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刘邦死后四日不发丧,吕雉为什么这么做?
2023-10-31 10:43:32

  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据《史记》记载,刘邦死后四日不发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吕雉为何要这么做?

  刘邦在位期间,虽然有英明的政治眼光和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但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安病逝,享年62岁。然而,他在死后四日内并未发丧,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那么,吕雉为何要这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邦的死对当时的政权稳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刘邦的儿子刘盈年幼无知,无法承担起治国的重任。而吕雉虽然是皇后,但她的地位并不稳固,朝廷中还有许多势力对她虎视眈眈。如果刘邦的死讯传出,很可能会引发朝廷的混乱,甚至可能引发内战。因此,吕雉选择在刘邦死后四日不发丧,以此来稳住朝廷的局势。

  其次,吕雉也需要时间来策划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她知道,刘邦的死意味着她必须亲自出面,接管朝政,保护刘盈的安全。然而,这并不容易。她需要时间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计划,以确保自己和刘盈的安全。

  最后,吕雉也需要时间来调动自己的力量。刘邦死后,朝廷中的势力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吕雉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拉拢盟友,打击敌人,以确保自己在新的政权中的地位。

  总的来说,吕雉选择在刘邦死后四日不发丧,是出于对政权稳定的考虑,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刘盈的安全。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也显示出了吕雉的政治智慧和勇气。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季历的三个儿子:西周王朝崛起的关键血脉

  季历作为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其家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奠定了西周王朝的根基。季历的三个儿子——姬昌(周文王)、姬鲜(管叔鲜)与姬度(蔡叔度),不仅在周族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深刻影响了商周交替的历史进程。  一、嫡长子姬昌:西周王朝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