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康熙长子胤禔备受宠爱,那么后来为什么被终身圈禁?
2022-11-21 15:04:12

  想知道康熙长子胤禔备受宠爱,后来为什么被终身圈禁吗?其实圈禁之后胤禔的生活更是非常的滋润舒爽,他在圈禁后生育了20名子女,可见其生活多么滋润。

  被康熙痛斥为“乱臣贼子”的胤禔

  胤禔是康熙后宫中资格最老的妃子惠妃纳兰氏所生,由于惠妃只是康熙后宫中的庶妃,因此胤禔即便是皇长子也与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所生次子年仅1岁多的胤礽就被册立为皇太子。所以胤禔由于庶子的身份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他十分不甘心,自幼作为皇长子的他就一直垂涎于弟弟胤礽的太子之位。

  由于康熙此后两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都再无所出,因此康熙只有胤礽这一个嫡子,而胤禔自成年之后,一直就紧盯着胤礽的言行举止,他希望能借机扳倒胤礽,这样在无嫡立长的情况下,自己作为康熙长子自然就会成为太子了。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笔记所记载,胤禔是康熙诸皇子中长相最为俊美的皇子,是当时出名的高富帅。胤禔年纪最大,因此很早就在政治上帮助康熙处理国事。

  而且胤禔十分英勇,曾经跟随康熙三次亲征准葛尔部噶尔丹叛乱,由于胤禔在平定噶尔丹叛乱时立有战功,因此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康熙就直接将他晋封为直郡王。

  胤禔在这期间十分得康熙喜爱,每次康熙外出巡幸都会带上他,所以他的政治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身边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势力,而“九子夺嫡”争夺皇位的事也由此拉开,可以说在“九子夺嫡”初期,是老大胤禔与老二太子胤礽之间的争夺,毕竟当时康熙的其他皇子还都年幼,没有太强的政治势力。

  由于胤禔文武兼资,还骁勇善战,因此康熙每次外出都会带着胤禔,而将太子胤礽留在京城监国,这也就给胤禔制造了在父亲康熙面前夸大胤礽过错的机会,当然,胤礽本人也是不太成器,以至于胤禔每次在康熙面前打胤礽小报告时,胤礽在康熙面前都是无可辩驳。

  久而久之康熙逐渐质疑起胤礽的能力,加之胤礽周围形成了以其外叔公索额图为首的一股强大政治势力,这股政治势力使得太子皇权之间产生了强烈冲突,那康熙自然是对胤礽采取打压态度,索额图及其党羽最先被康熙开刀,算是震慑胤礽,但是胤礽没有领悟父亲康熙的用心,依然故我,再加之胤禔背后不断夸大胤礽过错,因此造成了康熙决定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带着胤礽和诸皇子去热河围猎,这期间康熙与胤礽矛盾彻底爆发,康熙决定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于是在途中康熙就下诏宣布废除胤礽太子之位,并将他拘禁起来由胤禔看管,并命令胤禔率军护驾,以防胤礽党羽图谋叛乱。

  康熙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同时如此重用胤禔,这让胤禔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胤禔认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既然胤礽已经获罪于父亲康熙,那么他被废了太子之位也就该轮到自己了。

  因此胤礽被废之后,胤禔更加上蹿下跳,先是在康熙面前大肆宣讲胤礽坏话,放大胤礽的过错,然后又表自己的忠心和功劳,大有太子之位非我莫属的意思。

  与胤禔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老三胤祉和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两人都为胤礽向康熙上书求情,请求宽恕胤礽,所以康熙认为胤祉和雍正都十分重视兄弟情义,对二人表现十分的满意,而胤禔的行为则引起了康熙极大反感,康熙认为胤禔野心过大,他早就惦记上了皇储之位。

  于是康熙对外宣布: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这意思就是说康熙虽然重用胤禔,但并没有想立他为太子的想法,胤禔秉性愚顽、性格还急躁,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

  康熙这意思就是想杜绝胤禔争夺太子的野心,希望他能老老实实主动退出争位。不过胤禔可并没往这想,在被康熙当众训斥之后,胤禔虽然明白自己与皇位无缘,但他可不甘心,于是胤禔又想改为拥立其他兄弟成为太子,这样将来新君即位自己还有拥立之功,能确保权势地位。

  后来胤禔决意扶持生母惠妃的养子老八胤禩成为太子,胤禩当时能力卓越,人望很高,在朝廷上下深得人心,所以胤禔很愿意扶持胤禩当太子。

  胤禔在明知自己无望成为太子之后,又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胤禔这意思就是胤礽行为卑劣,已经失去人心,曾有看相的术士张明德说胤禩身有大贵之相,而胤禩已经是皇子了比普通人高贵得多,还有大贵之相,那就是说明他可以当太子继承皇位,这意思就是不让胤禩当太子,那胤禩当太子了,卑劣的胤礽就没有必要留下了,不如诛杀掉,如果康熙不忍杀子,他胤禔愿意代劳。

  胤禔这番话说完康熙当场大怒,痛斥其为“乱臣贼子”,清朝皇室最忌讳手足相残,胤禔居然敢明目张胆劝康熙杀掉弟弟胤礽,这是最为康熙所不容,而且胤禔对胤礽这么残忍凶狠,康熙开始怀疑胤禔图谋不轨,甚至是勾结胤禩结党谋图太子之位,野心极大,因此命人将胤禔和胤禩一起监押起来。

  可以说胤禔这一顿操作,不止把自己搭了进去,还连累了胤禩也受到康熙猜忌,也被监押起来,真是坑完自己坑队友。

  胤禔被监押起来之后,老三胤祉觉得老大和老二都犯事下去了,那皇位就该轮到自己身上了,于是胤祉千方百计搜寻胤禔罪行,想落井下石将胤禔彻底打压下去,胤祉果然搜寻到了胤禔曾经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胤礽。

  胤祉又将镇魇的事情如实上报康熙,这让康熙更加雷霆震怒,他当即派人抓捕巴汉格隆,后来按照巴汉格隆交代,还真在胤礽居住的毓庆宫挖出了胤禔镇魇的证据。

  与此同时康熙还派人抓了术士张明德,想从张明德口中了解是不是胤禔与胤禩相勾结,结果审讯还出了意外收获,原来这张明德不是普通的相面先生,他还是民间的武林高手,胤禔知道他武功高强,曾经想收买他去刺杀太子胤礽。

  这一下康熙彻底爆炸了,康熙认为胤禔不仅野心大还手段毒辣,妄图收买刺客杀害弟弟,做出手足相残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康熙当场大骂胤禔为畜生,回到京城之后康熙还是震怒不已,但是他一时想不好该怎么处置胤禔。

  后来还是胤禔生母惠妃最机智也最了解康熙,她主动向康熙上奏胤禔不忠不孝,是自己所生的逆子,请求康熙立刻处死胤禔,省得让自己心神不宁。

  惠妃这招以退为进确实击中了康熙软肋,康熙是出了名的慈父,虽然他恼怒胤禔手足相残野心极大,但是他还是不忍杀子,于是康熙驳回了惠妃的请求,下旨革除胤禔直郡王爵位,将其终身圈禁在直郡王府之中,胤禔终生不得出府半步,并且严令八旗军队看守直郡王府,谁若放胤禔出门或者放别人进入胤禔府中,诛九族。

  可以说胤禔能获得这样的结果完全是他城府不够深,不会隐藏自己的野心所致,一看胤礽被废就开始急着想当太子,最终导致自己反被圈禁起来,而胤礽反被放出来复位为太子。

  得到雍正善待的胤禔生活非常滋润,但是大侄子乾隆却没有为他平反

  康熙是非常舐犊情深的皇帝,他后来二废太子胤礽,也将其终身圈禁在咸安宫内,但是他在临死时始终还牵挂着胤禔和胤礽两个被自己判处终身圈禁的儿子,他临终时一再嘱托雍正要善待两位被圈禁的哥哥。

  雍正也确实遵照康熙的遗嘱所交代对胤禔和胤礽都很不错,胤禔虽然是被圈禁,但他圈禁的地方就是他自己的府上,他只是失去了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也因此胤禔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了女人身上,他每日在女人身上辛勤耕耘。

  历史上胤禔一生总共生育了29名子女,这其中有20名子女是在他被圈禁之后所生,可见胤禔在被圈禁之后的生活是除了生孩子就是在造孩子,他也算是为爱新觉罗氏开枝散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造人生孩子是胤禔在圈禁之中算是消遣排解的方式吧,也许正因为如此,胤禔的寿命还算比较长,胤禔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去世,享年63岁,他从37岁被圈禁,一直到去世时被圈禁了整整26年,这26年中他生了20名子女,可以说胤禔的生活还算挺滋润舒爽。

  不过虽然胤禔在圈禁中活得挺滋润,但是他的身后之名就惨了,他算是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中唯一没有被雍正或乾隆宽恕的人。

  在参与“九子夺嫡”的九位皇子中,除了当皇帝的雍正和他的支持者胤祥之外,其他七人都算是争夺皇位失败,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都算是失败者。

  但是这其中胤礽去世后就被雍正宽恕了,雍正宣布人死罪消,他代替父亲康熙宽恕了胤礽生前罪过,并追谥胤礽为理密亲王,以亲王之礼厚葬;胤祉是最后被雍正圈禁起来的兄弟,死后雍正以郡王之礼将其厚葬,但不给谥号,后来乾隆继位给伯父胤祉上谥号为诚隐郡王,这也算是给了胤祉身后之名;胤禩和胤禟被雍正废除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并圈禁折磨致死,但是在乾隆中后期,乾隆以父亲雍正的名义宣布宽恕胤禩和胤禟,恢复二人本名,并恢复二人子孙宗籍身份,这也算是让他俩在身后有了名声;胤誐和胤禵也是胤禩一党,二人都被雍正废除爵位圈禁起来,乾隆继位后释放他俩,并得到善待赐给爵位,二人去世时乾隆还都哭的比较伤心,胤誐和胤禵算是生前身后都没事了。

  这里面唯有胤禔死后只被以贝子之礼下葬,没有谥号,没有宽恕,背着被废除爵位圈禁的名声而死。

  其实这也是胤禔咎由自取,乾隆后来为了拉拢宗室人心,平反了很多犯过错的皇室宗亲,连操控顺治的多尔衮都能得到平反,恢复了睿亲王爵位,但乾隆却并没有为胤禔平反,这就是因为胤禔有图谋刺杀弟弟之心并付诸行动,有了实际行动,那就不一样了,所以乾隆也不可能为他平反。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智慧的交锋:郭嘉与诸葛亮的才华较量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年的曹操麾下的谋士——郭嘉,以及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关于这两位历史人物谁更厉害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然而,从他们各自的贡献和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