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不下令强制让大臣们捐钱救国?
2023-03-30 15:21:41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国家没钱,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那么这时候的崇祯为什么不下令强制让大臣们捐钱救国?

  国家的粮仓现在实际上空了,没有足够的大米充军粮,户部就买杂粮凑数。当北京被围时,驻军已有五个月没有发饷,执行任务的军队没有炊事用具,每个士兵领到100枚铜钱,由他们自己买吃的。士气和纪律涣散到这种地步,一个将军报告说:‘你鞭打一个士兵,他站起来;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又躺下了。’王朝快完了,这是不令人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它竟然直到那时还没有完。”

  然而与明末朝廷穷困潦倒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闯王”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后通过酷刑逼迫明朝大臣们拿钱,结果还真就搜刮到了七千万两白银。换句话说,如果崇祯皇帝当时要是能得到这笔银子的哪怕十分之一,明朝也未必会在1644年就歇菜。那么问题来了,在面对极端穷困的窘境下,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让大臣们捐款呢?其实崇祯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只是结果让他非常失望。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山西。眼看京师危在旦夕,朝廷却无法组织军队抵抗,原因只有一个:没钱发放军饷,所以也就没人出来卖命。崇祯皇帝跟群臣们哭诉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然而面对皇帝的哀叹,满朝文武却没几个站出来表态。

  崇祯见这帮大臣们个个装傻充愣,只好把事情挑明。他说现在闯贼来势汹汹,朝廷拿不出钱组织军队,所以急需列为臣工慷慨解囊。可是皇帝的话音未落,此前噤若寒蝉的大臣们却纷纷开始表态说自己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不过本着为君分忧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向亲戚朋友们借一点来解朝廷燃眉之急。

  其实大臣们有没有钱,崇祯心里非常清楚,毕竟明朝的厂卫们也不是吃干饭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明王朝已失去了大部分底层百姓的支持,眼下也就靠着士大夫集团一起苦持危局。皇帝虽说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毕竟没人支持的皇帝也跟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所以面对这群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大臣们,崇祯皇帝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真就拿不出什么雷霆手段。而李自成则正好相反,他的基本盘是底层群众,对立面是官僚集团。因此李自成能向士大夫们开刀,崇祯皇帝却万万不能这样做。

  为了树立榜样,崇祯皇帝派太监徐高去告知自己的老丈人周奎,让他先做个表率。可周奎一听说要捐钱,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快,他对徐高说,自己一个老头子养着一大家子人,哪还有什么余资。徐高左劝右劝,就差磨破嘴皮子了,可周奎还是坚称自己没钱。徐高气得拂袖而起说道:“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周奎见徐高真的动怒了,怕他到皇帝面前参自己,只好从家中掏出一万两银子。

  崇祯皇帝知道周奎很有钱,所以要求至少得交二万两。这下周奎说什么也不干了,他跑宫里找自己的女儿诉苦,说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去了,可这皇帝女婿还不肯罢休。周皇后知道自己的父亲向来吝啬,所以只好命宫女将自己的首饰偷偷变卖换来五千两银子送给父亲,让周奎自己再拿五千两凑够一万上交朝廷。可周皇后万万没想到,周奎竟然从这五千两里克扣下二千,剩下三千两上交朝廷,并说自己再也拿不出一分钱了。

  在国丈的带头作用下,京城的其他官员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家中坐拥金山银海的东厂大太监王之心捐了一万两,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其他人也都是几百、几十两。全部加起来还离所需军饷的最低限额相差一大截。

  最终,朝廷因拿不出钱发放军饷,以至于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力量。结果导致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军队轻而易举攻破,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殉国,死前还发出了:“然皆诸臣误朕!”的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李自成的手下在北京城内“追赃助饷”。仅从周奎家中就拿到了白银五十二万两,以及珍币复数十万。以清廉标榜的魏藻德也被搜刮出了万金。这些大明臣子们直到这时才后悔此前没有为主尽忠,然而一切都已悔之晚矣。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