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屈大均最著名的诗句:家国情怀与诗艺交融的千古绝唱
2025-09-17 17:18:47

作为明末清初岭南诗坛的代表人物,屈大均的诗歌以慷慨激昂的遗民情怀与雄放瑰奇的笔力著称。其诗作虽因文字狱多遭毁禁,但流传至今的篇章仍如万壑奔涛,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家国之痛:六朝烟雨中的兴亡浩叹

屈大均的怀古诗多以金陵、长安为背景,借古讽今,抒发对故国沦亡的沉痛。其《秣陵》一诗以“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起笔,以恢弘的地理意象勾勒出六朝古都的壮丽,却以“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陡然转折,将盛世繁华化作春草落花的残败。末句“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以江水东流喻历史无情,将兴亡之思推向极致。王瑛在《岭南三大家诗序》中评价此诗“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其悲怆中见浩然之气,正是屈大均遗民诗的典型风格。

另一首《壬戌清明作》则以个人遭遇折射时代悲剧:“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诗人以“落花”“啼鸟”等意象构建凄美意境,却以“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直抒胸臆,将个人春愁升华为对民族命运的忧思。这种“以艳词写壮怀”的手法,使屈大均的诗歌在婉约与豪放之间达到微妙平衡。

二、边塞之魂:朔风黄沙中的英雄气概

屈大均曾多次北上联络反清志士,其边塞诗真实记录了明末清初的战乱图景。《云州秋望》以“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描绘塞外荒凉,却以“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展现雄浑气势,末句“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更以柳树凋零隐喻英雄陨落,悲壮中见豪情。此诗被叶恭绰誉为“声情激越,喷薄而出”,堪称边塞诗的巅峰之作。

在《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中,屈大均将边塞苦寒与思乡之情融为一体:“积雪封城,冻云迷路”以白描手法刻画自然严酷,“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则通过细节展现人情温暖。下阕“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以夸张笔法抒发羁旅之愁,而“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的结尾,更彰显出诗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韧。

三、民生之叹:血泪交织中的人道关怀

屈大均的诗歌不仅关注家国命运,更深入底层社会,揭露战乱与苛政对百姓的摧残。《菜人哀》以骇人听闻的“人肉市场”为题材:“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诗人以冷静的笔触描述惨状,却通过“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的细节,将批判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此诗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堪称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

在《读陈胜传》中,屈大均以历史人物寄托现实理想:“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竿木足亡秦。”他借陈胜吴广起义赞颂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更以“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强调正义的力量。这种“以史为鉴”的创作思维,使屈大均的诗歌超越个人悲欢,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赵武灵王之死:权力漩涡中的一代雄主

  战国时代,赵国第六代君主赵武灵王赵雍以胡服骑射改革闻名于世,他北击林胡、楼烦,吞灭中山国,拓地千里,使赵国成为与齐、秦并立的强国,梁启超更称其为自黄帝以后中国第一雄主。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被困沙丘宫,活活饿死,成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