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皇太极登基后,对多尔衮、多铎兄弟采取的是什么手段?
2022-11-17 10:19:59

  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17年。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清朝建立之初的清太宗皇太极执政时期(包括后金时期),皇太极跟多尔衮多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严格来说,多尔衮、多铎俩兄弟跟皇太极有杀母之仇,他们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是被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迫殉葬努尔哈赤的。

  虽然阿巴亥的死在《清太祖实录》中记载的是努尔哈赤遗言要求的:“俟吾终,必令之殉”,但这事一直有争议。

  毕竟,阿巴亥不是无所出,她有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铎才13岁,都还未成年(多尔衮15岁,已成婚两年,应算成年)。

  有这么多儿子,还有一个未成年,却被要求殉葬,即使后金当时的风俗还趋于野蛮,也说不过去。

  所以,阿巴亥的殉葬,更有可能是因为她的儿子多,她又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几个年长的贝勒们,担心阿巴亥借几个儿子来掌权,或主张让她自己的儿子继任大汗,所以干脆的干掉她。

  逼死阿巴亥后的最大受益人是皇太极,但皇太极却没有继续对阿巴亥的几个儿子下手,在打压年长的阿济格的同时,对多尔衮、多铎兄弟俩极尽拉拢、提拔之事。

  杀其母,还要提拔其子,这跟当时后金的上层政治形势有关。

  皇太极继任后金大汗之初,后金政权在最高的执政层,执行的是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这“四大贝勒共治”。

  显然,皇太极不会满意这种执政方式,他想要做真大汗,乃至真皇帝。

  要想完成目标,自然是要打压另外三大贝勒,同时提拔能站在自己一边的人。

  皇太极选中的人就是多尔衮和多铎,选中他们,是因为这兄弟俩够资格,他们是大妃之子,身份尊贵。

  而且,他们在努尔哈赤生前,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军事实力,各有十五个牛录在手,按照八旗制,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十五个牛录就是半个旗了。

  多尔衮、多铎之上,还有个阿济格,他也有十五个牛录在手,不过阿济格却被皇太极打压,原因也很简单,他年长,不好忽悠。

  多尔衮和多铎就不同,还处于成长期,值得培养,值得灌输皇太极想要给他们的思想和理念。

  不论多尔衮和多铎心里怎么想,是否恨皇太极,可他们确实因皇太极的看重而受益,在皇太极执政早期,得以迅速崛起。

  后金天聪二年,皇太极就给予有战功的多尔衮“墨尔根岱青”(智者之意)的赐号,给予多铎“额尔克楚呼尔”(勇者之意)的赐号,提高他们在八旗中的影响力。

  天聪三年,皇太极以“嫡幼子守产”的传统,表示“朕以为太祖虽无遗命,理宜分与幼子。”把原属于努尔哈赤直辖的十五个牛录给了多铎,让多铎成为了直领正白旗一旗的旗主。

  同时,皇太极找借口革去了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之位,并“以其弟贝勒多尔衮代之”,让多尔衮也成为一旗之主(阿济格跟多尔衮分领旗众,依旧是每人十五个牛录)。

  几番操作下来,多尔衮、多铎俩人的实力和名望都涨得飞快,自然的,在政治上毫无疑问的倒向了皇太极。

  这一切搞定后,皇太极就于天聪三年开始着手削弱另外三大贝勒的权力了,根据《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他以“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未便”的由头,提出了“嗣后可令以下诸贝勒代之”。

  也就是把“四大贝勒共治”改成“诸贝勒贝勒共治”,这个“诸贝勒”自然包括已经成为一旗之主的多尔衮跟多铎。

  而且,因为多尔衮跟多铎在皇太极的支持下,掌控了正白旗跟镶白旗,加上皇太极自领的两黄旗,实力也远远超过各怀心思的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他们也只能点头同意,“三大贝勒皆称善,遂以诸贝勒代理直月之事”。

  此后,在皇太极打压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直至走上“南面独尊”的政治斗争中,多尔衮、多铎俩兄弟,都一直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如愿改后金为清朝并称帝,多尔衮、多铎兄弟俩因支持皇太极的功劳,双双被封为亲王(当时还被封为亲王的有代善、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只是郡王)。

  此时,是多尔衮、多铎兄弟在政治上迎合皇太极并获得莫大权势的最高光时刻,但蜜月期到此也结束了。

  皇太极称帝后,对多尔衮、多铎兄弟俩的态度也变了,已经集权一身的皇太极,在政治上对多尔衮、多铎的依赖变小,对掌握着两白旗的他们也开始了打压和分化。

  根据《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皇太极曾于崇德四年时,在多铎面前挑拨他跟阿济格、多尔衮的关系:

  及太祖升遐,武英郡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言太祖十五牛录,我三人宜各分其五。朕以为太祖虽无遗命,理宜分与幼子,故不允其请, 悉以与尔……由此言之。则武英郡王、睿亲王或宜怨朕,尔独何心而亦怀怨耶?”

  意思是说,当初努尔哈赤留下的那十五个牛录家产,阿济格、多尔衮都是想分的,是皇太极力挺,才全部给了多铎,多铎应该感激皇太极。

  皇太极分化多尔衮、多铎的愿望到底达成没有?无法得知,但在《清太宗实录》的记载中,确实记有多铎跟多尔衮发生的冲突的事,多铎还因此获罪:

  多罗豫郡王(崇德四年因罪削亲王爵,崇德七年恢复郡王爵)多铎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不协。曾令苏三、纳木往吓多尔衮属下多拜云,尔遣多人采蜜,我必首告。多拜欲白之多尔衮。令苏三、纳木少待。二人竟不相待而回……乃遣人扬言恐吓,藐视亲王。多铎应加倍坐以应得之罪。苏三、纳木谎称多拜未曾令其少待,是以竟还,应各鞭七十。又宜喇木擅以多尔衮牛用以祭神,应鞭一百,贯耳鼻。奏闻。上命多铎坐以应得之罪。”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多尔衮、多铎俩兄弟知道皇太极对他们不放心,故意做出不和的举动,麻痹皇太极。

  皇太极在崇德四年削除多铎的亲王爵位后,还于崇德六年到崇德七年时,在跟明朝进行的“松山之战”中,皇太极也曾找借口,削过多尔衮的爵位(战争结束后,即给多尔衮复爵)。

  皇太极陆续打压多尔衮、多铎的态度一出,政治上不算太迟钝的多尔衮、多铎当然也会做出应对,两人合谋自保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皇太极在继任后金大汗之初,在政治上需要多尔衮、多铎兄弟俩的帮助,所以对他们拉拢、提拔,当地位稳固后,又感觉到这兄弟俩的威胁,自然要打压。

  或许,皇太极还有为长子豪格铺路的打算。

  正常情况下,多尔衮、多铎兄弟俩不会是老谋深算的皇太极的对手,迟早会被清算,但对他们来说,幸运的是,皇太极突然死了。

  互相之间勾心斗角的主角死掉一个,三人之间的恩怨自然也就结束了,杀母之仇也好,打压之恨也罢,都随风飘散。

  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皇太极在没有留下任何遗嘱的情况下,突然驾崩,给了多尔衮、多铎兄弟俩主导最高政治舞台的机会。

  随后,兄弟俩联手阿济格,阻止了皇太极长子豪格继位,并在多尔衮也继位无望后,将多尔衮推上了摄政王之位。

  再之后的清军入关,基本上就是三兄弟带着清军大杀四方,直到多铎、多尔衮兄弟俩先后病死,权力才又回到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之手。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