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历史上雍正为什么不杀掉谋反案主谋曾静?
2023-03-23 14:55:39

  自古以来,谋反都是杀头的大罪,那么历史上雍正为什么不杀掉谋反案主谋曾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1728年,陕甘总督岳钟琪坐着八抬大轿将要进入总督府,张熙突然冲出高声吆喝要将一封信交给岳钟琪总督,正因为这封信牵连上百人被杀,多人被流放。

  王熙突然冲出来拦着岳钟琪的轿子,护卫兵丁都乱作一团,唯独身经百战的岳钟琪将军稳如泰山;摆手让下人将书信拿过来,信封上写着10个大字“南海无主游民夏靓张悼”,岳钟琪看到信封上的字眉头一皱,将送书信的人暂且看管起来。

  信上的两个名字很显然是化名,这两个化名其实就是张熙与曾静。曾静是湖南永兴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考中,历经明清两朝,后来做了教书先生来谋生活,而张熙是曾静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曾静满脑子都儒家正统学说,


  比如他认为:蛮夷为君,不如没有;

  再比如“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等,

  他非常赞同吕留良在《吕晚村文集》中提到的“春秋时期皇上应该孔子做,战国时期皇上应该孟子做,秦朝以后皇上应该程、朱来做,明朝皇帝应该吕留良来做,如今却是豪强抢占了。”

  在这不得不提的就是吕留良,1629年在浙江出生,在少年时期亲眼目睹了明亡清兴的过程,吕留良以“明末遗少”来自居,也曾经散尽家财打算反清复明;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参加了1659年的科举考试,还中了秀才。

  只不过后来多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举人,或许是受了刺激,开始放弃仕途在家设馆教授徒弟,并且自己写著作,在学界也算是颇有名气,被尊称为“东海夫子”。

  晚年的时候,浙江官员三番五次推荐他参见博学鸿儒,但他都拒绝了;干脆出家做起了和尚,1683年去世。

  就这样一个早就去世的人,多年后因为曾静的这封信满门遭难;

  曾静早就对吕留良有倾慕之心,还在1727年的时候让自己的得意弟子张熙前去吕家拜访,从吕子处那里得到了吕留良的手稿。曾静对这些书稿是爱不释手,多次反复阅读,发现自己与吕留良的思想竟然如出一辙,更是对吕留良敬佩万分,可以说是圣人一般的存在。

  有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曾静决定与自己的弟子一起造反,但他们只是读书人自然手里没有造反的兵,思来想去想到了“忠烈之后”岳钟琪。

  岳钟琪是岳飞二十一世孙,曾静便写了一封信,其实信里的内容无非就是强调大清是蛮夷入关称帝,是没有资格做皇上的;雍正更是残暴不仁“弑兄、杀父、逼母”;而岳钟琪你是忠烈之后,理应精忠报国。

  曾静的信写好以后,张熙自告奋勇,变卖自家家产,与自己的堂叔一起千里迢迢奔赴西安,打算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岳钟琪与自己为伍,但堂叔半路上越想越不对劲儿,溜之大吉,张熙孤身一人前往西安。

  岳钟琪看到信以后自然是心情很复杂,本身自己的这个陕甘总督就是如履薄冰,生怕雍正抓到自己什么错处,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稍有不慎全家人都得遭殃。岳钟琪当机立断,直接写密函交给雍正,另一方面严刑拷打张熙,想让张熙交待是否还有同伙,打算一网打尽。

  但张熙不管怎么用刑都不肯交代,让岳钟琪很是头疼;岳钟琪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如果不尽快解决的,万一传出去,言官的折子肯定会参奏自己,但张熙就是什么都不肯说让岳钟琪很是被动。这个时候接到了雍正的上谕,雍正不愧是九王夺嫡最后的赢家,并没有生气,而是嘱咐让岳钟琪不要着急,要注意用一些手段让王熙招供。

  岳钟琪孤身一人前往牢房,鼻涕横流地跟张熙诉说自己心里的秘密:其实自己早就想造反,但是无奈雍正疑心太重,自己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张熙来历不明自然也不敢轻易相信,所以才会严刑拷打,为的就是掩人耳目;如此可以确定张熙是忠良,愿意与张熙结为异姓兄弟,一起反清复明。

  张熙听到岳钟琪如此说大喜过望,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直接与岳钟琪三拜九叩结为异姓兄弟,并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曾静、吕留良以及弟子门生等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岳钟琪,还说这些都是忠臣,只要岳钟琪起兵,他们必定会响应。

  岳钟琪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拿到了张熙的口供,并且为了避免别人说散到底,特意请来了山西巡抚西琳来暗中看着自己。


  岳钟琪立刻将所有的事情告知雍正,没过多久曾静、吕留良后人、门生统统被抓到了京城;曾静也是见事情败露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其实曾静也是将所有的事情避重就轻,推到了已经去世几十年的吕留良身上。

  雍正很是纳闷:曾静不过是一个没有中举的儒生,怎么会对宫围之事如此了解?一番询问下才得知原来曾静跟那些已经流放的胤禩、胤稷的下人们有联系,雍正做出决定:

  吕留良是罪魁祸首,

  必须要刨棺戮尸,

  吕留良的儿子虽已过世,但也要戮尸;吕家其他人被凌迟、斩首、流放。

  而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张熙与曾静反而留了一条命,雍正将曾静案所有的资料整理成《大义觉迷录》让每个学官人手一本;并且让曾静与张熙周游全国,宣讲《大义觉迷录》。

  乾隆登基43天后,迅速否定雍正的做法,将曾静、张熙凌迟,《大义觉迷录》全部销毁。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