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的传奇人生
2025-11-10 11:05:19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东吴阵营的著名将领。他以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和忠诚不二的品格,在三国乱世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初露锋芒:从地方豪杰到孙策麾下猛将

董袭出身平凡,但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武力与胆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袭目睹家乡动荡,毅然选择投身军旅。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率军进入会稽郡,董袭听闻其威名,主动前往高迁亭迎接。孙策见董袭身高八尺、体格魁梧,顿生赏识,当即任命他为门下贼曹,负责地方治安事务。

不久后,山阴县山贼黄龙罗、周勃聚众数千人作乱,孙策亲自率军征讨。董袭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亲手斩杀黄龙罗、周勃二人,立下首功。此役过后,董袭被提拔为别部司马,统领数千士兵,后又升任扬武都尉,正式成为孙策麾下的核心将领。

征战四方:为孙氏基业南征北战

董袭跟随孙策四处征战,先后参与进击皖县、寻阳讨刘勋、江夏伐黄祖等重要战役。在攻打皖县时,他冲锋陷阵,为孙策夺取战略要地;在寻阳讨伐刘勋时,他率军突破敌军防线,助力孙策控制江淮地区;在江夏讨伐黄祖的战役中,董袭的表现尤为突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为报杀父之仇,第三次征讨黄祖。黄祖以两艘蒙冲巨舰横截河面,扼守沔口,并用绳索固定战舰,舰上布置千名兵士,万箭齐发,东吴军队难以推进。关键时刻,董袭与凌统各率百名敢死队员为前锋,身披两重铠甲,乘大舸船突入蒙冲之中。董袭亲手持刀斩断两条绳索,使蒙冲巨舰顺流漂走,东吴大军得以突破防线,最终斩杀黄祖。次日庆功宴上,孙权举杯对董袭说道:“今日这场宴会,全仰仗你断缆的功劳!”

稳定江东:智勇双全的政治担当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任江东之主。当时孙权年仅十八岁,威望不足,江东内部宗族势力蠢蠢欲动,外部曹操刘表等强敌环伺。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忧心忡忡,召见张昭、董袭等重臣,询问江东能否稳固。

董袭坚定地回答道:“江东地势险要,有山川之固;讨逆将军(孙策)广施恩德,深得民心;讨虏将军(孙权)承袭基业,上下一心;张昭大人主持大政,我等作为武将充当爪牙。此时正是地利人和之时,绝无什么可忧虑的!”这番话言辞铿锵,气势雄壮,不仅缓解了吴夫人的担忧,也稳定了江东的人心,为孙权巩固统治奠定了基础。

平定叛乱:十日镇压鄱阳之乱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鄱阳郡贼寇彭虎等聚众数万人叛乱,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孙权派遣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等人分兵讨伐。董袭所到之处,贼寇望风而逃,彭虎等贼寇一见到董袭的旌旗,便吓得四散奔逃。仅仅十天时间,董袭就成功平定了这场叛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威慑力。此役过后,董袭被拜为威越校尉,后迁偏将军,成为东吴军中的核心将领之一。

濡须口之战:以死明志的忠诚悲歌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濡须口,试图一举突破东吴防线。孙权急忙率领军队前往抵御,并命董袭率五艘楼船驻守濡须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至夜深时,暴风骤起,狂风呼啸,波涛汹涌,五艘楼船在风浪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将士们见状,纷纷乘走舸逃命,并劝说董袭一起撤离。但董袭却大怒,厉声说道:“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临阵脱逃?谁再说要逃走,立斩不赦!”众人见董袭态度坚决,无人再敢多言。最终,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楼船不幸沉没,董袭也因此溺死。

历史评价:忠诚与勇气的永恒丰碑

董袭的一生,是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与稳固南征北战的一生。他作战时勇猛无畏,视死如归,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坚守阵地,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忠诚。他的功绩和精神,成为东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后世赞誉为“江表之虎臣”。

孙权得知董袭战死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亲自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并对董袭的家属给予了丰厚的抚恤和优待,以表彰董袭为东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董袭的传奇故事,不仅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后世忠诚与勇气的永恒象征。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宁成:西汉酷吏的崛起与覆灭

  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宁成以酷吏之名掀起过腥风血雨,其人生轨迹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以雷霆手段镇压豪强,又因暴戾性格埋下覆灭祸根。这位从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县)走出的郎官,最终以株连有罪、家族粉碎的结局收场,其命运沉浮折射出西汉酷吏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