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在红楼梦中黛玉真的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吗?
2023-04-20 14:22:0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无论是否通读红楼梦,好像很多人对林黛玉的印象,都脱离不了“爱哭”“刻薄”“小性儿”这样的标签。

  诚然,黛玉在与宝玉的爱情中,不仅刻薄小性儿,甚至还敏感多疑,时不时拿话怼人,经常把金玉之说挂在嘴边,把宝玉弄的哑口无言,经常赌咒起誓才能了结。

  但你若因此就认为黛玉是个小心眼儿爱哭鼻子的女生,眼里只有爱情,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不通人情世故,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黛玉不仅真性情,懂人情世故,甚至在许多事情的处理和应对上非常老练,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娇小姐所能够具备的特质。

  一、与长辈之间的应答与礼节

  黛玉出身高贵,林家世代书香,黛玉之父林如海是科举出仕的探花郎,黛玉之母贾敏更是贾府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

  这样的出身造就了大家闺秀黛玉良好的教养,在她初进贾府一回,从其与长辈之间的应答中,尤其能看出黛玉的教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智慧。

  她未进贾府前,就曾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所不同之处,更多地在于贾府是国公府,非一般小富之家可比,是天子脚下的豪门贵族,所以她心里早已做好了打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也就是说,我们的小黛玉,在未进贾府之前,已经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失礼,不能说错话走错路,更不能因此惹人耻笑。

  黛玉进贾府之后,也是入乡随俗,遵照礼节,与迎探惜三春、纨凤两妯娌、邢王二夫人一一见过,而后又先后去拜见两位舅舅。

  黛玉去见大舅舅时,因为贾赦没有出现,而是由他人传话,但因为代表了贾赦,所以“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虽然大舅舅不忍相见,但懂事的黛玉,也并没有立马告辞,这未免显得太急切太不礼貌,而是“再坐一刻,便告辞。”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七个字,但她却写出了黛玉的知礼守节,尤其在邢夫人留饭时,黛玉的一番对答更是反映出了她的礼貌懂事和对人情世故的熟稔。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

  邢夫人是黛玉大舅母,是长辈,长辈留饭,黛玉因还要去拜见二舅舅,自然不能留下吃饭,但话要说的得体,既不能驳了邢夫人的面子,也要让自己能够脱身。

  黛玉的这一番回答,给足了邢夫人面子的同时,也说明了不得不辞的理由。其实邢夫人何尝不知道黛玉接下来要去拜见二舅舅贾政,但留饭也是她这个大舅母应该说的,毕竟外甥女第一次登门拜见。

  她也知道黛玉势必会辞,但不能因为明知道黛玉会辞就不说,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人情世故上不能缺少的一环,我们日常叫做客套或套话。显然,黛玉做的非常好。脂砚斋两个字评价黛玉“得体”。

  去拜见二舅舅时,黛玉再次遇到了人情世故的“考验”,贾政斋戒去了,并不在家,只有王夫人这个二舅母在。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在人情世故上,从空间方位上论,我们知道,以东为尊,以左为尊。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东边自然是贾政日常起坐之处。

  在王夫人眼中,黛玉初进贾府,是远客,亦是贵客,以东首之尊招待,亦是礼节。虽如此说,但黛玉毕竟是晚辈,她不能因此就托大去坐了那东边的位子。

  黛玉最终都没有坐东首贾政之位,因为坐到那里,显然就是跟贾政平起平坐了,甚至比王夫人位还高,黛玉自然不会如此不懂事,所以她先是坐在了挨炕摆放的一溜椅子上。

  这显然是用来招待客人或专门留给子女等晚辈坐的,我们知道,贾政训话让宝玉等人搬进大观园时,这三张椅子正是迎探惜三春坐的。

  王夫人再四让黛玉坐在炕上,黛玉才勉强挨着王夫人坐了,而且她一定坐到了王夫人的右首,因为右首在地位尊卑上次于左首。

  很多人都说黛玉进贾府经过了层层考验,甚至有人还解读说邢王二夫人给黛玉下套,这么说的人显然不懂人情世故。

  无论大舅母留饭还是二舅母赐座,这其实都是贾府日常人情世故的一个缩影罢了,而黛玉因为有林如海贾敏夫妇自幼的教导,自然是深知这些人情世故、日常应答的礼节的。

  所以晚上贾母留饭时,因为王夫人等长辈在场,当王熙凤让黛玉坐在左首,黛玉起初是拒绝的,贾母解释以后黛玉才坐,这就是礼节。

  后文贾母带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到了黛玉的潇湘馆时,黛玉也并没有避而不见或者装病不出,对她来说,贾母、王夫人等带着刘姥姥游园到此,不比往常,必得以贵客之礼招待才不会为人耻笑。

  于是“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说不吃茶,黛玉“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即便是元春省亲,她也会做出元春所喜的应制诗来,写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样的颂圣之作,这并非黛玉的媚俗之举,而是其精于人情世故的体现。

  这就是黛玉,看上去弱不禁风,刻薄小性儿,但在长辈面前,在大场合,她从未失礼,每一次都做的很完美。

  二、与众多姊妹的真诚与交好

  黛玉不仅在长辈跟前应答自如,知礼守节,跟姊妹们相处起来,也是一片赤诚和率真,皆是真心实意的与他人交好。

  宝钗生日一回,王熙凤开了一个玩笑,拉着一个戏子说她像一个人,众人都看出来了像黛玉,但恐黛玉不悦,都不敢说,唯独大大咧咧不知就里的湘云口无遮拦地说了。

  后来湘云生气了,要走,不愿意看人的鼻子眼睛,黛玉也生气了,说众人拿她比戏子。在那个年代,戏子是下九流行当,而黛玉出身高贵,如此当众说她像戏子,别说是黛玉,换成任何人也许心里都会不自在吧?

  宝玉落得了两头不是,加之听戏的影响,于是写了一首偈子。有趣的是,黛玉看到后,“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这俩人前面不是刚闹了不愉快吗?由此可知,黛玉是个率直的性格,从不会跟人记仇。

  在贾府很多人眼中,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也就是说她不好相处,清高孤傲,但我们知道,真实的黛玉并不是这样。

  很多人对宝钗送礼给众人记忆深刻,却很少人记得黛玉早宝钗之前就曾给众人送过礼。父亲林如海死后,黛玉再次回到贾府,并非空手而来,而是给众人都带了一份礼物,“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不仅如此,众人眼中孤高自傲的黛玉,在妙玉请她与宝钗喝体己茶一回,因为没有品出这茶是旧年蠲的梅花上的雪,结果被妙玉奚落为“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有“林怼怼”之称的林黛玉,这一次竟然没有反驳。

  中秋夜湘云与黛玉联诗,联到了高潮“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时,碰到了在旁偷听的妙玉,妙玉觉得诗太悲凉,就帮她们续完了后面十三联。

  我们看到,诗才上从来当仁不让的黛玉,也是第一次夸赞别人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能让在菊花诗中夺魁的林黛玉打心里佩服,可见是真的好,也反映了黛玉的真性情。

  最能体现黛玉与人真心相交的还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从这一回可知,黛玉对宝钗的认识有一个从防备到接受的过程。

  很多人说宝钗会笼络人,会收买人心,但不管怎么说,能让黛玉认可并接受她,甚至从此之后直以姐姐称呼,可见宝钗的好并非全是世人猜度的那样不堪。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从黛玉的话里可知,宝钗对她的好,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直以来皆是如此,不管黛玉怎么对她,她都仍旧一如既往地对黛玉,以至于清高孤傲的黛玉,甘愿放下骄傲,主动“承认错误”,要与宝姐姐交好。

  这便是黛玉,当她认出一个人的好,尤其是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她会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所有的骄傲,用一颗真心去维护一段友谊。

  迎春是贾府堂堂的二小姐,却被身边的奶妈等人欺负而不敢言语,一向不多管闲事的黛玉,却忍不住替二姐姐打抱不平,也为她的无动于衷所不能忍,因而说了一句: “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黛玉的这一番话,既是替迎春惋惜,更为迎春的不争所气愤,可见她对姊妹们全是一颗真心,从不遮掩,她在设身处地地替迎春着想,甚至想以此却劝解二姐姐。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黛玉虽不管事,但却懂事,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彻。这显然不是世人眼中所误解的整日只在家中养病,从不问俗事的林黛玉。

  三、对下人阶层的体谅与大度

  薛宝钗进贾府后,贾府之人难免将二人对比,第五回里说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又说她“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从这些话中可知,似乎自从宝钗来了之后,黛玉在贾府下人群体中就更加不受欢迎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二十六回里,宝玉房里的两个小丫头佳蕙和小红聊天,有这样一段话。

  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黛玉见到佳蕙来送茶叶,想也没想,就抓了两把钱给她,这里有几个小细节尤其要注意,佳蕙只是个小丫鬟,黛玉尚且如此,可见她对下人的体谅。而且黛玉是抓了两把钱,不是一把,可见其大方。

  如果你说这是偶然,或者碰上黛玉心情好,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四十五回里,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使一个婆子给黛玉送药,你猜黛玉怎么应对的?她让人给那老婆子拿了几百钱。 让她“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

  黛玉对来送药的婆子,随手就是几百钱的赏赐,因为她觉得老婆子来给她送药,耽误了她发财,她甚至还说“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你还敢说黛玉不懂人情世故吗?

  且从老婆子的回话中可知,黛玉给赏钱绝不是第一次,而是经常给,所以用了一个“又”字。那些说黛玉不得下人之心的言论,大概是因为黛玉体弱多病,很少露面,给人造成了一种不易亲近的感觉。

  生活中黛玉这样性格的人并不少见,外冷而内热,看上去不好相处,但一旦走近你会发现,她活得真实而率真,对友情对爱情,都极度认真。即便是身边服侍的丫鬟婆子,你何曾听到潇湘馆的下人有嚼舌根抱怨的?

  林黛玉的人情世故,不仅体现到她对下人的大方和体谅,还体现在她能平息纷争的智慧。这里也有两个鲜活的例子。

  很多人都记得黛玉和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时,她对李嬷嬷的一番排暄,却忽略了后文李嬷嬷大骂袭人时,也是她与宝钗出来劝解,“妈妈你老人家担待他们一点子就完了。”

  黛玉若真是个不通人情世故不食人间烟火的,管你谁人吵嘴,她才懒得管呢,但黛玉没有,她与宝钗一起去劝李嬷嬷。这显然是成熟稳重,知礼守分的大家小姐风范。

  不仅如此,晴雯跌扇一回,宝玉、袭人、晴雯三人正闹不愉快,恰好黛玉出现了,开了一个争粽子吃的玩笑,非常巧妙地化解了三人矛盾的尴尬场面。你以为黛玉是恰好碰到了?也许她在外面已听了一会儿呢。

  若是那不想惹事的,也许远远地听到怡红院的吵嘴,早就转身离开了,但黛玉并没有,而是选择去化解三人的矛盾,而且用的办法不伤三个人的体面。如此,你还敢说黛玉不懂人情世故吗?你还会说她不得下人之心吗?

  四、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与警醒

  大观园里的姑娘,一个个养在深闺,只有探春和宝钗在王熙凤病倒后,被王夫人委以重任,暂时理家,其他人基本都未直接接触过贾府家务。

  但未接触,并不代表不了解,我们聪慧的黛玉就是个例外,她寄居贾府,虽然在贾母心中,早将她看成自家人,但真正要理家时,王夫人是不可能让她理家的。

  倒不是因为黛玉无理家才干,而是王夫人深知黛玉体弱多病,常年吃药,饶是这样,贾母还怕累着了,更不可能让她去做事,但原文里的几处情节,明显交代了黛玉在治家上也是有大才干的。

  宝玉生日一回,黛玉先后说过两句话,集中反映出了她的才干和智慧。白天的时候,宝玉和黛玉在花下聊天,说到探春的才干,黛玉说“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贾宝玉这样的贾府嫡孙都是“富贵不知乐业”的,而偏偏黛玉对家族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与警醒,她每常闲了都会替贾府去算计,可见黛玉对贾府的家务并不是置身事外的。且她已经非常清醒地看到,贾府是“出的多进的少”,这样敏锐的洞察力,可能许多贾府子孙都不具备。

  宝玉生日夜宴时,请众人去怡红院,众人都到了,此时管家的探春、宝钗、李纨都并无二话,唯独黛玉说了一一句“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黛玉虽然没管家,但却知道大家这样夜聚大饮不妥,当管理者都明知故犯,以后该如何辖治那些下人呢?何其清醒的黛玉,何其睿智的黛玉,何其秉公的黛玉!

  或者我们可以换句话说,如果此时是黛玉管家,如若宝玉派人去请她,也许黛玉不仅不会参与,还会使人传话给宝玉,这样做不妥,还是不要闹出动静为好,不然以后为何治下?且若是上行下效起来,该如何得了?

  其实早在探春理家时,平儿与王熙凤的一番谈话中,曹公即借凤姐之口评价了黛玉之才,说“ 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就管理才干,能让王熙凤说好的人不多,姑娘中除了探春,也就是黛玉和宝钗了。

  由此可见,黛玉不仅具备管家的智慧和才干,更对家族的开支有着清醒的认识,且若她为管理者,是绝不会“知法犯法”的,一定会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综上我们看,无论是与长辈之间应答与礼节,还是对待姊妹的真诚与友好,又或者是对待贾府下人的大度与体谅,甚至是对理家的清醒认识和家族未来的担忧,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黛玉都不是那个弱不禁风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妹妹,她是精于人情世故但并不世故的女孩,是活得最真看的最透的女孩。

  年少时,我们读红楼,很容易被林黛玉外在的一些东西所“蒙蔽”,只觉得她是爱哭的,刻薄的,小性儿的,敏感多疑的,却不知,透过这些表象的背后,却是一个早已看透人情世故的灵魂。林黛玉的人情世故,只有真正读懂红楼的人才看得出。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