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乐毅伐齐:为何独留两座城?
2025-04-03 16:17:57

在战国时期的烽火硝烟中,乐毅伐齐无疑是一场引人注目的战役。这场战争不仅展现了乐毅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复杂政治考量。乐毅率领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齐国七十二城,却独留莒、即墨两座城池未下。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图和政治智慧。

一、乐毅伐齐的背景与过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乐毅被拜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初期,联军在济西大败齐军,乐毅乘胜追击,一举攻克齐国七十二城,直入都城临淄。燕军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然而,在乐毅的猛烈攻势下,齐国仅剩莒、即墨两座城池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却始终未能攻克。这一局面,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与探讨。

二、乐毅留两座城的原因

即墨与莒的易守难攻:

即墨与莒作为齐国的五都之二,储备了齐国五分之二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这两座城池城墙坚固,粮草充足,易守难攻。

即墨更有智慧过人的田单镇守,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措施,使得燕军难以突破。

国际政治考量:

乐毅伐齐之初,便联合了多国力量。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各国利益逐渐分化。若燕军完全灭亡齐国,必然会引来其他诸侯国的不满与忌惮。

保留即墨与莒两座城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国利益,避免燕国成为众矢之的。

战略调整与收服人心:

乐毅在围城过程中,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他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政策。

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收服齐国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的抵抗意志。乐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劝降即墨与莒的守军和百姓。

三、乐毅留两座城的后果

然而,乐毅的决策并未能如他所愿。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换上骑劫。骑劫缺乏乐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结果中了田单的火牛阵计策,大败而归。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的成果几乎全部化为乌有。

乐毅留两座城的决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战争的政治与战略因素,但最终却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战争背后的复杂政治博弈,也警示后人:在军事行动中,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陆抗若存,东吴命运几何?

  在三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东吴作为三国之一,其命运始终牵动着无数历史爱好者的心。而在东吴的末期,陆抗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东吴最后的支柱。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吴最终还是在晋朝的攻势下走向了灭亡。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