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和宰相到底有什么区别?
2022-12-09 14:22:26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和之前历朝历代的宰相到底有什么区别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宣布罢中书省、废丞相,废除了宰相制度。但从明成祖时期开始,内阁大学士便被视为明朝实际上的宰相。那么内阁大学士和宰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无论是秦汉的丞相、隋唐的三省与政事堂、宋朝的“政府”还是元朝的中书省,宰相都是国家体系中的正式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六部九卿等各个政府部门,类似于如今的国务院。

  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六部由皇帝直接管辖,而内阁大学士本质上只是辅助皇帝的秘书处。因为内阁不直接管辖六部,所以有些阁员的品级低于六部长官乃至地方督抚在明朝是常见现象。

  其次,因为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所以能够参与政务的多少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根据明朝的制度规定,朝廷所有的奏章文件都要直接送交皇帝或司礼监,而不是送交内阁。

  由于某些原因,皇帝才会将奏章文件送交内阁处理。而且内阁只能对要处理的事务制定方案或者提出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则在皇帝或者司礼监的手中。这些对于正规宰相来说是不可能的。

  最后,在明朝以前,除了皇帝的批准之外,朝廷发布的正式命令文书还都必须要有宰相的签名,即署敕。唐朝名相魏征就曾利用这个制度数次驳回唐太宗降低征兵年龄的诏令。

  而明朝的内阁完全没有署敕的权力,所谓的“封驳”是掌握在六科给事中手中。因此相比较之前朝代的宰相,明朝内阁大学士对于皇权的限制要弱了很多。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