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士:黄中辅的一生
2025-02-19 15:40:01

黄中辅,这位生活在南宋初期的历史人物,以其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气节,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是对“忠”“勇”“智”“节”的生动诠释。

一、出身名门,家学渊源

黄中辅(1110—1187),字槐卿,晚号细高居士,出生于义乌县城东隅金山岭顶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黄昉是双井黄氏六世,从江西修水双井回迁浙江金华浦江;祖父景圭,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堂弟,曾任金吾卫上将军,居浦阳(今浦江);父亲琳,迁居义乌。这样的家庭背景,为黄中辅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他自幼承袭家学,崇尚气节,有胆识,才智过人。

二、心系国家,怒斥奸佞

黄中辅生活的年代,正值南宋初年,国家动荡不安,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奸臣当道。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当时,秦桧等人把持朝政,诬害忠良,粉饰太平,不思北进。黄中辅对此深恶痛绝,他在京师临安太平楼上题下“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奸臣的愤慨和决心。这一举动,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三、报国无门,隐居山林

尽管黄中辅心怀天下,渴望报效国家,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却让他深感报国无门。他目睹了舅父抗金名将宗泽的壮志难酬和表哥宗颖的赋闲在外,自己也因秦桧等人的阻挠而无法施展才华。在悲愤交加之下,他写了一首《念奴娇》词,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危亡、人才凋零的忧虑和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此后,他选择隐居山林,闭门谢客,斋佛诵经,以“细高居士”为号,度过了十几年的隐居生活。

四、重返社会,培育英才

直到秦桧去世,朝廷平反冤狱,通缉黄中辅的命令才撤销。这时,黄中辅已经年近半百,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时任义乌知县晏节的亲自造访和城乡绅众的恳求下,他出任县学教谕,致力于培养后辈英才。在县学,他一连教了20年书,培养出大批人才,为国家的未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晚年生活,淡泊名利

黄中辅晚年时期,深居简出,以吟咏为乐。他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他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和尊敬。朝廷曾商议给他委任官职,但遗憾的是,在他去世前,这一任命未能下达。黄中辅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去世,享年78岁。

六、后世纪念,永垂青史

后人为了纪念黄中辅,在义乌县城金山岭顶(今朝阳门街)为他建了一座专祠。虽然这座祠堂在多次兵灾中毁于一旦,但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又在朝阳门外驿墈下“浙东望族祠”(今称黄大宗祠)左侧特地再建了一座“二贤祠”,合祀黄中辅和黄溍两位先贤。这一举动,不仅是对黄中辅个人品德和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一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的崇高赞誉。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唐朝薛仁贵:传奇一生的辉煌篇章

  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薛仁贵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书写了一段传奇般的人生。他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唐朝初年的名将,其一生充满了波折与辉煌,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一、出身贫寒,矢志从军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