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自从周平王东迁,周王室便无可避免地衰落下来,礼制逐渐受到破坏,各诸侯国之间和诸侯国内部的争斗越来越频繁。
军队强大是一个国家能够立足的重要条件,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各国的军制也随着时代改变而变化。
作为春秋争霸舞台上强势的国家之一,晋国的军制是怎样设置的?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晋国军制的内容
第一,打破国野的界限。西周时期一直实行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这种制度持续到春秋早期,晋国的军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野的界限。
春秋中后期,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随着各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战争的需要,“国野制度”渐渐被打破,野人也能当兵了,这是春秋晋国与其他各诸侯国都存在的现象。
关于国人和野人的区分,很多史料中有记载,也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常把与自身有血缘关系或关系亲近的人集中编制在国都四郊的村社中,成为“国”。
史料将国中的居民称为国人,这部分人在国家事务中享有充分的权力。参加战争是国人和基本权利和职责,国人也是国家支柱、兵役的主要承担者。
“野”原本指的是原始社会部落或联盟之间的“中立地带”,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些地点被奴隶主用来安排没有政治权利的居民,如被征服者、战俘或移民等等。
这些居民被称为“野人”,野人不享有国人的政治权利,专门从事农业活动,承担国家徭役和赋税。由此可见,国人和野人不仅在地域上有所区别,身份上也有尊卑。
到了春秋中后期,传统的田制和兵制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兵制的改变使得征兵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兵甲益多”的情况,为当时的争霸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战争与制度的改变是互为因果的,战争为破坏传统制度提供了催化剂,战争的需要促进兵制、田制的改革,兵制发生改革后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争,使得战争规模更大,从而加快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二,兵农合一,军政合一。晋国军制也符合春秋时期所有诸侯国军制的特点,即兵农合一、军政合一。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军队中大抵没有设置常备军,军队是在战争发生时将人民组织起来,主要由居民构成。
这些居民平时从事农业,发生战争时又成为兵力,体现出春秋时期军制“兵农合一”的特点。
这种特点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需要从事生产的劳动力。
并且士兵的演习训练也常常选在农隙之时,可见当时各国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军事、政治才能随之发展。
根据当时的相关规定,居民之间不仅要在生产生活中互助互爱,作战时也要互相照顾。
当时的村社组织和军事组织也是相互统一的,二者互相依存而存在,确定编制以后禁止居民随便迁移。
蒐礼的盛行也说明兵农合一的特点,蒐指的是在修建期间进行军事训练和变更军制等一系列大型军事活动,晋国曾举行过八次蒐礼。
除了兵农合一,军政合一也是晋国军制的特点之一,由六卿担任将佐足以说明。
二、晋国军制的发展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晋国最初只是一个小国。到曲沃代翼发生之后,晋武公成为周天子承认的晋国国君,《左传》有言:“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
根据《周礼》:“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可知当时周天子是按照小国一军的编制对晋国进行赏赐。
此时晋国刚刚结束长达67年的内乱,期间王公贵族争权夺位,相互对抗都忙不过来,自然没有余力开疆拓土。
内乱结束之后,晋国最主要的工作是修生养息,也没有对外扩张。因此当时的人形容晋国“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
到了晋献公时期,晋国曲沃代翼的风波渐渐平息,加上晋献公的野心,晋国开始对周边小国用兵,扩充疆土。
晋献公十六年,“晋侯作二军”。献公二十二年,晋国消灭虢国,又在返回途中灭虞,还对戎狄用兵,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戎狄对晋国的威胁。
晋献公的不断用兵使晋国疆域越来越大,达到晋侯时期的二三倍,再加上武公时期扩充的领土,晋国的疆域几乎覆盖晋南地区。
在晋献公的不断努力下,晋国实力逐渐增强,但其二军的编制持续了很长时间。
晋文公回国以后,对晋国进行了改革,为在晋楚争霸中取胜将军队编制扩大,为三军。
这时候的晋国是三军六卿,即中军将郤縠、中军佐郤溱、上军将狐毛、上军佐狐偃、下军将栾枝、下军佐先轸。
设置三军并确定将佐之后,晋国同楚国展开争霸战争,后在城濮之战中取胜,代替齐桓公成为霸主。
晋国在各个诸侯国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这一时期晋文公作三军是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因此一步步扩充晋国的军队,增强军事力量。
晋文公五年之时,为了抵御狄人的不断侵扰,晋文公又成立三行。
晋国前面已有三军,现在又成立三行,实际上已经是六军的编制,按照《周礼》的说法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六军,晋文公为了避嫌才称作三行。
三行只设置将,没有设置佐,此时晋国的军制变为六军九卿。
到文公八年,晋国的军制再次调整,将原本的三行制废除,重设上下新军,变为五军的编制。
五军的编制在晋国持续了九年的时间,军队中去世的将佐也很多。晋襄公七年时,晋国舍弃上下新军,重新恢复了三军的编制。
晋景公十二年,为了犒赏在鞌之战中功勋卓著的臣子,晋国再设六军,提拔起一大批人。
据《左传》的相关记载,在晋厉公三年之时,晋国军队的配置变为四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新军,取消了新上军、新下军的编制。
晋悼公之时,因为没有合适的统领,就将新军与下军合并,晋国又恢复三军的编制,再未改变。
三、晋国军制变化的原因
综上可知,晋国军制的变化非常频繁:
一军(晋侯缗二十七年—晋献公十六年)——二军(晋献公十六年—晋文公四年)——三军(晋文公四年—晋文公五年)——六军(晋文公五年—晋文公八年)
——五军(晋文公八年—晋襄公七年)——三军(晋襄公七年—晋景公十二年)——六军(晋景公十二年—约晋厉公三年)
——四军(约晋厉公三年—晋悼公十五年)——三军(晋悼公十五年以后)。
晋国军制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略需要。为了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或者抵御戎狄的侵犯,晋国改变军制。
第二,将佐原因。优秀的将才非常难得,想要培养干将也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某一时期晋国将才空虚,则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军制进行调整。
晋国将才难得也有其深层原因,即将帅必须出身六卿,这样的条件对将才的选拔造成了限制。
第三,赏赐军功。成为晋国的将佐意味着成功进入晋国的权力中心,因此将佐对参加战争的将士来说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奖励。
有时候,为了对军功进行奖励,晋国就需要扩建军队的编制来增设将佐的位置。
第四,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军队的编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兵力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人力支持。
晋国的军制虽然变化数次,但存在时间最长的仍是三军六卿。不过,晋国的军制虽然在不断变化,兵力却不是随着军制增减而改变的,总体来看,晋国兵力处于上升趋势。
从鞌之战到平丘会盟,晋国兵力发展非常迅速,平丘之盟上为了向诸侯示威竟触动四千乘兵力,还没有算上晋国卿族的武装力量。
如果将晋国卿族的军力也计算在内,晋国总兵力应能达到七八千乘,与楚国相当。
从晋国军制的变化中不难看出,春秋早期《周礼》中“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还对诸侯国有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
但随着各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强盛,这一规定不再被遵循,实力成了政治活动中的主要支配力量。
随着晋国实力的增强,军队的组建也会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不再将王室规定当回事。
结语
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政权的衰落,礼制被逐渐打破,各诸侯国随着时代改变不断变化着国家制度,晋国军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晋国军制体现出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特点,其变化往往与战略、将佐、军功、生产力有关,并逐渐打破《周礼》的规定,成为春秋争霸的前奏。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阉割,从而在皇宫中服侍皇帝和后宫。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樊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因其背后的复杂人性和权力斗争而引人关注。其中,范雎建议秦王杀白起的事件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是唐朝的两位传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勇气和野心而被载入史册。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唐高宗李详情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他们所在的时代,让人们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是穿越者。其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期的将领灌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长寿而著称。作为刘邦的重要支持者,灌婴在建立详情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中,宋代词人晏殊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和历史记录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作为详情
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来历。其中,马姓的起源和来历尤为引人注目。据历史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姓氏因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闻名。其中,满族的八大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姓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的杰出将领姜维以其卓越的军事详情
在古代,金属不仅是重要的实用资源,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历史上,七种金属——金、银、铜、铁、锡、详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宫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奢华生活的集中地。作为皇家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嫔妃们详情
在古代传说中,夏朝人享有极长的寿命,这一说法流传至今,让不少人对夏朝时期的人类寿命产生了好奇。然详情
霍元甲,作为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精湛的武艺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受人们敬仰。然而,关于他的死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影响着历史进程。张謇便是其中一位杰出详情
在北京郊外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更因其桥上石狮子的数量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四大灵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