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于成龙:清廉典范,天下第一廉吏
2025-03-13 16:47:0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廉官员犹如璀璨星辰,点缀着漫长的历史长河。而在这众多星辰之中,于成龙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他以卓越的政绩、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作风,赢得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成为了后世官员学习的楷模。那么,于成龙到底有多清廉呢?让我们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探寻答案。

清廉自守,生活简朴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宦海浮沉,却始终坚守清廉自守的原则。他的生活用具极其简朴,不追求奢华享受。在担任官职期间,他的衣着朴素,饮食简单,甚至常常以糠粥为食。这种节俭的生活方式,在当时奢华成风的官场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公正无私,为民请命

于成龙在治理地方时,始终秉持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百姓深切关怀。他在罗城县任职时,将荒凉之地治理得欣欣向荣,深受百姓爱戴。在征收钱粮时,他坚决不多收一钱,即使百姓主动多给,他也婉言谢绝。这种公正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树立了清官的典范。

拒绝贿赂,严于律己

于成龙在官场中,始终坚守清廉底线,拒绝任何形式的贿赂。在担任福建布政使时,经常有外国贡使赠送礼物,他都悉数摒绝。后来有人送他名贵香料,他也只是闻一下就物归原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彰显了他清廉的作风。

薄己厚人,慷慨解囊

于成龙虽然对自己吝啬,但对别人却慷慨大方。在黄州府同知任上,遇到饥荒年份,他用自己的俸银购买稻米,救助贫困百姓。而此时他自己所食,不过是糠粥而已。这种“薄己厚人”的精神,让他心底无私天地宽,也赢得了百姓的深深敬爱。

清廉思想,影响深远

于成龙的清廉思想,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生活上,更体现在他对待公务的公正无私和对待百姓的深切关怀上。他的清廉实践,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反贪污的借鉴和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康熙帝赐他谥号“清端”,并为其祠堂书写“高行清粹”的匾额,这是对他清廉一生的高度评价。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司马朗之死:盐与瘟疫交织的历史谜团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本文将结合真实资料,深入剖析司马朗之死的真正原因,以及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司马朗生平与死因背景  司马朗,字伯达,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