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红楼梦中巧姐最后被卖,李纨是什么表现?
2023-02-11 15:10:03

  巧姐红楼梦中是贾琏王熙凤的女儿,在贾府没落后,巧姐被奸兄狼舅卖了烟花巷,过上了青楼女子的生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曹雪芹塑造李纨,是当做道德模范标杆树立。李纨是出身清贵之家的大家闺秀,嫁进贾家没享受几年幸福人生,丈夫死了,失去管家权力,儿子贾兰也失去继承人资格,庞大荣国府至此与她们母子无关,孤儿寡母在贾家处于边缘受人摆布的地位……最终,就是这一对不被人看好的母子,却在贾家抄家后咬牙挺了过来。贾兰金榜题名高官厚禄,李纨母凭子贵得封诰命。

  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纨就是不屈有德的中国母亲形象。曹雪芹也不吝溢美之辞给她。

  (第十七回)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能够获得曹雪芹用《诗》《风》《雅》最高评价,《红楼梦》中唯有李纨。林黛玉薛宝钗都不如。

  不过,近些年越来越有“黑”李纨的声调。比如李纨小气,现实,不积阴骘,甚至说她对巧姐儿见死不救。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不经推敲。

  一,贾家抄家是涉及谋反大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李纨贾兰母子就算寡妇幼子,也不能幸免。他们抄家后的艰窘,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写了。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

  李纨母子在贾家抄家后,穷得大冬天穿破袄,瑟瑟发抖,哪里还有钱见死不救?

  二,贾家抄家后的情况是树倒猢狲散,所有人“飞鸟各投林”。巧姐儿无家可归自然要投奔母亲王熙凤和舅舅王仁,不可能由堂伯母李纨收养。

  王熙凤被休后“哭向金陵事更哀”,兄长王仁不留她。她犯罪累累被抓,“狠舅”王仁就像贾芸的舅舅卜世仁一样对外甥女见死不救,巧姐儿无家可归之际巧遇刘姥姥赶来收养了她。

  李纨抄家后无家可归必然带着儿子贾兰投奔自己家人。他们因谋反抄家,娘家也不可能直接投奔,不过暗中求落脚而已(所以他们才那么穷)。古代信息不便,一旦分开哪怕相隔不远,短期也未必找得到,以为巧姐儿投奔了舅舅,哪里知道王仁害怕被连累也不收留巧姐儿。李纨就算有心又怎么能顾及到?

  (第四十五回)凤姐儿笑道:“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王熙凤因李纨带着姐妹们来管她要钱办诗社,答应出资五十两银子供她们玩乐开销。还忍不住醋意替李纨算了一笔账,说她在贾家收入不比贾母少,一年四五百两银子。

  乍一看感觉李纨很小气,一年收入那么多,弟弟妹妹玩乐用钱,自己不掏钱还找王熙凤要钱。但若这么想,也太看的短浅了。

  李纨找王熙凤要钱,不是让王熙凤掏私房钱,而是向管家王熙凤申请批复公款。凤姐儿答应出五十两银子,也是拿的公款。本就贾家养孩子应该应分,容不到李纨私自拿钱给小叔子小姑子花费。

  大观园诗社虽是小玩意,花费并不少。第四十九回李纨说过一社的费用,估计刘姥姥听到,又会叫菩萨。

  (李纨说)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

  一次诗社五六两银子,每个月一次的话一年也要七八十两。对于李纨一年四五百两银子收入的人来说,看似不过20%,实则她要替儿子贾兰攒钱,不是小数目。没道理她寡妇失业出这笔钱。而且李纨非常公道,新人不算,请假的不算,其他人每人一两,她自己再一两,不够的话,差多少她保底。不但没有显出任何吝啬意思,还深明大义,尽显大嫂子风范。

  对李纨来说,曹雪芹从母亲的角度,对她很是赞美。李纨寡妇失业教养儿子,贾家抄家后,她想生不容易,想死更不能。更难在还要自立自强,母子同心复兴贾家,真正的善莫大焉。

  《诗》《风》《雅》歌颂的“浣葛处,采芹人”,李纨实至名归。

  关于李纨的“误解”有三个:

  第一个,判词所说“枉与他人做笑谈”。这个大可不必过度解读,贾家抄家后一败涂地,贾兰一无所有却又在多年后金榜题名高官厚禄,正是兴衰往复。供后世茶余饭后谈笑。与《三国演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个意思,并非嘲笑!

  第二个,“如冰水好空相妒”,说的正是四十五回王熙凤妒忌李纨给她算账,李纨反说她“真真玻璃心肝水晶人”。玻璃和水晶古代都是珠宝,最高的品质就是“如水如冰”。这句话是说王熙凤“白”妒忌李纨,没用。

  第三个,“也需要阴骘积儿孙”,《红楼梦》不积阴骘的是王熙凤。王熙凤没有儿子不积阴骘,最后落得惨死境地,一无所有。李纨积阴骘,扬贾家清誉家风,教养儿子成才复兴贾家,最后母凭子贵得封诰命。

  有人说为什么李纨的判词与曲子会有王熙凤。其实不是为了写王熙凤,而是拿王熙凤的反面教材,对比李纨的正面形象。用王熙凤的失对比李纨的得,来告诫世人学习李纨,别做王熙凤。曹雪芹从来没有嘲讽李纨。多读几遍书,很容易理解。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武将末路:探究于禁之死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的生死离别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其中,曹魏的名将于禁的命运尤为引人深思。据史料记载,于禁最终是因为被曹丕羞辱,郁闷而死。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古代君臣关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尊严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