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大历十才子耿湋:姓名读音与文学人生
2025-09-01 16:44:38

唐代宗大历年间,文学史上诞生了一个闪耀的群体——“大历十才子”。他们以诗才闻名,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耿湋作为十才子之一,其姓名的读音与文学成就同样值得深入探究。

耿湋的读音与姓名考释

耿湋的“耿”字,读音为“gěng”,此字在汉语中常见,有光明磊落、正直之意,如成语“耿耿于怀”“忠心耿耿”等,皆体现了其正直、执着的语义内涵。而“湋”字相对生僻,读音为“wéi”,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水波回旋的样子”,亦有“水名”之意。这一独特的姓名组合,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彰显了耿湋与众不同的气质。

耿湋的生平轨迹与仕途沉浮

耿湋出生于河东(今属山西),自幼便展现出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与天赋。宝应二年(763年),他进士及第,开了仕途生涯。初入仕途,他担任盩厔县尉,在基层岗位上积累经验,了解民生疾苦。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后,耿湋入朝为官,历任左拾遗、右拾遗等职。拾遗一职,虽品级不高,但职责重大,需随时向皇帝进谏,指出朝政得失。耿湋在这一岗位上,尽职尽责,以直言敢谏著称。大历十年(775年)至十一年(776年)间,他以左拾遗的身份充括图书使赴江淮。这一任务意义重大,旨在收集散落于民间的珍贵典籍,保存前贤文献。耿湋不辞辛劳,奔波于江淮各地,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耿湋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某种原因被贬至许州,这一经历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如《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中“幸免投湘浦,那辞近汝坟。山遮魏阙路,日隐洛阳云”,以及《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中“谪宦军城老更悲,近来频夜梦丹墀。……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杏未期”,都流露出他被贬后的悲愤与无奈,以及对朝廷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耿湋的诗歌风格与文学成就

耿湋一生久经离乱,到过辽海、西北等地,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边塞、田园、送别、感怀等多个方面。

在边塞诗方面,耿湋以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如他的边塞诗作,便写得比较真切,有一定的思想内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反映社会破败荒落的诗,耿湋也写得十分出色。他以感伤之笔,描绘了经过长年战乱后的荒凉情景,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这些诗作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耿湋的诗歌风格清淡质朴,不事雕琢,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使读者在平淡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力量。例如他的《春日即事》,与陶渊明至盛唐时期田园诗的闲逸恬静风格大异其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耿湋在大历十才子中的地位与影响

“大历十才子”是一个以诗歌创作闻名于世的群体,他们彼此交游密切,诗歌风格相互影响。耿湋作为其中一员,与钱起、卢纶、司空曙等人交往频繁,共同推动了大历诗歌的发展。

在与同僚的交往中,耿湋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们相互唱和,切磋诗艺,共同探索诗歌创作的新途径。例如,卢纶曾作《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往江淮》一诗,送别耿湋赴江淮充括图书,诗中表达了对耿湋的敬佩与祝福之情。这种同僚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

耿湋的诗歌在当时即享有盛誉,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手法,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许多诗人在创作中借鉴了耿湋清淡质朴的语言风格和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民。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谅祚与宁令哥:西夏皇室中命运迥异的两代人

  李谅祚与宁令哥并非同一人,而是西夏皇室中具有血缘关联却命运迥异的两代人。作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子嗣,二人的生命轨迹因权力斗争、家族阴谋与时代动荡交织,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一、血缘纽带: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李谅祚与宁令哥均为西夏景宗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