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作为东吴首席重臣的张昭为何建议孙权主动投降曹操?
2022-12-14 11:14:18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赤壁之战前,东吴元老张昭为什么建议孙权主动投降曹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熟悉汉末三国的朋友们来说,张昭肯定不是陌生人物。张昭是东吴的奠基元老、文臣之首,与周瑜并列为“文武双璧”。《三国演义》形容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据说孙策在临死前甚至允许张昭可以取代孙权(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在孙策去世后的几年里,张昭是东吴名副其实的头号大臣,地位和影响甚至在周瑜之上,直到赤壁大战之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在危急时刻,作为东吴首席重臣的张昭却建议孙权主动投降曹操,让孙权大失所望,采纳鲁肃和周瑜的意见与曹操开战。

  随着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张昭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很多学者都指出:张昭后来人生遭遇的各种不顺乃至如今的历史评价不高,起始都是在赤壁之战前主降。那么张昭为什么要主降呢?

  首先,《三国演义》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其实可以理解为“外事不可问张昭”,军事战略确实张昭此人的能力短板。在得知曹军多达数十万时,张昭认为东吴完全没有胜算,不如投降。

  其次,张昭生于徐州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在东吴内部属于北方流落士族的代表。作为北方士族,张昭在政治立场上比较倾向于北方统治者曹操,所以才会在觉得无法保全东吴的情况下主张降曹。

  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张昭对于赤壁之战的误判让他与孙权的关系也产生了很大裂痕。在孙权登基称帝时,张昭想要表示祝贺,结果孙权说:“如果我听了张公的建议,现在恐怕就得要饭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