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临终遗言:八个字的智慧与嘱托
2025-03-07 16:58:29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其临终前的遗言更是凝聚了他一生的智慧与对未来的嘱托。

一、诸葛亮临终前的情境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原时,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身边围绕着蜀汉的将领和士卒,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伟大丞相的最后嘱托。

二、八个字的遗言

虽然正史《三国志》中并未明确记载诸葛亮临终前的具体遗言,但小说《三国演义》中却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据《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记载,诸葛亮在临终前,对前来探视的尚书李福说:“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当李福问及蒋琰之后谁可继之时,诸葛亮用虚弱的声音说出了八个字:“费文伟可继之。”随后,他便与世长辞。

三、遗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这八个字“费文伟可继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诸葛亮对蜀汉未来的深远考虑。费文伟,即费祎,是蜀汉后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诸葛亮深知自己去世后,蜀汉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选择一个能够继续执行他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大业的人才。费祎以其稳健的政治手腕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诸葛亮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此外,这八个字也体现了诸葛亮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不忘为蜀汉的未来培养人才、选拔接班人。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三国西川四将:忠勇之魂,拒不降刘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西川四将以其忠勇无畏的形象,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他们分别是张任、刘璝、泠苞、邓贤,这四位将领均隶属于益州牧刘璋麾下,共同抵御刘备的进攻。然而,在面对刘备的强大攻势时,他们为何都选择了不投降,坚守到最后一刻呢?  一、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