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2023-12-26 10:29:38

  “千里共婵娟”,这是一句充满诗意的表达,源自古人对月亮的赞美和怀念。然而,这句诗中的“婵娟”二字,却并非人人都能明白其真正含义。那么,“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婵娟”在古代汉语中,是对月亮的美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用来形容月亮的明亮和美丽。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婵娟”的身影,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就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那么,为什么古人会把月亮称为“婵娟”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婵”和“娟”都是形容女子美丽的词语。其中,“婵”意为美好,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而“娟”则意为秀丽,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气质。因此,“婵娟”一词,就是用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和魅力。

  然而,“婵娟”不仅仅是对月亮的美称,它还蕴含着深深的情感色彩。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婵娟”往往被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的情感。比如在杜牧的《秋夕》中,“千里共婵娟”就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婵娟”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词语,它既是对月亮的美称,也是对思念和离别情感的象征。每当我们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月亮时,不妨想一想,那是否就是那位远在他乡的亲人,正与我们共享这一刻的“婵娟”。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