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白起已经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他?
2022-12-13 13:57:23

  很多人都不理解,白起已经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其实白起的出身就注定秦昭襄王不会能容下他。白起出身秦国老牌军功世族白氏,是春秋时期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

  商鞅变法推行十二军功爵位制以后,白氏这样的贵族不再世袭,而是论功行赏,于是逐渐落魄。白起从军后一心挣军功,想要振兴家族。他作战勇猛,很快被丞相魏冉看中,提拔为左庶长。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实力碾压其他诸侯国,有底气迈出了扩张的步伐。此时西边是义渠,东边是魏国韩国楚国赵国

  丞相魏冉认为赵国内部王位之争已经混乱不堪,楚国国力也已经衰微,这两个敌人都不足为惧,只有韩国和魏国尚需一战,并向秦昭襄王推荐了白起。

  公元前293年,白起从秦国出发,率领三万将士攻打韩国新城。其实丞相魏冉本来是要给他八万兵力,但是白起只要了三万。白起认为新城驻军也才三万,所以带三万秦军去打完全足够。带八万兵力前去攻打,新城驻军明知不敌,反而会全力警戒,坚守城池,到时候恐怕要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

  白起到了新城附近之后,先命手下带两万大军埋伏,独自带一万人去诱敌。果然新城守军见只有一万秦兵来攻打就丧失警惕,立刻出城回击。白起且战且退,慢慢退到准备好的包围圈里,两万伏兵冲了出来,与诱敌的一万秦军形成合围之势,把新城守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白起仅以三万兵力全歼了新城守军,轻松拿下新城,从此一战成名。

  韩国马上与盟友魏国商议征讨秦国,韩魏两国派出二十四万联军攻打函谷关。

  秦王没想到这么大阵势,被打得措手不及,连忙派大将死守函谷关,占据险要地势抵挡韩魏联军。白起却建议化被动为主动,趁此机会将韩魏两国的有生力量彻底歼灭,如此一来秦国东边这一大块地盘就唾手可得了。

  为此白起还立下了军令状,愿意用身家性命为这一战背书,最终从秦王那里得到了十万兵力。

  领导韩魏联军的是魏国的公孙喜和韩国的暴鸢,这两位都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很有实力。听说秦国派出十万兵力来攻,公孙喜就与暴鸢商议,先占据有利地形防守,等秦军千里奔袭而来却久攻不下,必然会士气大减,到时候就可以将他们一举歼灭。

  就这样,韩魏联军退守到新城以北六十里的伊阙山谷里,只留一条狭长通道可容大军进出。秦军一旦进入山谷,韩魏联军从山上伏击,再从谷外切断秦军后路,那么十万秦军即可全部歼灭。

  让公孙喜意想不到的是,白起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他命人在山谷外面安营扎寨,将韩魏联军堵在山谷里。公孙喜一看对方没有进套,只好又与暴鸢商议,说秦军肯定是看联军都在山谷中所以不敢进来,再说两国大军挤在一起也不好调度,不如一前一后拉开距离,韩军在谷口引诱秦军,魏军则后退十里埋伏在谷中,一旦秦军进入山谷,他便立刻率魏军前去支援。

  实际上公孙喜根本不打算支援韩军,他是让韩军当冤大头,先在谷口消耗掉秦军一部分兵力,然后魏军大部队就可以轻松消灭剩余的秦军,坐收渔人之利。而他在后方作为支援,以备不时之需。所谓的韩魏联军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两国主将各怀心思,都想保存自家兵力,让对方当这个出头鸟。不过这次攻秦本来也是韩国更迫切,现在又是在韩国的地盘上,暴鸢也没话说,只好同意了公孙喜的战略。

  白起见谷口只剩下韩军,知道这又是敌人的计谋,当然不会上当,他分出八万兵力从小路绕过韩军,突袭躲在后面的魏军。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还等着从韩军那边漏过来的零散秦兵呢,哪能想到秦军大部队突然从天而降。很快魏军就落了下风,被秦军歼灭,魏国主将公孙喜也被俘虏。

  同时留在谷口的两万秦军也向谷中进发,与韩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韩军为了保存实力,边打边撤,退向谷中想与魏军汇合。可迎面遭遇的是谷中反扑过来的秦军,两面夹击之下损失惨重,最后也被秦军团灭了。

  白起以十万秦军大胜韩魏二十四万联军,奠定了他秦国战神的地位,为秦国一统六国打下了基础,此后秦军又陆续占领了韩魏两国六十一座城池,版图向东继续扩张。

  公元前263年,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带二十万大军攻打韩国上党。上党郡守知道抵挡不住,于是写信向赵国投诚,称愿意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一方面想接收上党的十七座城池,提升本国的实力,一方面又怕惹来秦国的报复,于是找平阳君赵豹商量。赵豹建议不要趟这个浑水,秦国二十万大军,再加上战神白起带兵,拿下上党轻而易举,如果赵国接手上党,不仅难以守住,还会招来秦国的打击报复。

  赵孝成王不甘心,又找到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胜则认为,不要白不要,这么大一块肥肉,能不能咽下去到时候再说,先吃到嘴里是真的。

  有了平原君赵胜的支持,赵孝成王总算定了心,派了赵胜去上党处理交接事宜,又让廉颇带兵镇守上党,防备秦军。

  秦国丞相范雎听说赵国接收了上党,就建议秦王撤兵。理由是白起年轻,对上老将廉颇没有胜算,这些年征伐各国对秦国来说也是极大的消耗,不如休养生息,国力恢复之后再战。秦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下令让白起撤军。

  两年后,公元前261年,秦国出兵五十万,由左庶长王龁领兵,攻打赵国。赵国同样出动五十万兵力,由老将廉颇领兵抵御秦军。

  秦昭襄王先是派王龁率军攻打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军队在长平接应上党难民。就这样秦军占领上党,一路打到长平。

  老将廉颇稳扎稳打,加高城墙,筑起防御工事,将秦军阻挡在长平城外。秦军久攻不下,只好僵持在这里。

  秦国丞相范雎想了一出反间计,他买通一些赵国官员,在赵王面前贬低廉颇,说廉颇老了,胆子也小了,不敢奋勇杀敌,只会龟缩在城内。还在民间散播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对手是赵括。

  赵王听后非常恼怒,多次派人责备廉颇。战争对于国家经济是极大的消耗,长期的僵持也不是办法。为了速战速决,赵王撤下了廉颇,改由赵括领兵。

  赵括是战国末期四大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排兵布阵口若悬河。但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没什么战争经验,临场应变能力很差,连父亲赵奢都说让他带兵不靠谱。但赵王不听劝阻,坚决让赵括领兵。

  秦国也偷偷用白起换掉了王龁,并且严密封锁换帅的消息,等着给赵军迎头一击。长平之战到这里才真正拉开序幕。

  白起先发制人,派两万秦军佯装攻城,赵括心中窃喜,以为军功马上要到手了,开了城门,派出二十万兵力回击,秦军败走。赵括首战告捷,心里有底,率领二十万大军乘胜追击。秦军一路溃退,一直退到大本营附近。

  赵括志得意满,正做着全歼秦军的美梦,不料后方突然出现十万伏兵,赵括这才发现中计了,赶忙命令剩下的二十多万赵军前来支援。但赵国援军与先头部队之间被秦军拦住,四十万赵军被分成两支孤立的部队难以突围,只好就地防御。

  白起又派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六天后,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无奈之下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全部投降。

  这时候白起下了一道极为残忍的命令,将赵国俘虏全部坑杀!最终四十万赵军埋骨长平,白起也由此恶名昭著,被称为“人屠”。

  后来白起领兵北进,准备攻打邯郸。却在这时候接到了秦王诏令,让他班师回朝。白起不甘心,长平一战大伤赵国元气,邯郸兵力不足,轻易就能攻破。但王命难违,白起只好撤军。

  其实这都是范雎在背后推动。长平之战使韩魏两国有了很大危机感,他们怕赵国被灭后就轮到自己,于是让苏代出马,去秦国劝说丞相范雎。

  苏代口才很好,他并没有直接恳求范雎劝秦王退兵,而是站在范雎的立场分析。赵国被灭,其他诸侯国必定合纵伐秦。秦国战神白起战无不胜,很快就能攻灭六国。而范雎当初就是凭借“远交近攻”的外交才能得到重用,一旦秦国统一天下了,还有范雎什么事呢?

  这番话可是戳中了范雎的肺管子,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马上劝说秦王,他夸大攻下邯郸的难度,还说赵国和韩国愿意割地求和,最终使秦王退兵。

  白起知道了来龙去脉,一气之下病倒,从此闭门不出。

  过了好几个月,赵国答应的割地没有兑现,还暗中备战。这下秦王急了,又派白起攻打赵国。但是白起称病不出,秦王只好先后派了王陵和王龁领兵,结果不仅没攻下赵国,还损失大量兵力。秦王一看,还得白起出马,于是多次去白起家里劝慰,白起认为这不是攻赵的最佳时机,坚决不出战,秦王极为不满,强令白起去往前线。

  白起没办法,只好从咸阳出来,路上有一些抱怨之语,传到了秦王耳朵里。走到杜邮的时候,白起接到秦王让他自裁的诏令,当即拔剑自杀。

  白起于沙场硝烟中九死一生,却在政治中有去无回,其中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的,属于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一党,宣太后和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长期把持大权,架空了秦昭襄王,因此秦昭襄王早就想扭转这个局面了。后来终于在范雎的帮助下清除了宣太后的外戚势力,白起作为唯一的残余,位置就已经很尴尬了。

  其次,白起和范雎本质上是对立的,白起的大规模胜利就是压榨了范雎的剩余价值空间,所以范雎一定会阻止白起以纯战争的手段统一六国,甚至百般阴谋弄死白起。

  最后,白起自身的性格也注定了他的死亡。他对秦国的忠诚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魏冉等外戚被夺权之后,他就应该认清形势,急流勇退,或者直接出走他国。但是白起以“秦王虐我千百遍,我待秦王如初恋”的心态继续为秦国统一大业呕心沥血,甚至不惜为此背上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将的污名。最终秦王一道“赐死令”下来,白起竟然没想过反抗直接就乖乖赴死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