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蒯通与刘邦没有仇怨,为什么篡夺韩信反叛呢?
2023-01-05 11:09:57

  蒯通,秦末汉初辩士,他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蒯通是秦末汉初著名辩士,在楚汉相争的末期,蒯通反复劝韩信背汉自立,韩信后来被吕后斩杀前,也不禁脱口而出,“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蒯通和韩信非亲非故,和刘邦无冤无仇,为何要劝韩信背汉自立呢?

  首先,蒯通生不逢时,总是遇不到赏识他的君主。

  其实呢,蒯通是一个很有才能的辩士,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谋士,早在陈胜吴广举事后不久,蒯通就搭上了陈胜、吴广举事的大潮,遇到了陈胜的老乡武臣,当时,武臣受到陈胜派遣,北上赵地,武臣到达范阳时,范阳令害怕,想要自杀,蒯通就跟范阳令说,不用自杀,只要让他去见武臣,不但范阳令的性命能保住,富贵也能保住。

  范阳令同意让蒯通去见武臣,见到武臣,蒯通就跟武臣说,若是范阳令自杀,赵地其他城池一定怕死了武臣,一定会拼死抵抗武臣,以武臣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平定赵地,为今之计,是赦免范阳令,封赏范阳令,继续让范阳令守范阳,武臣就可以轻松平定赵地。武臣认同了蒯通的计策,封赏了范阳令,也顺利地成了赵王。但武臣并为因此重用蒯通,之后赵地几易其主,无论是赵歇、张耳还是陈馀,都没有重用过蒯通。

  其次,蒯通遇到韩信,但世界留给蒯通的时间不多了。

  直到韩信奉汉王命,北上代、赵,蒯通才遇到韩信,投到韩信麾下,成了韩信的谋士。蒯通为韩信献的第一计,就是让韩信擅自发兵偷袭齐国。当时,齐国已经被汉使郦食其说服,愿意做汉的属国,韩信本想撤兵回荥阳,蒯通便给韩信说,你在赵地忙活了一年多,才平定赵地五十余座城,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了齐地七十余座城,难道说你韩信这么大本事,还不如一个竖儒吗?就是这句话,挑动了韩信,韩信便擅自发兵偷袭齐国。

  只是鼓动韩信偷袭齐国,这功劳算不上多大,很可能会跟当初帮武臣拿下范阳一样,上不了位,或者说即便上位了,位子也不稳固,为了稳固地位,蒯通只好继续鼓动韩信,鼓动韩信背汉自立,若不鼓动韩信背汉自立,韩信就要跟刘邦一起打项羽了,等到打败了项羽,刘邦就是新的天下共主,韩信就是诸侯王,一切尘埃落定,蒯通就没有机会上位了。

  总而言之,蒯通跟韩信非亲非故,跟刘邦无冤无仇,若非想上位,若非没机会上位,若非没什么上位的时间,蒯通是不会劝韩信背汉自立的。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季历的三个儿子:西周王朝崛起的关键血脉

  季历作为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其家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奠定了西周王朝的根基。季历的三个儿子——姬昌(周文王)、姬鲜(管叔鲜)与姬度(蔡叔度),不仅在周族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深刻影响了商周交替的历史进程。  一、嫡长子姬昌:西周王朝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