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孙贲:东汉末年孙氏宗族的铁血脊梁
2025-11-12 11:58:19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江东孙氏家族以勇武与谋略崛起。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之外,孙贲作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孙权的堂兄,以宗室将领的身份,在乱世中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

少年磨砺:乱世中扛起家族重担

孙贲的童年笼罩在战乱与丧亲的阴影之下。父母早逝,年幼的弟弟孙辅尚在襁褓,年少的他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抚养弟弟、守护家族的重任。这份责任在乱世中愈发沉重,却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当孙坚在长沙举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号召时,孙贲毅然辞去郡督邮守长之职,追随叔父踏上征途。从此,战场的硝烟与铁血的厮杀,成为他人生最初的底色。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的战役中,于岘山遭黄祖伏兵射杀,壮烈牺牲。噩耗传来,孙贲悲痛万分,但他深知肩上的重担:不仅要安抚残部,更要护送叔父的灵柩返回曲阿安葬。他强忍悲痛,统领孙坚余众,扶柩北归,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更让他在军中树立了威望。袁术感其忠义,上表推荐他为豫州刺史,让他代领孙坚的军队,这成为他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依附袁术:乱世中的挣扎与抉择

投靠袁术后,孙贲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他参与讨平山越叛乱,在阴陵之战中大败袁绍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展现出出色的指挥能力。然而,袁术的野心与反复无常,让孙贲陷入两难。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僭越称帝,野心昭然若揭。面对袁术的拉拢,孙贲不为所动,拒绝接受九江太守的任命,毅然选择逃回江南。这一决定,既是对正统的坚守,也是对孙氏家族的忠诚——他深知,只有回归孙氏阵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回归江东:为孙氏基业奠基立功

孙贲回到江南时,江东已今非昔比。在孙策的带领下,吴郡、会稽两地已平定,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成为下一个目标。孙贲迅速融入孙策的阵营,参与征讨刘勋、黄祖的战役,为巩固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回军途中,得知刘繇病死,他果断出击,平定豫章,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封都亭侯。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孙氏家族对他忠诚的回报。

在豫章太守任上,孙贲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他招抚流民,发展生产,稳定地方秩序,使豫章成为江东的重要屏障。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拜他为征虏将军,继续担任豫章太守。这一职务的提升,标志着他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然而,长期的征战与操劳,让他的身体逐渐透支。在职十一年后,他最终病逝于任上,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历史评价:忠诚与担当的典范

孙贲的一生,是忠诚与担当的写照。他早年随父征战,中年依附袁术,晚年回归孙氏,始终以家族利益为重。面对袁术的拉拢,他坚守正统;面对孙策的召唤,他毫不犹豫。他的军事才能与治理能力,为东吴基业的奠定立下不朽功勋。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贲早失二亲,弟辅婴孩,贲自赡育,友爱甚笃”,既肯定了他的家庭责任感,也暗含对他忠诚品质的赞赏。

孙贲的离去,象征着东吴创业一代的逐渐落幕。然而,他的精神与事迹,却成为东吴宗室将领的楷模。他的儿子孙邻、孙子孙苗等,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为东吴效力。在东吴的历史长河中,孙贲的名字,永远与忠诚、担当、勇武联系在一起,成为后世敬仰的传奇。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梦魇中的权力警钟:曹操三马同槽之梦的深层隐喻

  建安二十三年春,许昌城细雨绵绵,曹操从梦中惊醒,冷汗浸透寝衣。他梦见三匹黑马围着一个刻有曹字的食槽争食,草料与粪便的气味在梦境中挥之不去。这个被后世称为三马同槽的典故,不仅成为《晋书》中记载的权力预言,更折射出曹魏政权在制度设计上的致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