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适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3-04-09 14:16:02

  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唐朝宗室、宰相,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也是贞观年间的第一个太子李承乾曾经是大唐王朝第三代当然的继承人,李世民既然给他起名承乾,要说不想让他继承自己的皇位那是假话,可惜的是,李承乾自己不争气,在各种明枪暗箭中没有展现出皇太子应有的政治能力,最终还是倒下来了,且被废为庶人,即使死后李世民为他罢朝纪念,但因为李承乾犯的是谋反罪,也只能草草的以国公之礼下葬。这么高贵的身份死后连个谥号都没混上实在是让子孙蒙羞,不过若干年后李承乾有个孙子李适之为他挽回了些许颜面。

  李适之是李承乾长子李象的儿子,本名叫李昌,适之其实是他的字,其人好酒,被誉为“酒中八仙”之一。做为前废太子一脉的子孙,本来是没什么富贵的希望,但由于武则天时期李氏皇族被杀了个七零八落,所以武则天退位后,继任的唐中宗李显开始头疼皇族影响力的逐步降低,为了提升皇族的实力来巩固李家江山,唐中宗开始大肆赦免曾经获罪流放的李氏皇族后人,并鼓励他们当中有才干的入朝为官,李适之就在这种情况下步入唐玄宗时期的朝堂。

  李适之初期在外地为官,因为在河南尹任上治水有功,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重视,不久后又在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任上立下边功,李适之借机向李隆基请求追赠祖父李承乾和父亲李象,这个时候李适之和李隆基这对堂兄弟显然处在蜜月期,李隆基也想着都过了这么多年,李承乾的影响力已经消失殆尽,给他们点地位也没什么,于是给了李象郇国公的封号,还追封李承乾为恒山王,并且将李承乾父子的墓迁移到昭陵(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墓)。

  李适之完成了给祖上归宗的心愿,干起活来更卖力气了,不久后就被李隆基提拔为侍中兼兵部尚书,正式成为大唐宰相中的一员。不过李适之当上宰相后好运走到头了,到了这个地位还想干出成绩或者更长久的待下去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政治才干和皇帝的绝对信任,可惜李适之遇上了一个“口蜜腹剑”的堂叔李林甫(曾祖父为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当时也挺有意思,皇帝和两个宰相都是李家人,大家都是亲戚,这种情况在各朝代都是很少出现的。

  论手段,在当时谁遇上李林甫这只老狐狸都是他的悲哀,李适之到底经验不足,估计想着都是李家子孙,保的是李家江山,即使有什么分歧也可以内部协商解决,但李林甫可不管什么亲戚不亲戚的,他想要的是独揽大权。李林甫故意和李适之走进,拉拢双方的关系,满嘴叔侄俩共同进步共保当今皇上的语气,忽悠李适之说在华山发现有金矿没开采,并且还没给李隆基汇报,让李适之以为李林甫是在让功劳给晚辈,结果当李适之向唐玄宗汇报这个事的时候才发现上当。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适之因奏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李适之就这么轻易的被堂叔李林甫给坑了,堂兄弟俩被堂叔一挑拨就失去了默契,李适之从此失去了李隆基的绝对信任,仅仅做了不到四年宰相就被迫请辞。据说他辞去宰相后连儿子请客吃饭都没人敢来。李适之辞相后也没能安稳,没多久李林甫弹劾他和好几个官员(包括陇右节度大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结党,这个罪名可是大忌,包括李适之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贬官到外地,李林甫紧跟着派出心腹御史到各地一个个害死,李适之得知消息后还没等到人来就因为害怕而自杀了。

  李承乾当初被兄弟李泰坑到被迫造反,李适之被堂叔李林甫坑到被迫辞相,祖孙俩都有同一个缺点,就是政治敏感度实在不高,没什么警惕心,皇帝的信任是随时会变化的,在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中不万分谨慎是致命的。李承乾和李适之祖孙俩先后都没能在皇位继承上和官场上走到巅峰就被打落到凡尘,一个郁郁而终,一个被迫自杀,下场凄惨,大概是因为他们这一支李氏嫡脉实在是没有多少政治斗争的基因吧?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