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酷吏王温舒:血色仕途与灭族之殇
2025-10-24 11:45:18

西汉武帝时期,一位以严酷手段和贪婪本性闻名朝野的官员——王温舒,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极具争议的印记。他凭借血腥镇压与谄媚权贵步步高升,最终却因恶行败露被灭五族,成为封建专制下酷吏政治的典型缩影。

残暴嗜杀:从地方到中央的“杀人机器”

王温舒出身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少年时期便以无赖行径闻名乡里,白天游手好闲,夜晚化身盗贼,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尽管曾短暂担任亭长,却因能力低下被罢免,后通过投靠酷吏张汤进入官场,开其血腥仕途。

在广平郡(今河北曲周县北)任都尉时,王温舒挑选十余名亡命之徒为爪牙,以“既往不咎”为诱饵,胁迫他们疯狂捕杀盗贼。若抓捕不力,不仅本人被灭族,其家族亦遭牵连。这种“以暴制暴”的手段使广平郡“路不拾遗”,却造成大量无辜者丧命。汉武帝闻讯后将其提拔为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太守,王温舒变本加厉,以“连坐”之法株连千余家豪强,杀戮万人,致使“流血十余里”。他甚至因冬季行刑时间不足而懊恼:“若冬季延长一月,吾事足矣!”其嗜杀成性可见一斑。

升任中尉(掌管京师治安)后,王温舒将这套恐怖手段带入京城。他重用奸恶之徒,通过罗织罪名、严刑拷打镇压异己,导致“京师敛迹,莫敢夜行”。然而,这种以杀戮维系的“秩序”背后,是无数冤魂与破碎的家庭。

谄媚权贵:贪腐成性的双面人生

王温舒的仕途升迁,不仅依赖血腥手段,更与其谄媚权贵的生存哲学密不可分。《史记》记载其“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视之如奴”,对权贵卑躬屈膝,对平民则残酷无情。例如,他庇护权贵家属免受惩处,却对无权无势者肆意欺凌,甚至皇亲国戚若失势亦难逃其毒手。

贪腐行为贯穿其仕途始终。在广平、河内任职期间,他通过没收罪犯财产中饱私囊;在京师则公然受贿,以“卖命钱”换取财富。其属吏因依附他而“多以权富”,形成一条从地方到中央的贪腐链条。王温舒本人更是“家累千金”,其财富积累速度远超正常俸禄所得。

灭族之祸:多行不义的必然结局

王温舒的末日始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当时汉武帝征伐大宛,下令征发豪吏从军,王温舒却藏匿心腹官吏华成,试图逃避兵役。此事被揭发后,又有人控告其“受员骑钱”(收受贿赂)及“奸利事”(谋取不法利益),甚至被指企图谋反。按汉律,数罪并罚当诛九族,王温舒畏罪自杀,但其两个弟弟及两个姻亲家族仍被牵连,最终“夷灭五族”。光禄勋徐自为感叹:“古有三族,而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历史镜鉴:酷吏政治的恶性循环

王温舒的悲剧,既是个人道德沦丧的结果,也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产物。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重用酷吏以镇压异己,却纵容了王温舒之流的滥杀与贪腐。王温舒的仕途模式——以血腥立威、以谄媚固宠、以贪腐敛财——成为后世酷吏效仿的范本,导致地方官吏纷纷效仿其“严刑峻法”,最终引发盗贼蜂起、社会动荡。

《史记·酷吏列传》评价王温舒:“其治如狼牧羊,百姓不堪其苦。”他的故事警示后人:当权力失去制约,酷政与贪欲便会交织成吞噬社会的怪兽。在法治与人性之间,任何偏执的极端主义,终将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