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萧何凭借几次交谈就看出韩信的能力,为何项羽始终看不出?
2023-04-12 11:00:13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项羽是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仅凭几次交谈,萧何便摸透了韩信的秉性和能力,在向刘邦举荐韩信时称韩信为「国士无双」。

  我们现在再读这一段历史,会认为不可思议。

  但对于当时的萧何来说,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韩信固然是「国士无双」,萧何也是人中龙凤。其见识,远在同时代俊杰之上,其识人之能,也非同寻常。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史记·萧相国世家》

  跟刘邦一同进咸阳的,除萧何外,还有跟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但这位被刘邦捧为「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根本就没意识到律令图书的重要性。

  至于后来闯入咸阳的项羽、范增、陈平等人,其目光也跟刘邦麾下诸将一样,盯着金银和美女。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唯独萧何,以独一无二的行动来证明了其独具慧眼。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而向刘邦举荐韩信,是萧何再一次以实际行动来表现其独具慧眼。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史记·萧相国世家》

  太史公把萧何举荐韩信一事放在萧何抢律令图书之后,不仅仅是出于时间先后的考虑,也是在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举荐韩信,就跟抢律令图书一样,是萧何独具慧眼之处。

  实际上,在韩信之外,萧何也独具慧眼地发现过其他能人。

  这个能人便是刘邦。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与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韩信两人都没有像萧何那样死心塌地地忠于刘邦,别说是张良、韩信了,就是其他跟刘邦一起举事的,也没有像萧何那样死心塌地的。

  高帝曰:“……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史记·萧相国世家》

  为什么萧何如此地死心塌地?不能单以萧何跟刘邦关系好来概括吧?肯定是萧何相信刘邦,萧何相信刘邦必成大事,所以才放心大胆地押上一切。

  这不也是萧何独具慧眼之处吗?

  萧何是如此独具慧眼,在别人都盯着金银和美女时独具慧眼地抢律令图书,在刘邦发迹前就看出刘邦的与众不同进而多次维护刘邦,在与韩信交谈几次之后便断定韩信是「国士无双」,不是很正常的吗?

  至于说刘邦,乃至举荐韩信做治粟都尉的夏侯婴,也同样是狠角色,也都特懂识人。韩信也只有在这些狠角色面前,才能被赏识被重用。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史记·淮阴侯列传》

  而像项羽那样不学无术的莽夫,自然看不出来韩信的才能了。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年少的项羽,分明就是一个厌学少年。

  明明厌学,明明学啥都学不精,偏偏还一肚子歪理,说学那些知识都没用,要学就学有用的,等到真去学他口口声声想学的知识,他学个大概,又厌学了,又学不进去了。

  只学了兵法常识的项羽,面对韩信的屡次献策,怕是根本就领悟不到韩信计策的妙处吧?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之所以不用韩信的计策,大概率是项羽看不懂韩信的计策。

  同一本《孙子兵法》,不同人学出来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在吴下那一小块地方表现出「才气过人」的项羽,对兵法的理解程度,大概就跟汉军中的将军们同一水平吧。

  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跟诸将说,今天就能破赵,破赵后一起吃饭,诸将都不相信,但因韩信是他们的上司,他们不得不表现出相信的模样。

  待到战争结束,诸将发现,韩信就跟神机妙算一样,果然当天就破赵了。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在他们看来,韩信破赵的方法,与兵法完全相悖,但最终竟然取胜了,这岂非咄咄怪事?

  面对诸将的疑惑,韩信耐心地解释,大家看的是同一本兵法,但他韩信已经彻底领悟了兵法的精髓,活学活用,因地制宜了。表面上看,他韩信的方法并没有写在兵法之上,但实际上的原理,也是清清楚楚地写在兵法之上的。

  大家就想,努力地想,这样一个高明的韩信,给项羽献上的计策,是不是也得向背水一战中这样高明?然后,对兵法仅仅是「略知其意」的项羽,看到韩信的献策,会怎么想?会认为韩信很高明,还是认为韩信异想天开呢?

  项羽肯定认为韩信异想天开啊,项羽还会因此而更加鄙视韩信,认为韩信想升官想疯了,没真才实学还要跳出来装大尾巴狼。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