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为什么古人会觉得“宁到黄泉路,不去宁古塔”?详解古代宁古塔
2023-02-03 15:40:19

  为什么古人会觉得“宁到黄泉路,不去宁古塔”?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其实这是清朝时期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不仅对女犯人不友好,是对所有犯人都极其煎熬,主要是因为宁古塔的环境恶劣、路途遥远、文人渲染导致的。

  宫廷剧经常听到“发配宁古塔”的台词,但仅限于清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宁古塔出现在清朝时。

  要先回顾一下清朝的发展过程,先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来皇太极顺应天意人心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清朝。

  从清朝的壮大历史来看,清朝最初是建州女真发展而来,当时建州女真主要是在牡丹江、绥芬河以及长白山一带活动。一直到清朝前期,东北地区都被视为龙兴之地,这里有清朝皇陵。

  众所周知,清朝是用短刀快马加叛变打败明朝,入关之后开统治时代。清朝统治者初来乍到,面临着与往日草原民族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心中也倍感紧张,因此在民族策略上也多次变化。

  同时,满清出于居安思危的心理,一手不断巩固中原的统治力度,另一手不断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发展与建设,而东北地区的建设就与宁古塔有关。

  作为满清的退路,东北地区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但是这里实在太落后了。清朝统治者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犯人流放至此,既惩罚犯人,又能驰援龙兴之地发展。

  事实上,流放宁古塔是所有犯人都害怕,由于女犯人身体较弱等缘故,显得格外害怕而已。

  宁古塔的可怕之处是什么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宁古塔的自然环境实在过于恶劣,对生存在这里的人非常不友好。

  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当时的宁古塔与中原地区完全没有可比性,更没办法和江南相比,在宁古塔只有皑皑白雪。

  在宁古塔生活的人都保持着更为原始的部落形式,人们也更为野蛮,周围的环境都是荒无人烟的林海。根据清代文人记载,宁古塔的苦寒程度是天下之最,甚至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

  一年的宁古塔大概是这样的:从初春到四月底,经常是大风天气,从五月到七月期间是连绵不绝的阴雨,从八月开始就天降大雪,九月时候的河水已经全部冻得严严实实,雪花落在地上就成坚冰。

  从这里可以看出宁古塔环境的恶劣程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流放犯人到苦寒之地,放眼世界,比如俄国也是选择将犯人向北流放苦寒之地。

  流放宁古塔的犯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甚至是环境更为温和的江南地区,要忍受宁古塔的常年苦寒,怪不得让人毛骨悚然。

  其二是流放宁古塔路途遥远,很有可能走不到宁古塔就病死途中。

  如果从清朝北京算起,到宁古塔的距离大概在3000里路,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虽然有马屁,但是犯人能够享受的待遇就是走路只能一双腿。

  更为重要的是,为防止犯人逃跑,犯人是需要带着手镣脚铐的,这无疑再次增加犯人赶路的难度。此外,犯人经常是饥一顿饿一顿的,押送的官吏心情好的时候赏点饭,不好的时候只能闻饭香味。

  流放宁古塔的犯人要想活着到达宁古塔,基本上是要看家里背景和实力的,如果没有事先买通押送人员,很难到达宁古塔,基本上都会病死途中。

  因为路上要忍受风吹日晒雨淋,还要穿过荒无人烟的瘴气沼泽丛林,身体素质稍微差点的人都抗不过去。对于被流放的女犯人更是如此,在途中很可能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一旦熬不过去就只有思路一条。

  而3000里的距离只是从北京出发的,如果是从江南开始的那就更差了,一路上树叶从绿变黄,再到光秃秃的树枝,这一走就是大半年时间,期间受到的痛苦不言自明。

  也正是如此,才有前面清朝人说的,如果到过宁古塔,即使是黄泉路也不可怕了。

  其三是来自人们口口相传后的夸张成分,无形中将宁古塔的可怕程度妖魔化,远远超过它本来的面目。

  在夸张宣传这方面,清代文人做出的贡献最大,有位叫王家祯的人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

  从他的描述可以发现,宁古塔这个地方真的是苦寒之地,天寒地冻得都不像是人间,并且他说宁古塔距离京城有七八千里之远,显然这里面有很大的夸张成分。

  犯人流放宁古塔都做些什么呢?其实答案已经在那句“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与披甲人为奴”。

  也就是说,犯人幸运地活着走到宁古塔后,是给披甲人做奴隶的。那披甲人又是谁呢?通俗地讲,披甲人就是为满清贵族镇守边疆的人,他们基本都是当年后金的俘虏以及后代。

  披甲人在社会等级地位上来划分,已经是位于最底层的,他们要受清朝派驻在此地的贵族将军管制。可以想象,披甲人已经是最低级的,给他们做奴隶是什么样的体验。

  流放此地的犯人是要按照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来的,这里还保持着原始的野蛮,但是也会受到中原发达经济的影响,犯人们究竟能不能好好生活,此时还要看他们自己。

  如果流放犯人能够有一技之长,带给当地披甲人新鲜事物和帮助,那享受的待遇并不差,游牧民族骨子里自带的坦诚就会到来。

  比如有人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当地教授人们知识。清朝中原来的人到此地,就像是今天的你穿越到明朝生活,自然而然地就会高出一大截。

  还有人更神奇,当时有一对夫妇,竟然将家乡的美食带到当地,做起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