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战国七雄当中,韩国应该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国家。
论国力,韩国在七国之中最弱;论人才,韩国好像也没出过什么顶尖名将;论文化,韩国也没有屈原这样的传说级牛人……
那么,历史上的韩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同为战国七雄,为何韩国相比其他国家,戏份要少很多呢?
这事其实还真不能怨后来的韩国国君不努力,而是因为韩国确实在很多方面,先天不足!
早在西周时期,韩国其实就已经存在了。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觉得很扯。因为几乎所有对先秦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韩国是三家分晋的产物,但那已经是春秋末期的事情了,西周时期哪来的韩国呢?
别笑!
这事儿其实是真的!
在西周时期,真的有一个韩国。
话说当年西周开国之后,周武王成了天下共主。而据史书记载,周武王一共有五个儿子。这其中,老大后来继承了王位,就是那个周成王。老三后来被封到了山西,这就是晋国的初代国君。老五则是被封到了陕西韩城,建立了一个韩国。
所以,如果某天我们去博物馆,看到某件文物上面写着‘西周韩国’的字样。千万别笑!不是因为人家博物馆写错了,而是因为西周真的有这么一个国家!
不过,对于这个韩国,史书上的记载特别少!甚至就算到了今天,有关这个韩国的考古发掘,也没多少进展。这个西周韩国,到底都有哪些国君,发生过哪些事情,我们也不太清楚。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东周初期,大概在平王东迁十多年之后,也就东周时代刚开始十多年之后,这个韩国就被晋国给灭了。
当时晋国在位的国君,是晋文侯。这个晋文侯在晋国的历史上,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位国君。如果说,后来晋国称霸天下,是因为那位晋文公。那么晋国的老底子,其实就是这个晋文侯搞出来的。
就在东周初期,周王室刚刚衰落的时候,这个晋文侯在山西地区,疯狂扩张,所以晋国才能够在东周初期,就成为一个大国,这才奠定了后来晋国的霸业。
但就是这位雄才大略的晋文侯,晚年却给晋国埋了个大雷。他一方面立自己的亲儿子做继承人,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弟弟委以重任,让自己的弟弟在国内掌权,并且帮他树立威信。
所以,后来晋文侯前脚刚死,后脚晋国就内乱了。以晋文侯弟弟为首的这一派人,因为实力比较强,所以就想抢位置。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这场内乱并没有马上结束,而是持续了七十多年!
直到七十年之后,晋文侯弟弟那一脉的人,才终于取得了胜利,以下克上,成功篡位了。
这事在晋国的历史上,叫做曲沃代翼。
而这个晋文侯的弟弟,作为贵族,自然也有很多儿子。这其中,嫡长子继承了他的家主之位,后来继续篡位。而除了这个嫡长子之外,还有几个叫姬万的儿子。
这个姬万,就是后来韩国王族的祖先。
再后来,七十年之后,随着曲沃一脉成功篡位,这时候已经是晋文侯的弟弟的孙子在位了。当时这个姬万也还活着,作为晋国当代国君的叔叔,同时又在之前篡位的过程当中,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后来,这个姬万就被封到原来西周韩国的那块地方了。
因为这次分封,所以,自此之后,这个姬万就可以被称之为‘韩万’了。韩家的家族历史,其实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再之后,没过几年,晋国就再次换了国君。这一次,国君之位传到了晋文侯弟弟的曾孙手里,这个曾孙,后世史称晋献公,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晋文公他爹。
如果大家对晋国历史有点了解的话,应该对这位晋献公非常熟悉。因为这个晋献公上位之后,做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举动,叫做‘自灭满门’!
简单来说,晋献公上位之后,因为担心曲沃代翼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害怕以后再有其他亲戚,抢他们家这一脉的国君之位,所以晋献公直接找了各种理由,把自己家的绝大多数亲戚,都给杀绝了。
历史上大开杀戒的国君,不在少数。但是像晋献公这种敢自灭满门的,还真不多见。
但有意思的是,韩家作为晋国宗室的分支,而且还是近支,当时竟然躲过了晋献公的屠杀。至于原因,后世众说纷纭。有的是,韩家当时站队正确,一直站在晋献公这边。也有人说,当时在位的韩家家主,是晋献公的宠臣。
还有人说,其实韩家根本就不是晋国宗室,之前那些都是记载有误。真实的韩家,其实西周韩国的后裔。因为不是晋国宗室,所以当时晋献公自然不会杀他们家。
不管真相如何,总之,当时韩家是躲过了晋献公的屠刀。
躲过了晋景公的屠刀,这事对于韩家来说,既是好事,但同时也是坏事。
好处在于,韩家可以幸存下来,不用死人了。坏处在于,韩家因为坚定站在晋献公这辆车上,所以错过了下一辆车。
下一车,叫做晋文公。
简单来说,晋献公晚年的时候,大概是觉得杀自己本家已经不痛快了,开始逐渐盯上自己儿子了。再加上当时晋献公有个宠妃,想帮自己的儿子夺嫡。所以最终,晋献公的嫡长子自尽,两个稍大一点的孩子,也被迫流亡国外。
这两个流亡国外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晋文公从晋国出走的时候,有一批死忠粉跟着他,一起离开了晋国。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割自己大腿肉给晋文公吃的那个介子推,自此还留下了一个‘寒食节’。
而除了介子推之外,其他那些人,同样也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晋文公在外面流亡的十多年,等到十多年之后,他回国接班,然后发现,自己家亲戚已经被他爹给杀绝了。如此一来,他就只能重用那些追随自己的死忠粉,让他们成为晋国高层。而这些人,后来纷纷建立自己的家族。晋国后来执掌大权的那些士大夫家族,就是这样出现的。
后来三家分晋的时候,和韩家一起瓜分晋国的魏家和赵家,之所以能成为一家,最初的源头,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宗,当时跟晋文公一起出去流浪了。
唯有韩家不是。
因为韩家当时坚定站在晋献公这辆车上,所以当时韩家没什么重要人物,去跟晋文公一起流亡。这就导致晋文公回来之后,韩家开始迅速边缘化!
几十年后,韩家已经到了逐渐消亡的地步。当时的韩家嫡子,甚至都已经需要去赵家做家臣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韩家这个去赵家做家臣的嫡子,却开始逆天改命了。韩家这个孩子叫韩厥,长大之后,先是追随赵家家主,在晋国朝堂上步步高升。此后,韩厥又利用晋国内部几大家族的矛盾,以及晋国国君对几大家族的忌惮,成功上位,跻身晋国最高层!
有关韩厥的故事,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绝对比很多古装权谋剧要精彩得多,而且这不是编出来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个家族濒临灭亡的孩子,靠着给其他家族做家臣,让自己家族再度复兴,并且成为国内最大的家族!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可惜,这个故事好像没什么人拍。
经过韩厥的努力之后,韩家总算是死灰复燃。顺便说一句,后来韩厥也报了赵家的提携之恩。几十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赵家几乎被晋国国君下令灭族。正是因为韩厥仗义执言,说明利害关系,这才保下了赵家的最后一点血脉。这就是历史上那个‘赵氏孤儿’的故事。
正所谓‘一啄一饮,自有定数’。当年赵家提携了韩厥,如今韩厥又保下了赵家的最后一点香火,双方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从韩厥开始,此后的百年里,韩家开始继续稳步发展。在韩厥孙子那一代,韩家为了家族发展,把家族驻地从韩城迁到了山西平阳。自此之后,韩家的家族重心,就开始不断东移。在这百年当中,晋国的几大家族,开始疯狂内斗。但是每一次,韩家都能精准站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就这样,百年之后,经过一场疯狂乱战,原本晋国内部的十一个大家族,此时只剩下智、韩、赵、魏这四家了。当时四家之中,以智家最为势大。而韩家这边,则是已经传到了第十位家主韩虎手里。
然后,在韩康子这一代,韩赵魏三家联手灭了智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结束之后,三家彻底把持了晋国的大权,继而瓜分了整个晋国。
从韩家出现,到韩家瓜分晋国,这期间韩家奋斗了整整三百年的时间!
所以,别看战国七雄当中,韩国最弱。但能名列战国七雄之一,本身就已经说明一定的问题了。战国七雄,就没有任何一国是凭空得来的,都是人家家族持续奋斗了几百年的结果。
灭了智家之后,接下来大概五十年的时间,三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瓜分晋国的剩余地盘,顺带进行一些简单的地盘交换。之所以要交换,是因为在瓜分晋国之前,三家的封地往往都比较分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是一个家族,这种封地分散的情况,倒也不是问题。但考虑到三家以后会变成三个国,那就要考虑国土抱团的问题了。毕竟,如果是一个国,飞地太多的话,也不利于管理。
而到了这五十年后期,随着三家彻底完成瓜分,逐渐形成三个国的时候,韩赵魏三家,几乎同时出现了三位非常有智慧的家主。魏家这边当时在位的是魏斯,赵国这边在位的是赵籍,韩家这边在位的是韩虔。
这三位家主,当时在发展家族这件事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也直接决定了接下来韩赵魏三国的历史发展。
当时魏家这边的魏斯,注意力主要在变法方面。当时魏斯就已经注意到,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以往的社会体制在崩溃,此时已经到了要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社会体制的时候了。为了改革,当时魏斯大规模招揽人才。而他招揽人才的这个举动,则是开启了战国时期养士的风气。同时,他招揽的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人叫李悝,后来这个人帮助魏国完成了变法。
正是因为完成了变法,导致魏国后来在战国初期迅速崛起,并且在战国初期称霸天下。
而赵家这边,当时在位的赵籍,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上位之后,任用贤良,并且改变了以往的世禄世卿制。最重要的是,赵籍以利用赵家地盘在北方的特点,开始将发展方向放到了北方。
这个选择,注定了赵国日后军事力量很强,可以拥有强大的骑兵军团,以武立国。后来赵武灵王能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国强大起来,也是因为赵国地处北方。如果赵国地理位置在江南,赵武灵王就算再强,估计也没法建立强大的骑兵。
至于韩家当时在位的家主韩虔,这位大神似乎更擅长搞活国家经济。在他的治理下,韩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手工业水平更是迅速提升。手工业水平上来了之后,再加上韩家的领地内,有一座宜阳铁山,这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座铁矿。
用现在的话来说,人家家里真的是有矿!
靠着铁矿和强大的手工业生产能力,韩家的地盘,恰好又正处于当时中原各国的核心。如此一来,韩家就可以利用商业,让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总之,经过这三位家主的开发之后,三家逐渐成了三个国。然后,公元前403年,三家去了一趟周王室,逼着周天子册封他们。这一年之后,韩赵魏三国,就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韩国开国之后,作为开国国君的韩虔,大概只在位三年就去世了。韩虔去世之后,接下来,他的儿子韩烈侯即位。
韩烈侯不是什么好国君,他在位十三年期间,当时魏国已经完成了著名的‘李悝变法’,然后吴起又帮魏国训练了强大的魏武卒,导致魏国开始迅速甩开韩赵两国,一枝独秀。当时韩烈侯见到魏国改革之后,效果这么好,也想效法一下。
但结果,韩烈侯只学到了魏国改革的皮毛,并没有学到精髓。所以,他进行改革之后,非但没有让韩国强大起来,反倒是把国家给改得乱七八糟,上下政令不一。
韩烈侯在位十三年之后去世,然后他的儿子韩文侯上位。韩文侯相对来说,能力倒是更强了一些。他在位期间,任用了大臣严遂,并且让严遂帮他强化中央集权,继续扶持韩国的商业贸易。同时,韩文侯还把郑国那边,作为韩国的主要扩张方向。
这事说起来其实也挺无奈的。当年韩家之所以选了这块地方,在三家分晋的时候,把地盘都集中到这边,就是看中了韩国这块土地,地处天下核心,可以更好的做生意。但正所谓‘有一利就有一弊’,韩国这块土地,做生意确实很适合,但是扩张起来就很困难了。
因为地处天下中心,韩国不管向哪个方向扩张,都容易遇到大国。反倒是秦、赵、齐、楚这种国家,因为地处偏远,扩张起来其实更容易一些。
韩文侯在位十年,这期间算是把他爹搞出来的烂摊子收拾了一下。接下来,他的儿子韩哀侯即位。韩哀侯即位之后,虽然仅仅只在位三年,但是却站在韩文侯的肩膀上,灭了郑国,然后占领了郑国的大部分土地。
打下郑国之后,韩哀侯又把韩国的首都,迁到了郑国的首都新郑。
吞并郑国,这应该算是韩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了。而吞并郑国之后,韩国再想扩张,就彻底没有扩张的空间了。当时韩国周围的邻国,就只有赵、魏、秦、楚这样的大国了。稍小一点的宋国和卫国,也同样不好惹。宋国本身国力不比韩国弱多少,卫国则是后来被魏国给吞并了。
当然,除了这些国家之外,韩国还有一个邻居,那就是周王室。可问题是,如果韩国进攻周王室的话,好像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所以,韩国吞并郑国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扩张空间了。
作为吞并郑国的韩国国君,韩哀侯的能力自然是很强的。但讽刺的是,就在他吞并郑国之后不久,他下面的两个大臣开始内斗。一个名叫韩傀,另一个就是之前帮他爹收权的那个严遂。这俩人斗起来之后,严遂直接找了个刺客,公然刺杀了韩傀。
然后在这场刺杀活动当中,作为国君的韩哀侯,不幸也被误伤,然后被干掉了。
很多人上学的时候,应该学过《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里面,唐雎提到的‘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说的就是这个事。
当然,这事在历史上有争议。也有人说,这事其实是发生在之前那位韩烈侯在位时期。
不管真相如何,总之,韩哀侯吞并了郑国之后,很快就去世了,而接下来,韩哀侯的儿子韩懿侯即位了。
到了韩懿侯时代,韩国的处境开始改变了。
之前几任韩国国君在位的时候,因为当时三家刚刚瓜分晋国没多久,所以韩赵魏三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当时三国几乎处于背靠背的关系,可以不用四面开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魏国可以安心改革,不用担心北方和东方的敌人,只防备西边和南边就行了。而韩国这边,也有能力主要针对郑国。
但是后来,随着魏国彻底壮大,并且称霸天下,魏国开始不满足于针对其他国家,而是开始对韩国和赵国这两个盟友下手了。如此一来,三晋联盟瞬间破裂,韩国的处境就开始变得艰难了。
韩懿侯在位十一年,这期间韩国基本没什么发展,唯一的记载就是和魏国打过两仗。除此之外,史书上就没多少有关他的记载了。
但同时,在这个时代,战国历史的大背景,却开始变了。
之前魏国通过变法,瞬间强大了起来。后来魏国翻脸之后,魏国出走了一个叫吴起的超级牛人。吴起去了楚国,然后在短短数年之内,靠着变法,让楚国强大了起来。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只要照抄魏国的制度,就能成功变法了!
如此一来,在韩懿侯时代,大家开始逐渐有了变法的意识。而韩懿侯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韩昭侯即位。韩昭侯即位之后,大规模的变法活动就开始了。
韩昭侯在位三十年,这期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齐国进行了邹忌变法。而韩国这边,当时韩昭侯重用了申不害,让申不害全权负责韩国的改革。
这位申不害也是一个著名的改革家,经过他的改革之后,韩国开始迅速强大起来。再加上韩国家里有矿,手工业高度发达,能够制造超强的兵器。据说当时韩国的弩箭,最远能射出超过四百米!
如此一来,韩国的国力自然就和其他小国拉开了差距,成了战国七雄之一了。
如果没有申不害的改革,韩国在历史上说不定也就是和宋国差不多的地位,根本称不上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正是因为有了申不害的变法,韩国才国力暴增,得以名列战国七雄之一。
对于韩国来说,申不害就是这么重要。
但问题是,就算申不害再怎么厉害,也无法改变韩国地处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而且,申不害这个人,主张以‘术’治国。所谓以术治国,就是指君主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治国,这和秦国的商鞅有本质性的区别。
秦国的商鞅,是主张以法治国,主要是要建立起一套明文法律,让所有的人都遵守,用这样的方式强国。而申不害则是主张让君主用所谓的‘帝王术’,去进行管理。当然,申不害也不是自己提出的这个观点,他也是借鉴了之前那个严遂的一些观点。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两种主张,明显是商鞅更高一层。而且,申不害的这个主张,严重依赖国君的个人能力。如果国君个人能力不行,国家就废了。
申不害的这场变法,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其实算是失败了。当然,即便是失败,这场改革依然让韩国强大了起来。而且,申不害选择的术治,其实也对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少他决定了后来韩国的国策,基本上偏诡异风,喜欢玩一些阴谋诡计。
申不害去世之后,没过几年,韩昭侯也去世了。这对君臣掌权期间,秦国和齐国彻底崛起,并且打垮了魏国。自从魏国倒下之后,战国时代就进入了最精彩的‘合纵连横’时代。
韩昭侯去世之后,接下来他的儿子韩宣惠王即位。韩宣惠王在位期间,因为时代背景进入了合纵连横时期,所以这个时候的韩国,就成了一根著名的‘搅拌棒’。
简单来说,韩国为了自身利益,必须尽量把战国这摊水搅浑。只有把水搅浑,韩国才能乱中取利,继而扩张。
顺便说一句,据后世史学家猜测,在这位韩宣惠王在位期间,韩国应该有一个大臣,叫张开地。这个张开地,应该是在之前韩昭侯的时代入仕,可能是在韩宣惠王在位期间,做过韩国的相国。而韩国这种搅拌棒的政策,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他的手笔。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猜测,史书上没有任何明文记载。唯一能佐证这件事的,就是张开地后来有个孙子,这个孙子叫张良!
没错,就是后来那位谋圣张良!
所以,张良能成为谋圣,可能并不是因为他给一个老人捡了鞋,然后从老人手里得到了一本‘黄石天书’。而是因为他们家从祖上开始,就很擅长那些‘阴谋诡计’,这是他们家的家学。
当然,这些东西,在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正史上唯一有记载的,就是张良他爷爷,应该在这个时期,在韩国做过高官。所以,韩国当时的一些对外政策,张开地肯定是参与制定了,这肯定是没错的。
韩宣惠王在位期间,对标秦国那边,是秦惠文王在位期间。这期间秦国开始不断崛起,逐渐让西北的义渠国称臣,并且开始向四川地区发力。至于韩国,虽然所谓的‘帝王术’玩得很好,但却依然没办法改变地理位置,最多也就只能做到不吃亏而已。
韩宣惠王去世之后,接下来,韩襄王和韩厘王,这两位韩国国君在位近四十年。这四十年当中,秦国逐渐轮到了那位秦昭襄王即位。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秦国开始从一个强国,逐渐变成列国之中的超级大国。
在这期间,韩国也曾经把合纵连横的游戏玩得很好,一度联合齐、魏、赵、宋这几个国家,组成了一个五国联盟,一起进攻秦国。当时的五国联军,由齐国名将匡章统领,还一度攻破了函谷关。联军撤退之后,韩魏两国为了防止秦国再次东出,干脆合伙组织了一支二十多万人的联军,直接就守在函谷关外,彻底把秦国东出的道路给堵死了。
但是接下来,擅长谋略纵横之道的韩国,却遇上了一个蛮不讲理的白起。白起领兵之后,直接一场大战,把韩魏两国的二十四万堵门精锐,全部给就地消灭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
一场伊阙之战,让韩国顿时损失惨重。魏国国力稍微厚实一点,倒是也还能撑得住。但是韩国就不一样了,韩国本来整体国力就弱,一下子损失十多万精锐,韩国根本就扛不住。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韩国的纵横手段确实不错。所以接下来的十年当中,白起几乎只盯着魏国打,韩国算是暂时恢复了一些。
另外,在这十年当中,齐国因为独吞了宋国,引起了各国的仇视。此后,秦、燕、韩、赵、魏这五大强国,直接组成联军,一起围殴齐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五国伐齐之后,齐国瞬间由盛转衰。而在这场齐国倒塌的盛宴当中,韩国又再次因为地理问题,没能分到什么好处。
反倒是魏国和楚国,站到了不少便宜。
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韩厘王去世了。接下来,他的儿子韩惠王即位了。韩惠王在位三十四年,这也是韩国彻底衰落的阶段。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光靠玩阴谋诡计,还真不太行。想要强大起来,还是得靠踏踏实实的一步步奋斗。韩惠王即位之后,因为南边的楚国,靠着齐国衰落的机会,得了不少实惠。而秦国为了防止楚国崛起,直接就掉头去打楚国了。
当时秦国直接派出了白起,一场大战之后,直接把楚国的首都都占领了,还干掉了楚国几十万精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鄢郢之战。
因为在这十多年里,秦国一直忙着对付楚国,所以韩国又有了十年的喘息时间。但有没有这十年,对韩国其实没多大影响。因为韩国地盘太小,再怎么恢复,也恢复不了多少。而十年之后,等到秦国把楚国收拾得差不多了,再次掉过头来打韩魏两国的时候,这一次,韩国就彻底惨了。
公元前273年,魏国和赵国联手,打算先瓜分了韩国,然后再共同对抗秦国。当时韩国只能向秦国求救,而秦国这边,很快就派出了白起,然后直接重创赵魏两国,干掉了两国的十三万联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华阳之战。
此战之后,韩国貌似是胜了,但是却彻底失去了魏国的屏障。此后没过几年,等到秦国解决了魏国的问题之后,马上就掉过头来专打韩国。
此后的几年当中,秦国持续盯着韩国打,逐渐占领了韩国大半的土地。
就这样,几年之后,在白起的不断猛攻之下,韩国被打出了一块飞地,这块飞地,叫做上党郡。当时的上党郡,已经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但结果,韩国这边却直接把上党郡给了赵国,就此把赵国拉下水,由此引发了那场长平之战。
对于这个‘毒丸计划’到底是谁制定的,史书上没有说明。史书上只是记载,当时韩国派了一个叫冯亭的官员,去帮秦军接收上党。而冯亭到了上党之后,直接带着上党转投了赵国。
而据后世一些史学家猜测,这个‘坏主意’,很有可能和张良他爸有关系。张良他爸名叫张平,从时间上来推算,这时候张良他爸,肯定是韩国的高官,甚至有可能是韩国的相国。
不管这事和张良他们家有没有关系,反正接下来,一个上党郡,算是彻底把赵国拖下水了。接下来就是长平之战了,一场长平之战,虽然让赵国损失了四十万精锐,但是也让秦国损失不小。此后,当秦国再次进攻赵国邯郸的时候,各国又联合起来,击败了秦国,导致秦国再一次被重创。
因为秦国被重创了,所以韩国再次有了一个喘息的时间。
更幸运的是,此后没过几年,秦国的那位秦昭襄王就去世了。而秦昭襄王去世之后,短短数年之后,秦国换了四位秦王,分别是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以及秦始皇。秦始皇即位之后,年龄又太小,导致秦国内部主少国疑。
所以这个时候,韩国就再次提出了另一个狠招。这个狠招,叫做郑国渠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派一个叫郑国的人,去秦国帮忙修一条大型水渠。这条水渠一旦建成,确实会让秦国国力暴增。但同时,这条水渠的建造,也会耗光秦国的大部分国力。
考虑到这个计划的阴狠程度,所以后世就有人猜测,这招其实是张良他爸想出来的。当然,所有的这些,在正史上都没有任何记载。正史上只是记载,张良他爸和他爷爷,曾经做过韩国的高官,历经五代韩王,五世相韩而已。
客观来说,这个郑国渠计划其实是有可取之处的。因为水渠这种东西,最后其实不一定能修成。有可能最后秦国花了十年的人力物力,最后郑国稍微设计的偏了一点,最后这条水渠一点用都没有。这样一来,秦国的十年国力,就真的浪费了。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阴差阳错之下,秦国竟然真的把这条郑国渠给修成了!而这条郑国渠建成之后,秦国顿时多了一大堆耕地,国力更强了。
就这样,郑国渠计划,彻底成了一个馊主意。
如此,几年之后,随着郑国渠即将建造完成,秦始皇也即将亲政。这个时候,韩国的韩惠王去世了。而韩惠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韩安即位。韩安即位之后,秦始皇也就彻底亲政了。而秦始皇亲政之后,首先派出大军,盯着赵国打。
在打赵国期间,秦国一直在极力稳住韩魏两国,生怕其他国家增援赵国。而韩国因为其本身的国策,自然也希望作壁上观。如此,几年之后,随着赵国那边被重创,魏国又对秦国称臣,秦国也在之前的战争当中,被赵国打掉了不少精锐。
这时候的韩国,又觉得自己可以发挥搅拌棒的作用的,想要帮赵国一起对付秦国。但结果,此时的韩安,却高估了韩国的国力。
对秦国而言,此时的韩国,已经不再是什么强敌,甚至都不需要派出主力,只派出一个偏师,就可以轻易灭掉了。
公元前230年,就在秦国和赵国进行对打期间,秦始皇忽然派出了一个叫内史腾的人,率军进攻韩国。内史,是这个人的官职,腾是这个人的名字。史书上连这个人到底姓什么都没记载,说明这个人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而且他在正史上也就只出现过这么一次而已。
然后,这位内史腾,直接就把韩国给灭了,甚至都没给其他国家增援韩国的机会。
就这样,韩国成了战国七雄当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韩国被灭之后,末代韩王韩安,被秦始皇软禁了起来。但是后来,韩国贵族就起兵反叛。这场反叛被镇压下去之后,韩国就彻底没了。连带着那位末代韩王,也被处死了。
这就是韩国的历史。
回顾韩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的历史其实也很精彩,而且也很强大。至少,比起宋国、越国之类的国家,韩国其实更有韧性。
但遗憾的是,韩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地处四战之地,注定了韩国不可能对外大规模扩张。能够通过‘搅拌棒’的政策,让韩国活到战国末期,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可这又能怨谁呢?
如果非要找一个责任人的话,那就只能怨韩国的前几代家主了。毕竟,是他们在瓜分晋国的时候,给韩国挑了这么一块地方。他们看中了天下中心,可以做生意的便利。但是却忽略了整个位置,无法扩张的短板。
如果韩国换一个地理位置,说不定历史就截然不同了。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详情
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起,至1368年末帝妥懽帖睦尔退位止,**历经了15位皇帝*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军事才能,从平凡走向伟大,石勒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作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皇后和嫔妃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下直系后代。其中,曹皇后作为北宋仁宗的正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杨贵妃作为唐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其传奇的一生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详情
在历史记载中,曹丕对待曹操的妻妾的方式引起了诸多争议和非议。曹操逝世后,根据史料记载,曹丕并没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策和张飞都是以勇猛和战斗力著称的武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展现了自详情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第16任总统,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对理想不懈的追求而被历史铭记。他的领导下详情
当我们回望历史,尤其是清朝时期的服饰,可能会有人觉得它们版型厚重、颜色深沉,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与西凉的战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军事行动。西凉,作为西北地区的一详情
亚美尼亚,这个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古代石雕到中世详情
洛阳纸贵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成语,源自晋朝时期左思《三都赋》问世后,因其文学价值极高而引起轰动,详情
蔡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因其才华横溢和传奇经历而闻名于世。她的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都充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其中,典韦和关羽作为各自势力的猛将,都以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诸多民族和势力在北方地区纷争割据,其中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和他的侄子石虎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人物能像赵高这样,在短短几年间对一个强盛的帝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秦国的宰详情
在楚汉争霸的历史剧中,英布的名字如同一抹浓重的阴影,他的背叛不仅改变了项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鲜有如妲己这样的人物,其形象复杂多变,既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有导致商朝灭亡的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德行的根本。历代以来,无数的故事传颂着孝顺的精神,其中《二十四孝》是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白娘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她通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女蛇妖,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感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