兴实业”的精神血脉。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司马炽:乱世浮沉中的明君之憾与昏君之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晋末期的晋怀帝司马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身处八王之乱的余波与五胡乱华的动荡交织之际,其统治时期西晋王朝风雨飘摇,最终走向覆灭。关于司马炽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  早期素养:明君潜质的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