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晋国,是一个很奇葩的国家。
从西周到春秋,晋国一直都是一等强国。尤其是到了春秋时代之后,晋国更是瞬间成了北方的庞然大物,称霸一方。而到了春秋中后期的时候,晋国更是拳打楚国,脚踢齐国,后头还压着一个秦国,俨然已经成了最强霸主。
如果站在春秋时代的角度来看,要说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估计所有人都会一致认为是晋国,没有人会认为秦国最后能扫平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春秋末期尾声的时候,却忽然解体了!直接分裂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甚至于晋国分裂出的这三个强国,在战国时代,依然还都是顶级强国。尤其是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还曾经隐隐成为了第一霸主。
连晋国分出来的一个国家,都能成为中原霸主。晋国当年鼎盛的时候,到底有多强,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如此强大的晋国,到底是怎么分裂的呢?为什么强大的晋国,没能在春秋后期彻底一统天下呢?历史上真实的晋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真实的晋国,其实是这样的。
话说在西周刚刚开国之后不久,周武王因为之前打仗的时候,积劳成疾,没过几年就去世了。而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嫡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周成王。
因为周成王年龄太小,所以周成王刚登基的时候,就是由那位会解梦的周公辅政。
而接下来,随着周成王不断长大,后来就逐渐到了该亲政的时候了。周成王亲政之后,自然要找个机会给自己立个威。
恰好当时在山西地区,有个叫唐国的诸侯国。这个唐国可是大有来头,唐国的初代国君,是上古时期尧舜禹三帝中的那位尧帝。尧帝当年做诸侯的时候,唐国就是他的封国。因为来头比较大,所以尧国后来历经夏商两代,一直都传承了下来,而且一直都比较强。
而周成王亲政之后,正打算立威的时候,恰好赶上唐国内乱。对于这个机会,周成王自然不可能放过。所以接下来,周成王就让自己的弟弟姬虞,去唐国做新的国君。如此一来,周王室就能直接控制这个强大的诸侯国了。
然后,这个姬虞到了唐国之后,很快就开始以周王室的名义,控制了整个唐国。甚至还借助唐国强大的国力,震慑周围的诸侯国,逐渐成了周王室在山西的代言人。等到姬虞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周成王的侄子,继承了这个位置之后,觉得唐国是以前的国家,所以就想给自己的诸侯国改个名。
因为诸侯国内部,有一条河叫晋水,所以后来,大家就以这条河的名字,作为国家的名字了。
这就是晋国的由来。
从晋国出现的那天开始,晋国的意义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周成王之所以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放到那边去,无非是看中了晋国的地理位置。当时周王室的实控范围,基本上就在陕西以及河南地区。至于山西这边,很多小诸侯国对周王室都是口服心不服,而且周围还有很多所谓的‘戎狄’,也就是那些边疆游牧民族,没事就来骚扰一下周朝的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室自然需要派一个自家人,去镇守边境了。
所以,在整个西周初期,晋国其实都是周王室的代言人。因为那时候双方血缘关系比较近,所以周王室也确实信得着晋国这一脉。而到了西周中期的时候,虽然双方的血缘关系开始越来越远,但晋国却一直紧紧跟随周王室的步伐,算是周王室最忠心的一个小弟了。
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再加上流传下来的史料不多,所以我们对晋国在西周时代的详细事迹,了解的确实不多。毕竟这个时代,距离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代,还差着七八百年的时间呢!所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他看这个时代,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我们看南宋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晋国在这个时代的情况,我们只知道他是周王室的核心小弟,然后传了几个国君都是谁。至于再详细的年份和事迹,基本上就无从得知了,最多只能从考古发现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不过,到了西周后期的时候,情况终于出现变化了。
西周后期,随着周王室自身的力量开始衰落,再加上经过两百年的发展之后,诸侯国和周王室的血缘关系,也是越来越远。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有些大国就开始逐渐产生一些小心思了。有的想要独立,有的想要插手周王室的高层管理权,反正是开始不断热闹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晋国做的其实还算厚道。一方面,晋国在山西这边,离周王室的统治核心区域有点远。就算想插手,也是有心无力。所以在西周末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离周王室比较近的虢国、申国、尹国之类的国家,他们的国君,直接进入周王室做大臣。
另一方面,当时晋国经过好几代人的传承之后,和周天子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所以这时候的晋国,更趋向于想要独立。但同时,因为之前晋国一直都是周王室的核心小弟,所以又不得不依仗周王室。
就这样,到了西周末期的时候,晋国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国君。
这位国君,就是晋文侯。
在晋国的历史上,有两位谥号文字的国君。一位是后来那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另一个就是这位晋文侯。相对来说,晋文公可能要更出名一点,毕竟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在晋国的历史上,晋文侯其实可能比晋文公的历史意义更大!
没有晋文公,晋国最多是无法称霸。但是没有晋文侯,不好意思,晋国后来可能直接就没了。
晋文侯登基的时候,情况其实就已经很复杂了。随着周王室不断衰落,传统的周礼制度,已经开始逐渐崩坏了。晋文侯他爹去世之后,他的叔叔首先发难,直接篡位了。多亏了晋文侯心眼比较多,提前跑到国外避难。四年之后,晋文侯直接带着外国军队,回到了晋国,成功把他叔叔干翻,这才真正当上国君。
在晋国发生内乱的同时,周王室这边其实也不太好过。当时周王室这边,轮到了周幽王登基。周幽王即位之后,周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各地天灾不断,再加上周幽王在立储问题上,犯了废长立幼的大忌,终于是引爆了所有矛盾。
最终,周幽王因为废了自己的王后,引来了王后娘家的愤怒。王后的父亲,当时非常强大的申国的国君。此后,申国国君为了给自己闺女拔份,直接联合犬戎,袭击了西周首都镐京。最终,镐京直接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整个镐京都被付之一炬。
在这个过程当中,晋文侯是直到镐京被彻底攻破之后,才带着军队姗姗来迟。至于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那就不好说了。而晋文侯到了之后,先是和其他诸侯一起,赶跑了犬戎。然后又和其他诸侯联合,拥立了新的周天子。
在拥立新天子的过程当中,诸侯们产生了两种态度。一部分人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做天子,这就是周携王;另一种拥立那个被周幽王亲手废掉的太子,这就是周平王。晋文侯属于后者,然后,因为同时出现了两位周天子,所以周王室就此分裂了。
周平王被拥立之后,因为镐京基本被毁得差不多了,这边的很多诸侯又支持周携王,所以最终他就直接迁都洛邑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而在平王东迁的过程当中,晋文侯倒是一直派人护送,这就让周平王非常感激了。
此后的十多年里,晋文侯又对周平王多加支持,不但帮他彻底坐稳了王位,甚至在十多年之后,晋文侯还亲自率兵,直接去干掉了那位周携王。周携王被干掉之后,周王室终于结束了两王并立的局面,这对周平王就更是有大恩了。
所以,在这之后,周平王给了晋文侯一个权力,允许晋文侯接下来在山西地区,代替周王室征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国。
这个权力,对晋国来说,可实在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在春秋时代,周王室的影响力,其实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春秋初期,当时的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但如果单单和某个强大诸侯国相比,还是要更强上一筹。再加上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所以,当时的周王室,震慑力依然很强。
在这种局面下,那些大诸侯国,如果只是欺负一下旁边的小国,从小国手里占领一两个城池,倒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想大规模扩张,那就很容易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围攻了。
所以,一个诸侯国只有在春秋初期拿到合法扩张权,才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真正的大国。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后面再想崛起,那就太难了。
当时的晋国,在晋文侯的主持下,显然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到了晋文侯在位后期的时候,晋国已经在山西地区彻底崛起,成了山西地区的巨无霸。放眼整个中原,能够和晋国一样强大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而已。
毫不客气地说,后来晋国所有的强大历史,其实都是建立在晋文侯的肩膀上的。如果没有晋文侯,晋国后来也未必就会多么强大。
但问题是,就是这样的晋文侯,临死之前,却偏偏给晋国留下了一个大雷。
晋文侯有一个弟弟,叫姬成师。晋文侯活着的时候,对自己这个弟弟特别好,不但要啥给啥,而且还主动帮他提高政治地位。导致在晋国人眼里,姬成师是一个特别有才能的人。
晋文侯在世的时候,这种情况倒也无妨。毕竟,姬成师的一切,都是他哥哥给的。但问题是,一旦晋文侯去世,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晋文侯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即位之后,不管是声望还是能力,根本就压不住他的叔叔。
后来没办法,为了安抚这位叔叔,晋昭侯直接把晋国除了国都之外,最大的一座城,曲沃,封给了他叔叔。本想着这样可以满足他的叔叔,让这位叔叔支持自己。但没想到的是,姬成师就藩曲沃之后,非但没有满足,反倒是产生了篡位的念头。
谋朝篡位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不算稀奇。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姬成师这个夺位的念头一起,晋国会因此内战七十多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
曲沃代翼事件,要细说起来其实特别复杂。如果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曲沃一脉,取代翼城一脉。翼城是当时晋国的首都,翼城一脉就是指当时晋文侯儿子那一脉。而曲沃一脉,则是指姬成师那一脉。
在接下来的七十年里,曲沃一脉和翼城一脉,就围绕着国君的宝座,展开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厮杀。在这七十年当中,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晋国的老百姓支持国君一脉,外部的其他国家,以及周王室,也支持国君一脉,所以导致曲沃这一脉数次进攻,最后都无功而返。
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曲沃一脉逐渐重视外交工作,不断拉拢那些支持国君一脉的势力,曲沃一脉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到了最后,曲沃一脉更是倾尽全部家底,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拿出去,去贿赂周王室,借此得到周王室的册封。
就这样,自从晋文侯去世之后,经过近七十年的奋斗,曲沃一脉终于是干掉了国君一脉,成了晋国的主人。而曲沃一脉,也从姬成师的手里,传到了他的孙子姬称的手里。这个姬称,就是后来那位大名鼎鼎的晋文公的爷爷。
随着曲沃代翼事件结束,晋国终于结束了近七十年的内乱。在这七十年当中,中原大地上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在这期间,郑庄公击败了周王室,彻底开启了春秋乱战的大门。然后齐国又逐渐崛起,到了这个时候,齐桓公已经即位,并且开始逐渐称霸天下。
晋国这边,因为之前内战的原因,确实错过了不少机会。不过好在,当年晋文侯给晋国留下来的家底比较厚,所以晋国就算错过了这七十年,依然还是一个顶级大国。放眼天下,当时也就只有齐国比晋国稍微强点。
曲沃一脉的第三代当家人姬称,因为成功篡取了国君之位,所以后世一般都称其为晋武公。不过这位晋武公比较倒霉,就在他刚刚控制整个晋国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而晋武公去世之后,接下来,他的儿子晋献公即位了。
在晋国的历史上,晋献公同样也是一位特别重要的国君,对晋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过,他的影响,很多其实是负面的。
晋献公登基之后,因为他爹给他留下的底子比较厚,所以很快就坐稳了国君的宝座,没出现任何意外。而接下来,当晋献公控制了整个国家之后,晋献公就开始琢磨,如何才能避免‘曲沃代翼’这样的事件,以后再次发生。
琢磨了一圈之后,最终,晋献公想了一个特别狠的招:曲沃代翼这种事情发生的根源,就是因为晋国的公族内斗。既然如此,那我把公族全都给清理干净,只留一个继承人在,不就得了吗?
不得不说,晋献公的这个思路,真的是很清奇,但是也确实很有效。接下来的几年里,晋献公开始直接把屠刀挥向自己的同族。经过几年的杀戮之后,晋国公族的大部分人,几乎都被晋献公给杀绝了,晋献公等于是自灭满门!
更离谱的是,清理掉其他远房亲戚之后,晋献公依然还不罢休,又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几个儿子身上。当时晋献公有三个年龄比较大的儿子,老大是太子。然后还有两个宠妃,是一对姐妹花,这对姐妹花生下了老四老五。两个宠妃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争继承权,就陷害那三个比较大的孩子。
所以最后,在晋献公的逼迫之下,老大自杀,老二老三逃走,流亡到了其他国家。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晋国内部的姬家子孙,似乎就只剩下晋献公,以及他那两个幼子了。
从古至今,会杀人的君主,比比皆是。但是像晋献公这种自灭满门的,确实比较少见。
当然,除了自灭满门之外,晋献公的治国能力确实也还行,在位期间,也再次领导晋国扩张了一些。
晋献公一共在位二十六年的时间,这期间虽然自灭满门,但是他也算是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晋国。不过,就在他前脚刚去世,后脚晋国又开始内乱了。
不是说晋国公族此时已经被杀绝了吗?那为什么还会内乱呢?
这事说起来比较复杂,因为这一次,晋国的内乱,不再单纯是晋国的内部公族问题了。除了大臣们也开始参与其中之外,还把远方的秦国,也给卷进来了。
简单来说,晋献公死了之后,他的那个四儿子首先即位,然后大臣们不服,直接刺杀了老四。接下来,又有人立了老五,然后又有大臣们不服,所以老五也被刺杀了。
如此一来,晋国内部就面对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了。因为之前晋国所有的公族,都已经被晋献公自灭满门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忽然想起来,之前晋献公还有两个在外边流亡的儿子,也就是老二和老三。
当时大家原本是想请老二回来的。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秦国出手了。秦国这次插手晋国内政,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当时秦国已经占据了整个关中,再想东出的话,就势必要和晋国起冲突。之前秦国和晋国为了这个事,曾经打过好几场,但是最后秦国发现,根本打不过晋国,所以就打算通过和亲之类的怀柔方式,让晋国让出一条通道了。
在这个思路下,当时秦国这边在位的秦穆公,直接娶了晋国老国君晋献公的闺女,成了晋国的女婿。但是结果,两国和亲之后,晋国既然不肯给通道。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秦穆公就又打算通过扶持晋国国君的办法,插手晋国内政,最后实现自己的东出目标。
因为一系列的复杂原因,后来,秦国选中的老三。而接下来,老三在秦国的支持下,自然也顺利回去继承了国家。但是老三上位之后,为了晋国的利益,却直接撕毁了和约,拒绝给通道。
为了这个通道,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秦晋两国可以说是你来我往,打过,也好过。但是结果,老三做国君,不给通道。老三的儿子上位之后,他本身还是秦穆公的女婿,依然还是不给通道。最后把秦国人给逼急了,秦国人直接去找了那位流亡多年的老二,把他给送回国内了。
在秦国的帮助下,最后,已经流亡多年的老二,终于顺利回到了晋国,继承了国家。
这位老二,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之后,其实也不想给通道。谁都看得出来,秦国人之所以想要通道,就是想要去中原腹地争霸。一旦给秦国开了这个口子,最后肯定还是晋国的利益受损。但是晋文公也知道,如果强行拒绝,很容易导致秦晋两家彻底翻脸,这对晋国和他自己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就在这个时候,晋文公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土地我是肯定不能给你,因为这都是我家祖宗留下来的。不过我倒是有个妙计,你不就是想要通道吗?咱去其他地方,再找一条通道不就行了吗?南方的楚国就不错,只要咱俩组队把楚国揍趴下了,那你不就可以随便东出了吗?’
不得不说,晋文公的这个想法,是真的挺鸡贼的。不但没有给秦国通道,而且还忽悠了秦国,去给晋国做了打手。至于说为什么晋国要打楚国,这事就简单了。当时齐桓公已经去世,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开始内乱,瞬间就丢了霸主之位。所以接下来,其他几个大国,就开始进行混战,准备成为新的霸主。
当时有资格争夺霸主国宝座的,就只有秦晋楚宋这几个国家而已。之前楚国已经击败了宋国,势力范围不断北扩,开始和晋国的势力范围相冲突了。所以,如果晋国争霸,那就必须得击败楚国。
至于秦国,当时秦穆公觉得,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想法,所以就同意了这个建议。而接下来,当秦晋两家联手之后,楚国自然没法以一敌二,很快就被打得节节败退,势力范围开始收缩。击败了楚国之后,晋文公又趁势召开诸侯会盟。就这样,晋文公顺利称霸了,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
不过,打着打着,秦国觉得不对了。
为啥秦国仗没少打,人没少死,最后却反倒让晋文公成了霸主呢?这不对啊!
回过味来的秦国,终于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如果楚国倒下了,那晋国就会彻底横贯南北,甚至有可能彻底一统天下。到那个时候,秦国就更没法玩了。
所以,从秦穆公晚年开始,秦国就开始脱离晋国的队伍,转而和楚国组队,一起对抗晋国。当然,这次秦国学聪明了,虽然和楚国组队,但是也不可能让楚国当枪使。而晋国这边,则是牢牢堵住秦国东出的道路。这就导致整个春秋中后期,秦国的戏份开始骤减。虽然还是一个大国,但是却没什么戏份了。
秦国那边的事情,暂且不说,我们继续来说晋国。
晋文公在位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仅仅只在位九年而已。不过,在这九年当中,晋国却收了一大堆的小弟,彻底压制了原本不可一世的楚国。东边一只手,压着齐国不让齐国复兴;西边一只手,死死堵住秦国,不让秦国东出。所以,经过晋文公的治理之后,此时的晋国,已经隐隐成了列国之中的第一强国了。
没办法,晋国的位置,实在是太好了。既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而且还深入中原核心,地理位置远不是其他几大强国能比的。不过,当晋文公称霸天下之后,这时候的晋国,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
晋国虽然能压制楚国,但是却无法完全把楚国给打趴下,更不可能直接灭了楚国。
所以,谁都没想到的是,晋文公的称霸,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此后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晋楚争霸的战争,将会成为整个中原的历史主线。
在春秋中期,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战争,几乎就是唯一的主线。其他所有国家,都被迫选择一方站队,包括秦国和齐国这种大国。
从晋文公去世开始,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晋国和楚国明面上大战十三次,大多数时候都是晋国获胜。而楚国那边,唯有楚庄王在位的时候,能够反压晋国一头。但是其他多数时间,都是晋国压着楚国打。
在这几十年当中,晋国先后经历了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晋平公等多位国君。这几位晋国国君,名气虽然没有晋文公那么大,但他们却延续了晋国的霸业。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压制住秦齐楚这三个大国。当然,楚国的那位楚庄王在位期间,算是唯一的例外。
如此,打了几十年之后,晋国虽然压制住楚国,但是也无法彻底灭了楚国。这主要是因为,楚国的地盘太大,国力太厚,所以每次晋国击败楚国之后,楚国都能很快恢复过来。再加上秦国和齐国拖后腿,晋国自然灭不了楚国。
所以打了几十年之后,晋国这边也打累了。于是,到了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安排之下,晋国和楚国最终签订了和平协议,两国平分霸权。除了秦齐两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都要给晋国和楚国交保护费。
晋国当时之所以愿意签订和平协议,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晋国打了几十年,打累了,所以不得不签订和平协议。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晋国当时扶持了楚国东方的吴国,吴国崛起之后,晋国想要看着吴国和楚国对耗,等到楚国被消耗得不行了,自己再出手摘桃子。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当时在晋国内部,几个士大夫家族开始崛起,逐渐把晋国国君给架空了,然后开始疯狂内斗。
晋国士大夫家族内斗的这个事,还是得从当初晋文公在世的时候说起。话说当年晋文公登基之后,忽然发现,自己的本家已经被自己老爹给杀绝了。所以,晋文公上位之后,就只能用那些当初自己流亡在外的时候,一直追随自己的人。
这些人,对晋文公当然是很忠诚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位介子推。当年在晋文公快要饿死的时候,他宁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后来晋文公上位之后,他却不愿做官。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中国就有了清明节。
实际上,当时除了介子推之外,还有好多追随晋文公的人。这些人对晋文公,忠心程度其实一点都不逊色于介子推。所以晋文公即位之后,自然要重用他们。
但问题是,这些人对晋文公忠心,可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依然会对晋文公的后代忠心吗?
当然,晋文公在世的时候,其实没想过那么多。而且,晋文公其实也觉得,他老爹清理本家的做法,并没有错。所以后来,从晋文公这一代开始,晋国就有了一个传统:能继承国家的孩子,留在晋国。其他所有公子,都会被赶出晋国,去其他国家生活。
如此一来,晋国自然就不会再发生‘曲沃代翼’那样的事情了。但是同时,这也导致晋国内部公族的力量,几乎是一脉单传。而晋国国君没有亲戚掌权,那这块空白,自然就会被其他士大夫家族填补了。
所以,从晋文公去世之后,昔日追随他的那些忠臣,开始各自建立各自的家族,然后在晋国不断壮大。这些家族,就成了晋国内部的士大夫家族。因为晋文公在世的时候,在晋国高层设置了六个高级官职,被称之为六卿。只有担任过六卿,才能算是晋国真正的高级官员。后来,那些追随过晋文公的大臣,很多先后都担任过六卿的职位。所以他们的家族,也被称之为六卿家族。
最开始的时候,在晋国内部,一共有十一个六卿世家,分别是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有这十一个大家族在,晋国国君的权势,自然受到了威胁。
但是后来的晋国国君也不傻,你们这些六卿世家不是很强吗?那我就专挑个头最大的打。哪个家族掌权做大之后,我就联合其他家族,一起对付这个最强的世家,然后把他消灭掉。
就这样,到了晋楚两国签订和平协议的时候,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这五家,已经被先后除名。此时晋国内部,六卿世家正好还剩六个。
而接下来,范家和中行家,首先掌权。尤其是范家,当时在晋国内部,几乎是权势滔天。范家和中行家联手,完全可以力压其他家族。
在范家和中行家称霸晋国期间,晋国之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吴国不断袭扰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暴跌。后来,吴国更是招揽到了孙武这样的大才,足以和楚国正面对打,不落下风。
所以,到了晋楚两国签订和平协议四十年之后,这时候的楚国,已经衰落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所以公元前506年,当时晋国悍然撕毁了和平协议,然后召集了十八个小弟,一起围殴楚国。
有意思的是,当时代表晋国去开会的,并不是晋国国君,而是当时六家之中,权势最盛的范家家主。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范家在晋国,到底有多么强大。
而接下来,当晋国带着十几个小弟,一起围殴楚国的时候,楚国自然是被打得节节败退。但是再之后,六家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晋国内部先内讧了。所以,晋国这次围殴楚国,只是消灭了楚国大量的有生力量,并没有占到什么实际的好处。
反倒是吴国,占了大便宜。就在晋国撤兵之后不到两个月,吴国便正式出兵,由兵圣孙武统领,一战打到楚国王都,差点把楚国给灭了。后来多亏了越国从背后袭扰吴国腹地,秦国又出兵支援,楚国这才缓过气来。但是经此一役之后,楚国也是元气大伤。此后一直到春秋时代结束,楚国基本上一直都在养伤。
而晋国这边,因为当时楚国被打垮了,秦国被死死堵在西边,持续衰落。齐国内部,则是也同样出现了士大夫家族掌权的现象。而东南的吴越两国,当时则是相互争锋,暂时还没分出胜负。所以,一时之间,晋国就没有外部压力了。而随着外部压力的消失,晋国内部就开始继续内斗了。
接下来,范家借着这场战争,彻底做大,并且开始打算彻底夺取晋国。但是结果,却被晋国国君,联合智、韩、赵、魏这四家给反杀了。此后,范家和中行家,被迫退出晋国。不过范家倒也没有就此衰落。几百年之后,范家的后代改姓为刘,然后生了个孩子,取名叫刘邦,最后建立了汉朝。
而晋国这边,随着范家和中行家退出,就只剩下智韩赵魏这四家了。这四家当中,又数智家实力最强。所以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智家又不断崛起,成了晋国内部的最强家族。
这三十年当中,吴越争霸也最终分出了胜负,越王勾践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不过,因为越国的地理位置,在东南方向,所以对晋国的影响其实相对有限。虽然越国当时成了霸主国,但是却并没有威胁到晋国的本土安全。
如此,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晋国仅剩的四大家族,自然继续内斗。在此期间,智家首先出手。当时智家家主提议,四家各自交出一些土地,还给晋国国君,让晋国国君一脉再次强大起来。但实际上,因为智家家主当时是晋国的执政官。所以这些土地献出来之后,等于是都落入到了智家的手里。
此后,韩魏两家没抗住压力,首先交了土地。但是到了赵家这边,赵家却坚决不给。所以,接下来智家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围攻赵家。但是围攻了一年之后,赵家说动了韩魏两家,韩魏两家也觉得唇亡齿寒,所以就突然反水,和赵家一起进攻智家。
就这样,在三家的共同打击之下,智家瞬间就被灭了。此后,韩赵魏三家,彻底掌握了晋国的大权,然后三家又无法消灭对方。所以最后,三家就决定,干脆放弃内斗,直接瓜分了晋国。
此后的五十年里,三家逐渐瓜分了晋国的全部领土。五十年之后,三家又迫使周王室,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而三家分晋之后,又过了十多年,三家废了最后一位晋国国君,分去了最后的晋国领土。
随着三家瓜分了晋国,昔日在春秋时期称霸一时的晋国,就彻底消失了。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详情
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起,至1368年末帝妥懽帖睦尔退位止,**历经了15位皇帝*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军事才能,从平凡走向伟大,石勒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作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皇后和嫔妃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下直系后代。其中,曹皇后作为北宋仁宗的正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杨贵妃作为唐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其传奇的一生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详情
在历史记载中,曹丕对待曹操的妻妾的方式引起了诸多争议和非议。曹操逝世后,根据史料记载,曹丕并没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策和张飞都是以勇猛和战斗力著称的武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展现了自详情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第16任总统,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对理想不懈的追求而被历史铭记。他的领导下详情
当我们回望历史,尤其是清朝时期的服饰,可能会有人觉得它们版型厚重、颜色深沉,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与西凉的战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军事行动。西凉,作为西北地区的一详情
亚美尼亚,这个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古代石雕到中世详情
洛阳纸贵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成语,源自晋朝时期左思《三都赋》问世后,因其文学价值极高而引起轰动,详情
蔡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因其才华横溢和传奇经历而闻名于世。她的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都充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其中,典韦和关羽作为各自势力的猛将,都以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诸多民族和势力在北方地区纷争割据,其中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和他的侄子石虎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人物能像赵高这样,在短短几年间对一个强盛的帝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秦国的宰详情
在楚汉争霸的历史剧中,英布的名字如同一抹浓重的阴影,他的背叛不仅改变了项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鲜有如妲己这样的人物,其形象复杂多变,既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有导致商朝灭亡的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德行的根本。历代以来,无数的故事传颂着孝顺的精神,其中《二十四孝》是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白娘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她通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女蛇妖,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感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