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说了什么?
2022-12-25 10:03:35

  萧何(?-前193年),沛郡丰邑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吕后的长乐宫。

  吕后一声令下,数十名埋伏好的侍卫从大殿后面窜出,不由分说地用麻绳把韩信捆了起来。

  原先刘邦曾承诺韩信过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步杀、见铁不杀,于是吕后在萧何的建议下将韩信带到了钟室。

  临刑前,吕后问韩信有什么遗言,韩信悲愤的说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气急败坏的吕后当即让人对韩信动手,还下令诛灭韩信三族。

  看着昔日的老友在被处死后下场凄惨,一旁的萧何不觉间老泪纵横,他哭着说出了12个字,以表达对韩信的感情。

  这12字被人们归纳成了8个字,成为口头禅,流传至今。

  兔死狗烹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汉王刘邦投降,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从此湮灭。

  楚王项羽挥师西进,刘邦当然不是项羽的对手,熟读《三十六计》的他选择了上上策:跑。

  刘邦率领汉军一路从咸阳跑到了南郑,准备从这里南下汉中。

  刘邦的手下个个忠诚,但“一月几千的工资,不值得他们卖命”。

  所以,汉军战略转移时,刘邦的部队是“狗熊掰棒槌”走一路掉一路。

  自顾不暇的刘邦没心情去管逃兵,可有一天手下向他汇报称,丞相萧何跑了。

  刘邦很纳闷,萧何是自己的创业合伙人,没了他等于断了一只手臂。

  心情烦闷的刘邦一个人在军帐里喝闷酒,甚至对创业的初心产生了怀疑。

  郁闷了大半宿,刘邦听见有人回来了,一看原来是萧何。

  刘邦质问道:“你为什么逃走?”

  萧何表示,自己不是逃跑,而是去追一个叫韩信的仓库管理员里。

  刘邦很不解,跑了那么多人,萧何怎么偏偏要去追他。

  萧何把皮球踢给刘邦,问他是只想当个汉王,还是想夺取天下,如果要夺取天下,就必须重用韩信。

  之前刘邦跟韩信有过接触,他觉得韩信没什么大本事,所以也没有破格提拔。

  可萧何既然说了,这三分薄面刘邦就不能不给,刘邦考虑了一会儿,决定让韩信先当个将军。

  萧何不愿意,称这样留不住韩信,必须让他当大将军。

  出于对萧何的信任,也出于对萧何跑路的担心,刘邦勉强答应了下来。

  这还没完,萧何说必须给韩信些仪式感,让他自知得到了重视。

  说完,萧何给刘邦安排了起来。

  他让人挑了个好日子,又筑起了高台,并让刘邦斋戒三天。

  到时候,由刘邦亲自下达任命。

  尽管刘邦很不耐烦,可萧何既然说了,他也不好驳回。

  仪式举行的当天,全军上下都沸腾了,尤其是底层的士兵。

  他们觉得,曾与自己同吃同住的韩信都能一夜之间当上大将军,那么自己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纷纷下定决定跟着刘邦拼命到底。

  后来随着韩信的功绩愈发显著,他也一路做到了齐王、楚王。

  韩信的功劳越大,刘邦就越忐忑,在天下大定后,刘邦就动起了杀韩信的心思。

  韩信是汉初几个异姓王里实力最强的,如果他造反,刘邦很可能把握不住。

  即使韩信现在不反,等刘邦死了,韩信割地自立,那对大汉也是十分不利的。

  公元前201年,刘邦等来了削弱韩信的机会。

  项羽兵败后,他手下的大将钟离昧投奔韩信。

  刘邦就给韩信下令立刻逮捕钟离昧,押送京师。

  可韩信还没来得及反应,参他的奏疏就已经如雪片般飞到了刘邦的案几。

  文官武将们称韩信有意谋反,于是纷纷请愿,要求立刻发兵楚国,处死韩信。

  刘邦一直是装糊涂的高手,他故意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挨个找大臣们问话。

  他们给出的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此时,陈平对刘邦发出了“死亡三连问”:

  一问韩信是否知道朝中有人告他谋反;二问刘邦手下的兵卒能不能比得过韩信的兵;三问刘邦的将领有没有比韩信更擅长带兵打仗。

  刘邦摇头三连后,陈平给出建议,让刘邦假意巡游云梦泽,抵达陈县时,让韩信觐见,趁机将其拿下。

  另一边,韩信也猜到了刘邦的用意,他纠结究竟是发兵反叛还是遵旨谒见。

  反叛,自己本无罪过;谒见,又怕被瓮中捉鳖。

  韩信思来想去,决定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

  刚一入殿,韩信就被五花大绑,戴上刑具,押送洛阳。

  韩信终于明白了兔死狗烹的道理,他如泣如诉的问刘邦是不是天下平定了,像自己这样的功臣就不应该继续活着。

  刘邦振振有词,称有人告韩信谋反,自己这是迫不得已。

  也许是念及往日的旧情,也许是对韩信有顾虑,刘邦没有杀他,而是削去其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让韩信回了老家。

  韩信没想到为老刘家征战半生,竟然落到这样的下场。

  尤其是他见到樊哙、灌婴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韩信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功劳皆在樊哙他们之上,却与其同为列侯,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后来陈豨当了代理丞相,他告诉韩信即使现在刘邦没杀韩信,以后再有人诬告他谋反,刘邦依旧会动手。

  倒不如两人里应外合,一个在京师,一个在淮阴,共同起兵反汉。

  公元197年,陈豨按照约定,在联合了韩王信、匈奴单于后,自立为王。

  刘邦聚合天下兵马,御驾亲征,发兵围剿陈豨。

  这讨伐陈豨的人马中,唯独缺了韩信。

  他自称有病在身,所以没有跟随。

  韩信与陈豨联络,称一定会鼎力相助。

  韩信打算假传圣旨,趁刘邦不在,京城空虚,释放囚犯,让他们冲击吕后和太子所住的宫殿。

  不过韩信还没等动手,吕后就听到了消息。

  原来,韩信有个手下犯了过错,他打算从重发落。

  这名手下的弟弟秘密与吕后联络,告发了韩信的谋反意图。

  以韩信的手段和实力,凭吕后根本扳不倒他,如果贸然动手还可能让韩信提前发兵。

  萧何给吕后想了个万全之策,让她宣称陈豨已经兵败被杀,刘邦要大排筵宴庆贺此事,邀请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来参加。

  韩信当然有所顾虑,他本不想前往。

  可萧何给他写了封信,大意是朝堂内外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如果韩信不来,刘邦会觉得被驳了面子。

  韩信思虑再三,动身启程前往京师。

  如此一来,也就发生了韩信被杀的一幕。

  萧何,也算是害死韩信的罪魁祸首。

  韩信死后,萧何泪如雨下痛心疾首的说道:“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

  这12字,被后人精炼为“成也萧何,败萧何”。

  千里马与伯乐

  谨小慎微的韩信,能因为萧何的一封信,就只身入宫,足以看出他对萧何的信任。

  可以说,没有萧何,就不会有齐王韩信、楚王韩信,甚至连淮阴侯韩信都不会有。

  韩信的原生家庭不能说是上大富大贵,至少也可以说是“骡马跪族”。

  韩信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甚至都拿不出银两来办一场葬礼,只能裹着草席,找个又高又阔的地方安葬。

  选择这里倒不是因为韩信懂风水,而是他觉得有朝一日定能安排上一万户人家来此地给母亲守陵。

  韩信总觉得怀才不遇,所以他既不给人打工,也不回家务农。

  韩信就这样成了淮阴一带有名的“街溜子”,每天拿着把宝剑在街上溜达,蹭吃蹭喝。

  有个屠夫看不惯韩信这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就让韩信用剑刺死自己,否则就说明韩信是个怂人。

  韩信忍了这口气,屠夫变本加厉,还让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照办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胯下之辱。

  没有饭吃的韩信,只能去河边钓鱼,可他连鱼饵都没有,往往是一无所获。

  有个在河边漂洗面纱的老大妈,见韩信可怜,就每天给他带饭团。

  韩信对她是感激涕零,给老妇人画起了饼,称将来有出息了一定好好报答。

  老妪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王孙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这句话激发了韩信的斗志,他加入了楚军,成了项羽的贴身侍卫。

  但项羽刚愎自用又目中无人,面对韩信提出的种种策略,项羽统统不接纳。

  韩信听说刘邦招贤纳士,广开言路,于是又奔了汉军。可他依然没得到重用,只是个仓库保管员。

  就在韩信等待时机遇雨化龙时,他却遭到了杀身之祸。

  眼看着前面的13名犯人都被处死,韩信仰天长啸,大呼一句:“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听见了韩信的呐喊,觉得他是个人才,上演了一出刀下留人。

  而韩信也从仓库保管,变成了治粟都尉。

  夏侯婴屡次向刘邦推荐韩信,但刘邦觉得韩信只会纸上谈兵,不堪大用。

  同时,韩信也对刘邦失去了信心,他才会在楚汉对峙时,选择了“提桶跑路”。

  如果不是萧何的月下追韩信,韩信恐怕一声都籍籍无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信是匹千里马,可不论项羽还是刘邦都喂不饱他,所以韩信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有了萧何这个伯乐,韩信才能纵横千里。

  萧何提拔韩信,又设计诛杀韩信,站在萧何的立场是完全能理解的。

  首先,萧何是刘邦的臣子,作为臣子,自然要为君分忧,他在刘、韩之间选择后者,是人之常情。

  其次,韩信刚刚起兵,不一定能成事,即使成事,也不一定重用萧何,萧何没必要去犯险。

  最后,韩信起兵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为了苍生,萧何也要制止这种情况发生。

  自古英雄如美人

  韩信对刘邦是有忠心的,但不多。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韩信临死前的遗言是:“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韩信提到的蒯彻,是他身边的谋士。

  当年项羽的强将龙且战死,楚国危在旦夕。

  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当时的韩信势头正盛,他手握齐国这块风水宝地,拥兵自重,如果反叛刘邦,必定能与楚汉两家形成鼎立之势。

  武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为刘邦此人背信弃义,如果项羽死了,下一个被灭的就是韩信。

  韩信正义凛然地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武涉走后,蒯彻也劝韩信脱汉自立,在他看来,楚军被围困在成皋,而汉军在荥阳大败后屈居于宛县和叶县。

  而且韩信功高震主,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

  不论是继续跟随大汉还是投降楚国,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韩信感念刘邦对自己的恩情,又觉得刘邦不会夺走自己的齐国,因此没有在关键时刻背刺刘邦。

  但韩信的内心已经有了动摇,当刘邦率兵南下追剿项羽时,韩信选择了按兵不动。

  非得等到刘邦扩大齐国封地,韩信才肯发兵。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刘邦在项羽死后,直接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改封其为楚王。

  客观来看,韩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他飞黄腾达后,专门回淮阴去探望当年给自己饭团的那个漂母,还赐予其千金。

  刘邦对韩信的恩情,不次于漂母,所以韩信绝不是不念及旧情之人。

  在一些事情上韩信优柔寡断,才造成了他最后的局面。

  比如他拒绝蒯彻弃汉自立的请求,却又不全心全意地帮刘邦;

  比如他先是有意收留钟离昧,又献上了钟离昧的项上人头;

  比如在陈县觐见刘邦时,韩信在反与不反之间的纠结。

  正是这些,加剧了刘邦对韩信的怀疑。

  当然,即使韩信对刘邦足够忠诚,他最后也不会善终的。

  敌国破,谋臣亡,当敌人不再,那些建功立业的元勋,就是帝国最大的敌人。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