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6次南巡4次住曹家,康熙为何会这么做?
2023-01-06 14:43:56

  6次南巡4次住曹家,康熙为何会这么做?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康熙皇帝视曹家为亲人

  这是因为康熙与曹家有渊源。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和康熙一起长大。康熙视曹寅为自家人。康熙南巡时曾拉着曹寅母亲的手对别人说:“此是我家老人”。康熙把曹寅的母亲当成自家的长辈。

  曹寅比康熙小4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稍长,做过康熙伴读。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曹寅15岁中举,16岁进宫当了銮仪卫,没有参加会试。二十出头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曹寅与少年康熙关系匪浅。

  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佐领都是十分荣耀的职务,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此职。

  曹家的历史

  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祖籍在辽宁沈阳。

  万历末期,曹锡远到沈阳作官,遂将全家迁到了沈阳。曹锡远“令沈阳有声”,有研究者认为,曹锡远当时任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占沈阳,曹锡远归顺了后金。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清史稿》中曹寅小传记载,其先祖曹锡远“从龙入关”,曹锡远是多尔衮的包衣奴才。包衣奴才即“家仆”,只存在于八旗满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正白旗属于上三旗。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归皇帝统领。曹家服侍皇家。曹家是上三旗包衣。别以为包衣奴才地位低下,他们是皇室里是奴才,但是在政治舞台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臣。他们的女儿可以参加选秀。

  如康熙帝的德妃、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就是正黄旗包衣。

  乾隆帝的令皇贵妃即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就是抬旗入满洲镶黄旗的正黄旗包衣。

  曹锡远之子曹振彦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累迁至浙江盐法参议使。

  曹振彦之子曹玺,曾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曹玺曾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江宁织造。

  曹寅是曹玺之子,“寅自幼侍皇帝读,通经史,工诗文,老师宿儒皆称叹之。”

  曹玺死后,康熙命曹寅继任江宁织造,特敕加通政使,持节兼巡视两淮盐政。

  曹寅奉命纂辑《全唐诗》、《佩文韵府》,著《楝亭诗文集》。曹寅写过葬花诗。

  曹寅与康熙的友谊

  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虽然远离京城,与康熙山高水远,但是二人书信不断。有公事有家事,曹寅得风寒,康熙皇帝心急如焚,连夜派人送去亲笔信与药,告诉曹寅药的用法,督促其按时服用。康熙帝6次巡视江南,其中有5次由曹寅接驾,有4次住在曹家。曹寅四次接驾,不仅倾注全家财力,还挪用库银三十七万两。

  康熙当然知道接驾需要大笔的银子,曹寅亏空,康熙心知肚明。两江总督噶礼上奏弹劾曹寅,康熙极力维护他批示:“朕知其中情由”。

  康熙让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淮盐是天下最肥的缺。康熙的意思,是让他们在这个位置上,补完织造的亏空。

  有意思的是,康熙皇帝偷偷写信告诉曹寅:“风闻库帑亏空者甚多,却不知尔等作何法补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大帝与曹寅有这样亲密的关系,他自然会住在曹家了。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魏东亭的原型就是曹寅。从魏东亭和康熙的关系就能看到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如何。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