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史弥远:南宋权相的崛起与“第一权臣”的争议
2025-11-03 11:09:25

在南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史弥远(1164—1233)以二十六年的独相生涯,成为继秦桧之后最具争议的权臣。他通过刺杀宰辅、伪造遗诏、废立皇帝等极端手段,将南宋政权推向“权相专制”的深渊,其权力之集中、手段之狠辣,甚至超越秦桧,被后世称为“宋朝第一权臣”。

一、出身名门:从科举新秀到权力核心

史弥远出身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的官宦世家,其父史浩为南宋名相,曾祖父史诏、祖父史师仲均以儒学显赫。淳熙十四年(1187年),史弥远中进士,历任大理司直、太常寺主簿等职,逐步积累政务经验。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索要主谋,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抓住机会,联合杨皇后伪造御批密旨,指使殿前司公事夏震在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并将其首级送金求和。此举不仅铲除了政敌,更让史弥远从礼部侍郎跃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开独相生涯。

二、独相二十六年:权力游戏的巅峰操作

史弥远的专权手段,堪称南宋政治的“教科书级”操作:

分化相权,稳固地位

南宋实行“群相制”,但史弥远故意屈居右相,放任左相存在,实则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握。他通过枢密使掌控兵权,以右相身份主导政务,形成“虚左实右”的权力格局,使其他宰相不敢挑战其权威。

伪造遗诏,废立皇帝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病逝,史弥远伪造遗诏,废黜皇子赵竑,改立宗室子赵昀(宋理宗)。赵竑曾扬言登基后流放史弥远至琼州,史弥远为自保,先矫诏贬赵竑为济王,后逼其自缢。这种公然颠覆皇位继承的行为,连秦桧都未敢尝试。

操控经济,掠夺民财

执政期间,史弥远推行纸币新政,强制以新会子折价兑换旧会子,导致币值暴跌、物价飞涨。他通过印造会子搜刮民财,同时招权纳贿,货赂公行,使南宋经济濒临崩溃。

三、超越秦桧:权力与手段的双重巅峰

史弥远之所以被视为“宋朝第一权臣”,核心在于其权力集中度与手段狠辣程度均超越秦桧:

权力持续性

秦桧专权19年,但晚年因宋孝宗的对抗而权力受限;史弥远则独相26年,历经宁宗、理宗两朝,且死后其子史嵩之继任右丞相,形成“史家三代掌权”的局面,权力根基更深。

手段极端性

秦桧陷害岳飞、打击抗战派,但始终未敢动摇储君;史弥远则直接废立皇帝、弑杀储君,其行为堪比董卓、王莽。伪造御批密旨刺杀宰辅,更是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下克上”。

政治影响力

史弥远通过嘉定和议(1208年)使南宋对金称侄纳贡,彻底放弃北伐希望;其经济政策加速了南宋财政崩溃,为贾似道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相比之下,秦桧的绍兴和议虽屈辱,但未彻底摧毁南宋国力。

四、历史评价:权臣的双重面孔

史弥远的统治,在南宋历史上留下深刻争议:

正面评价:部分史家认为其“文治有方”,如推动教育、整顿吏治,但这些举措多为其专权服务,实际效果有限。

负面批判:主流观点将其视为“奸臣”,《宋史》虽未将其列入《奸臣传》,但后世多将其与秦桧、贾似道并称“南宋三大权相”。他死后获赠“卫王”、谥“忠献”,但理宗后期已对其政策多有调整,暗示对其统治的否定。

五、权臣的终结:权力游戏的余波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逝,葬于宁波东钱湖大慈山。其死后,南宋政权短暂出现“郑清之主政”的过渡期,但史家势力仍通过史嵩之延续。直至宋蒙战争爆发,南宋在权相专制与外敌入侵的双重打击下走向灭亡,史弥远的政治遗产成为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王旦轶事典故与后世评价:一代贤相的德行风范

  北宋真宗朝的宰相王旦,以"全德元老"之名载入史册,其十二载宰辅生涯中,既留下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千古佳话,也因"天书封禅"的妥协留下历史争议。这位出身山东莘县官宦世家的政治家,用一生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