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孙权赏识诸葛恪:其才其德与托孤之选
2025-03-20 16:29:41

在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以其慧眼识珠而著称,他麾下人才济济,其中诸葛恪便是备受赏识的一位。诸葛恪不仅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更在治国理政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最终成为孙权临终前的托孤之人。

一、孙权赏识诸葛恪:其才其德

才思敏捷,应对自如

诸葛恪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据史书记载,孙权曾以诸葛瑾面长似驴为由开玩笑,命人牵驴入殿,并在驴脸上题写“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诸葛恪见状,从容不迫地在题字下添上“之驴”二字,既化解了尴尬,又赢得了孙权的赞赏。此事虽小,却足以彰显诸葛恪的才思敏捷和应对自如。

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诸葛恪不仅才智过人,口才也极为出众。在与孙权的对话中,他总能应答自如,言辞犀利,令孙权刮目相看。孙权曾问他其父诸葛瑾与其叔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巧妙回答:“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是以臣父优。”此言既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又巧妙地避开了对叔父诸葛亮的直接评价,展现了其高超的言辞技巧。

治国理政,颇有建树

诸葛恪在治国理政上也颇有建树。他曾任丹阳太守,成功平定了山越叛乱,收服了大量山民,增强了吴国的军事实力。此外,他还废除了孙权设立的校事制度,赢得了江东大姓的支持和拥护。这些政绩都充分证明了诸葛恪的治国才能和远见卓识。

二、诸葛恪被选中为托孤之人:其才其德与局势所需

才德兼备,堪当大任

孙权在临终前选择托孤大臣时,首要考虑的是其才德兼备。诸葛恪作为诸葛瑾的长子、诸葛亮的侄子,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更在治国理政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的才德兼备使得他成为了孙权心目中的托孤之人选。

局势所需,稳定朝纲

除了才德兼备外,诸葛恪被选中为托孤之人还因为局势所需。孙权逝世时,东吴政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稳定因素。诸葛恪作为江东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拥有广泛的政治基础和影响力。他的存在可以稳定朝纲,防止内乱的发生。此外,诸葛恪还曾平定山越叛乱,拥有一定的军事威望和号召力,这对于维护东吴政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群臣推荐,众望所归

在孙权临终前,群臣纷纷推荐诸葛恪为托孤大臣。他们认为诸葛恪才德兼备、能力出众,能够胜任托孤重任。孙权的弟弟孙峻也极力推荐诸葛恪,认为他是当前朝臣中最合适的人选。在群臣的推荐下,诸葛恪最终成为了孙权的托孤之人。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关羽与黄忠:谁更胜一筹?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关羽和黄忠都是蜀汉五虎上将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其超凡的武艺和忠诚的品质而著称于世。然而,关于这两位英雄人物到底谁更强,历来众说纷纭。  历史记载中的关羽与黄忠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以勇猛善战、忠义无双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