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明朝已经废除了宰相,为何内阁大学士会被天下人称为“宰相”?
2022-12-09 14:16:11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明朝废除宰相后,内阁大学士为什么还被称为“宰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宣布罢中书省,废丞相,国政由皇帝亲决。明朝之后,朝廷内再也没有设立宰相。后世很多学者都将朱元璋的决定视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终结。

  但奇怪的是,在朱元璋废除宰相几十年后,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等到了明成祖去世时,内阁大学士已经被天下人称为“宰相”,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清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废除了宰相制,但朱元璋并没有真正改变相权存在的权力结构,只是将让皇帝来行使原本属于宰相的相权。但这样不仅让皇帝承受巨大的责任,工作的辛苦程度也非常人能忍受的。

  就算是朱元璋自己时间一长也无法忍受了,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内阁的雏形。到了永乐年间,内阁的权力和政治影响越来越大,被朱元璋夺走的大部分相权都转到了内阁手中。

  因此到明朝中期,内阁大学士基本上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大臣。而很多读书人与老百姓也不是太清楚内阁大学士与之前的宰相有什么区别,便习惯性地将内阁大学士称为“宰相”。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萧太后:辽国的女性统治者与她的政绩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