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历史上著名的唐灭高句丽之战,就此开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唐朝最顶级的名将,这一年,李绩已经51岁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李绩从一个乡绅之子,一步步成长为唐军名将,参与了数十场大战。所到之处,无往不胜。
然而此时的李绩,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从这一年开始,他将遇上自己人生当中最难缠的一个敌人。此后的他,将会花费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才能最终灭掉这个敌人。
唐灭高句丽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这场战争的世界跨度之大,影响之广,都是远超想象的。要想说清楚这场战争,我们得先说说高句丽的来历。
虽然今天某国一直声称,高句丽是他们的祖先。但如果仔细回顾一下高句丽的历史,以及今天某国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高句丽始建于西汉后期,灭亡于唐朝初期。而某国奉为祖先的那个高丽,其实是在公元十世纪的时候才建立的,而且两者之间并无继承关系。
严格来说,高句丽其实是一个中国边疆政权。
话说西汉末年的时候,有个辽宁抚顺新宾县的东北大汉,名叫朱蒙。这个朱蒙是西汉在东北的属国扶余国的王室成员,因为不是嫡子,所以没能继承王位。此后,这个朱蒙从扶余国内带了一些自己的臣民,来到了新宾县这块,又搜罗了一些周围的当地局面,兼并了当地的一些闲散势力,形成了一个小国家。
当时西汉正处于衰退期,对东北这边的影响能力有限,所以便直接封这个朱蒙为侯了。而新宾县这个地方,在西汉那会儿叫做高句丽县,所以朱蒙就被封为高句丽侯。
高句丽,就是这么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高句丽只是西汉下面的一个侯国,连王国都不是。但是此后的上百年里,这个小国却开始逐渐扩张。在扩张的过程当中,高句丽先是将首都搬到了辽宁海城,然后又搬到了平壤。经过连续百年的扩张之后,昔日一个小小的侯国,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边疆政权。
在高句丽扩张的这段时间里,中原这边,先后经历了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东汉、东汉衰弱等很多事情,到了三国时代,曹操在北征乌丸的时候,曾一度扫平了这个小国。但过了几十年之后,随着司马家建立了西晋,而后又导致北方胡人南下,中原政权再次失去了对辽东半岛这边的控制。此后,高句丽王氏的后裔,趁势而起,再次复国。
这一复国,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整个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几乎天天都在打仗,根本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所以,很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就开始往辽东那边跑。这些中原难民的到来,给辽东这边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同时也将农耕文明的社会模式,带到了这边。因为这些难民的到来,高句丽从一个渔猎游牧政权,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化。
整个南北朝期间,因为中原那边一直在打仗,也顾不上辽东这边。所以,高句丽就开始逐渐扩张自己的地盘。几百年下来之后,高句丽几乎已经占据了半个辽东地区,而且还占据了大半个朝鲜半岛。到了南北朝末期的时候,高句丽已经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边疆政权了。
再之后,随着隋朝统一了中原之后,中原政权才终于有精力,对付中原周边的这些邻居们了。隋朝当时看了一圈之后,发现周围只有两个边疆政权,对隋朝有很大的威胁。其中一个是北方的突厥,另一个就是高句丽。不过,相比之下,突厥当时的势力更大。
所以,隋文帝在位期间,主要就是收拾突厥,还没来得及收拾高句丽。等到隋炀帝上位之后,隋炀帝倒是有能力收拾高句丽了。可惜的是,隋炀帝这个人,本事差了点。为了征讨高句丽,隋炀帝从全国征调了数十万大军,企图一战扫平整个辽东。但结果,因为隋炀帝指挥失误,非但没能灭掉高句丽,反倒将这几十万精锐隋军,几乎全都输在了辽东。
这下子,麻烦大了。
这几十万精锐,几乎就是当时隋朝的全部家底。一下子全都折在辽东,国内自然就兵力吃紧,再也压不住各地的农民军了。所以,辽东之战结束之后,没过多久,隋朝也就亡了。
隋朝灭亡之后,唐朝建立。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李唐政权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全国。而后又打垮了北方的东突厥、薛延陀,西北的吐谷浑,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而高句丽这边,则是继续扩张,将势力范围向北延伸,国力越发蒸蒸日上。
而且,经过之前和隋朝的战争之后,高句丽发现,中原王朝似乎也不是那么强大,不是不可以战胜的。以往的高句丽,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属国,最多也就是稍微独立一些,不听中原号令而已。但和隋朝的这场大战,却让高句丽意识到,或许自己已经有实力南下中原,取代中原王朝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开始积极向外扩张。在朝鲜半岛上,继续欺负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另外,高句丽还迅速向北方发展,填补薛延陀和突厥被灭之后,北方出现势力真空。另外,在唐朝和高句丽的边境地区,高句丽也在不断搞事情,试图一步步蚕食唐朝的地盘。
高句丽的这些动作,唐朝这边自然也都看在眼里。
当时在位的李世民,恰好是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所以,李世民当然知道,高句丽的这种扩张,对唐朝会有多大的危害。若是高句丽继续发展,填补了北方的势力真空之后,高句丽势必会主动进攻唐朝。
而且,和历史上其他北方游牧政权不同,高句丽不是游牧文明,而是一个农耕文明。游牧民族进攻之后,只是抢点东西,就会退去。但农耕文明,打下一块地盘之后,就会努力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地盘!这样的高句丽,明显比突厥或者薛延陀,更具威胁!
中原虽大,却容不下两个农耕文明共存。
有些仗,这一代人不打,下一代人就得打。
而且,下一代人打的时候,会更麻烦。
经过仔细权衡利弊之后,李世民终于决定,对高句丽开战。于是,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四万,从山东莱州出发,走海路直接进攻朝鲜半岛。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走陆路从幽州方向进攻辽东。另外,李世民亲自坐镇中军,亲征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李绩率军抵达幽州。三月,李世民抵达河北定州,唐军完成集结。
高句丽这边,得知唐军进攻的时候,虽然十分警惕,但也并未太过担心。因为之前隋朝百万大军,都已经被高句丽击退,而且损失惨重。所以在此时的高句丽眼里,中原王朝的战力,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罢了。另外,当时高句丽内部,权臣渊盖苏文杀了原来的高句丽王,独掌大权。渊盖苏文是个很狂妄的人,但同时他确实很能打,所以当时便直接倾全国之力,打算跟唐朝来一场主力决战。
唐朝对高句丽的第一场大战,就这样打响了。
随着李世民抵达前线,唐军开始正式向高句丽发起了进攻。开战之后,李绩亲率大军,渡过辽水,进入辽宁东部地区,并且在抚顺地区,大败高句丽守军,俘虏两万多人。与此同时,另外一路由张亮率领的唐军,也走海路从大连金州地区完成登陆,大获全胜,俘虏了八千多人。
唐军和高句丽的第一次大规模接触战,就这样以唐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接下来,李绩率领唐军,继续向前推进,很快抵达辽阳。到了辽阳之后,高句丽的主力军队,也已经完成了集结,前往辽阳救援,准备和唐军进行主力决战。然而当高句丽的四万主力军队抵达之后,却被唐军将领李道宗,以四千精锐正面击溃。
在这支援军被击退之后,唐军主力开始向辽阳城发起了总攻。最终,在唐军的猛攻之下,辽阳城被破,唐军斩敌一万,俘虏士兵一万。此外,还俘虏了四万多高句丽百姓。这一战之后,唐朝直接将辽阳改设为辽州,将其划入唐朝的领土范围内。
辽阳一战,总算是打醒的高句丽。这一战之后,高句丽也意识到,虽然都是中原王朝,但如今的唐朝远比之前的隋朝难对付得多。于是,渊盖苏文开始全力从国内调集军队,总计调集了十五万大军,向辽宁海城方向增援。当时这地方叫做安市城,随着唐军的逼近,以及高句丽援军的抵达,历史上著名的安市城之战,由此打响。
安市城之战开始后,从兵力上来说,高句丽方面接近二十万,而唐军这边,只有十万左右。所以在兵力上,唐军这边反倒是处于劣势状态。另外,安市城是高句丽的地盘,高句丽还有主场作战的优势。所以这场战争开始后,唐军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后,李世民亲自接过了战争的指挥权,来了一出经典的‘围点打援’战例。首先,唐军对安市城完成合围,然后以主力和前来救援的十五万高句丽军队,进行决战。最终,一场大战之后,高句丽这十五万大军,被唐朝近乎打得崩溃。仅剩不足四万人,躲到了山上进行固守。后来在唐军的包围之前,粮草断绝,被迫投降。
另外,在这场大战当中,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在大战的过程当中,唐军这边,有个穿白衣的士兵,特别勇猛,率先冲入高句丽阵营,以一敌百,为唐军击溃高句丽军队,立下了大功。这位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这场战争,也是薛仁贵崭露头角的一战。自此之后,薛仁贵进入了李世民的眼中,此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一步步走上了大唐统帅的位置。
打掉了这十五万援军之后,安市城就成了一座孤城,陷落几乎已经成了必然。然而可惜的是,因为之前唐军打得实在太猛,导致安市城内的守军,提起唐军人人害怕,守城的意志反倒是更加坚定了。再加上李世民不愿强行攻城,造成太大的伤亡,只愿围而不攻。所以,在唐军的重重包围下,安市城竟然奇迹般地坚持了两个多月。
两个月之后,安市城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但此时,唐军这边,却遇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
这个敌人,叫做天气。
唐军在李世民和李绩这种名将的指挥下,虽然战斗力很强,但同样还是不能和老天爷叫板。此时已经是九月份了,九月份的海城地区,最低气温已经不足十度,而且接下来会越来越低。一旦严寒到来,别说继续攻城,就连唐军自身,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今天从北京到沈阳,开车也就是几个小时的路程。但在唐朝那会儿,想要穿过辽西走廊,把补给从河北运到辽宁这边,难度实在是大的没边了。
到了这个时候,唐军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撤退了。
唐朝和高句丽的这第一场大战,从战争的结果来说,显然是唐军赢了。唐军整体战损,不过两千多人。而高句丽这边,战损至少不会低于二十万。而且这一战之后,唐军还在辽东地区,占领了大片的领土,又将大量高句丽百姓,内迁中原生活。如此一来,便等于是在高句丽的腹地,插进了一颗钉子。
但在李世民看来,这场战争,却是他的耻辱。
李世民打了一辈子的仗,除了当年打薛举的时候,因为李世民重病在身,无法指挥军队,败过一次之后,几乎就没打过败仗。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大获全胜,直接灭了对方。然而这场战争,唐军虽然打掉了高句丽不少有生力量,而且也占了不少地盘。但没能灭掉高句丽,对于李世民而言,就已经是失败了。
与此同时,这一战,也让唐朝这边,彻底摸清了高句丽的情况。
作为一个农耕文明,高句丽和之前唐军打败过的突厥、薛延陀都不同。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恢复能力和战争韧性,显然不是一战就能彻底解决的。事后李世民也进行了反思,意识到是自己的战略规划,出了问题。
对付高句丽这样的农耕文明,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太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常打仗,干扰高句丽的生产,让高句丽变得越来越虚弱。等到高句丽足够虚弱之后,才能最终一战功成。
李世民的这个战略,后来也成了唐朝对高句丽几十年间的整体战略。但可惜的是,李世民并没有时间完成这个战略规划。因为从辽东回来之后,李世民的身体,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差。常年的征战,让这位绝代雄主,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李世民也知道这点,所以,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就只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布置自己的身后事上。至于高句丽那边的事情,只能交给下一代的皇帝去完成了。
当然,在李世民人生最后的几年里,李世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在唐军撤军两年之后,李世民再次下令,让李绩和牛进达各自统领唐军,从陆路和海路两线,对高句丽进行袭扰。不求一战功成,只求干扰他们的农时,对高句丽进行削弱。这一次,李绩再次不负众望,大战上百次,再次重创了高句丽主力,而且将唐军前线拉到了萨尔浒山一带。
这一战之后,照理来说,以后李绩就该每年都率军去袭扰高句丽边境,直到把高句丽灭掉为止。但在这之后,因为李世民想要将李绩当做托孤之人,所以李绩就被李世民调回京城,做了两年京官。而辽东这边,在李绩这次出战之后,第二年则是由唐军将领薛万彻等人负责,同样有所斩获,并且开始逐渐将战线推到了鸭绿江对岸。
公元649年,在从辽东地区返回长安三年之后,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翠微宫。此后,太子李治登基。李治登基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唐军并未对高句丽发起什么战争。因为当时李治太过年轻,资历太浅。这几年当中,李治一直忙着压服老臣,坐稳皇位。而且在这几年当中,武则天还入宫开始了宫斗,从一个尼姑一路斗成了李治的皇后。所以,在这些事情的困扰下,李治也抽不出时间,去思考如何灭掉高句丽。
李治这几年的放松,对高句丽而言,无疑是一个恢复的天赐良机。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判断,是完全准确的。对付高句丽,就得连年消耗,最终才能彻底将其灭掉。李治松懈了几年之后,高句丽很快就再次恢复了过来,而且,还开始继续扩张。而唐朝这边,直到公元655年,随着武则天当上了皇后,李治不用再操心后宫之后,才得以继续注意高句丽。
既然如此,那就接着打呗!
公元655年,李治任命唐军将领程名振和苏定方,率军征讨高句丽,斩敌千余人。公元658年,程名振和薛仁贵再次率兵进攻,总计斩首三千余人。公元659年,薛仁贵在横山再次大败高句丽守军。公元660年,唐军将领苏定方,率领唐军从朝鲜半岛南部的锦江入海口处登录,一战灭掉了高句丽的属国百济,在高句丽的身后,再次开辟了一座战场……
总之,从公元655年开始,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唐朝几乎每年都在对高句丽用兵。而且,每战不求大胜,只求能够削弱高句丽,然后积小胜为大胜。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身为唐军名将的李绩,却并未再参与期间任何战事。
这倒不是李绩偷懒,或是皇帝李治对他有所猜疑之类的原因。而是因为,以李绩当时的身份,没必要领导这种规模的战役。在李世民和李靖这两位唐初顶级名将去世后,李绩几乎已经成了整个唐军内部,最能打得帅才,帅才是不能轻动的,只有最后决战的时刻,才会出场。而且,除了高句丽之外,当时唐朝还有其他的敌人,李绩自然不可能连年出征,只为了骚扰高句丽。
在这十年当中,李绩大多身居长安,居中调度。虽然一直不曾参加前线的战事,但却是真正从全局进行谋划的人。李绩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高句丽衰落到足够的程度,然后可以一战灭国。
十年之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十年的骚扰战之后,高句丽已经严重衰弱,国力大损。而且,在公元666年这一年,高句丽的那个渊盖苏文死了。渊盖苏文虽然是个超级权臣,把持朝政数十年。但不得不说,他的存在,也确实是唐军扫平高句丽的一座大山。而渊盖苏文死后,这座大山瞬间消失不见。另外,他的三个儿子,在其死后,还开始彼此争权,搞得高句丽内部出现了内战。
得知这些情况之后,李绩之后,最终决战的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666年12月,李绩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全权负责征讨高句丽的战事。几个月之后,李绩抵达辽东,率领唐军对高句丽发起了总攻。这场决战,唐军已经准备了多年,所以这一次,唐军的后勤补给,完全没有问题。
战争开始之后,李绩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所到之处,将高句丽的所有城池,全部攻陷。经过长达五个月的战斗后,唐军几乎拔除了高句丽西线的所有重镇。
在多个方向的同时发力下,高句丽守军接连溃败,被唐军一步步压缩。此后,唐军从抚顺、四平等多个方向,开始向高句丽发起了总攻。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后,最终几路唐军,合围于平壤城下。围城一月之后,唐军终于攻破了平壤,彻底摧毁了高句丽的中枢。
随着平壤陷落,高句丽高层被唐军一网打尽。残存的高句丽守军,也不得不纷纷投降。从公元644年,李世民率兵亲征辽东,到公元668年,唐军攻破平壤。唐朝花了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才灭掉了这个东北方向的大敌,彻底解决了东北方向的隐患。
而作为唐军的主帅,开战之时,李绩51岁。等到灭掉高句丽之后,李绩已是76岁的高龄了。这场持续了25年的大战,彻底耗尽了这位唐军名将的心力。
一年之后,李绩病逝于长安,终年77岁。
纵观唐朝灭高句丽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打了整整二十五年,不是因为唐朝不够强,而是因为高句丽这个敌人,确实比其他敌人更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一统中原王朝大多数时候的敌人,都是北方的游牧政权。只有极少数的时候,会面对一个强大的农耕文明政权。
相比游牧文明政权,农耕文明政权的战争韧性,明显更大。就算经历了一两场重大失败,只要有时间恢复,很快就能迅速恢复过来。相比之下,对付游牧政权,只要能够找到他们的主力,一战灭掉,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但对于高句丽这样的农耕政权,这个办法显然是不管用的。
唐朝和高句丽的这场战争,也带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欲有铸剑为犁之心,需有平复刀剑之力。对付有些强敌,时间往往比空间更管用。中华文明是一个极具韧性的文明,面对一些强大的敌人,持久战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牌局上,直到今天,我们的对手已经换了一轮又一轮,但只有我们还在牌桌上,而且手里的牌越打越好。
以前是这样,以后大概还是这样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详情
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这四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被详情
曹冲,这位三国时期的聪明神童,他的早逝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冲虽然生命短暂,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娥以其非凡的身份和传奇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是宋朝的一位皇后,更确切地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的传递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不确定性。蒙古帝国的第四位大汗——蒙哥汗,他的继承决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其中,司马家族尤为显赫,诞详情
女子裹脚,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的风俗,其起源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尽管普遍的看法认为女子详情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中央集权和法制的统一,但也伴随着严酷的法律和残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社会群体——包衣奴才。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已不常见,但它详情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皇位继承往往伴随着血腥与权谋。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便是一个详情
西晋时期,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动乱——八王之乱,彻底揭示了晋室皇权的脆弱和贵族权力的膨胀。这场持详情
在中国千百年的姓氏文化中,房姓虽然不算极为常见,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丰富而深厚。今天,就让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信息。今天,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然而,秦朝的统治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