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在三国的三大战略决战中,夷陵之战也是以少胜多的战争吗?
2022-11-28 10:58:08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很多人都将“夷陵之战”视为“以少胜多”的战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列为汉末三国的三大战略决战,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正因如此,很多读史不细的人就想当然地认为“夷陵之战”也是“以少胜多”。

  其次,如今很多人对于汉末三国历史的了解并不是来源于《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等正史和考古发现,而来源于有汉末三国有关的文艺影视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名著《三国演义》。

  “夷陵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为昭烈帝刘备率领七十五万大军与东吴二十万大军进行的战争。很多人对“夷陵之战”的了解基本上来源于《三国演义》及其衍生作品,自然认为这是“以少胜多”的战争。

  综合来讲,“夷陵之战”被视为“以少胜多”战争的关键就是《三国演义》,可以说是文学作品重塑民间历史认知的经典案例。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文彦博:北宋政坛的定海神针与翰墨大家

  在北宋四朝更迭的政坛长河中,文彦博以九十二载人生跨越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其仕途轨迹如同一部浓缩的北宋政治史。这位集政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既以铁腕平定王则起义、整顿军政,又以"耆英会"雅集引领士林风尚,更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