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刘邦明明已经诱捕了韩信,为何没有杀了韩信?
2023-04-02 11:57:45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初期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六年,有人举报时为楚王的韩信谋反。

  汉高祖刘邦召辅佐他打天下的武将们开会,将军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派兵打韩信,坑杀韩信这个小混蛋啊。

  刘邦不置可否。

  随后,刘邦单独询问了智多星陈平,陈平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建议刘邦伪游云梦,而后诱捕韩信。

  刘邦照做。

  不过很奇怪,面对谋反这样的大罪,刘邦并没有选择杀掉韩信,反而在把韩信带到洛阳之后,就赦免了韩信的罪行,并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是韩信的家乡。

  为什么明明已经诱捕了韩信,刘邦却没有选择杀掉韩信呢?

  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韩信谋反的证据不足。

  当时的韩信,的确是想过谋反,但最后还是压制住了谋反的念头,并且为了讨好汉高祖刘邦,主动杀掉了好友钟离眜。

  韩信做梦也没想到,当他捧着钟离眜的人头,出现在刘邦面前,等待他韩信的,却是手握兵器和绳索的武士。

  刘邦诱捕并没有真正造反的韩信,于韩信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刘邦也深知这一点。

  历史记载中的刘邦,并非一个依据个人喜好而为所欲为的帝王,他没有因为个人好恶而杀掉背叛过他的雍齿,也没理由杀掉并没有真正谋反过的韩信。

  另一个原因在于,当时的刘邦,刚刚登上帝位一年,是否能安稳地坐在皇帝的位子上,刘邦并不清楚。

  这时候的刘邦,必须克制自己,坚决不能走项羽走过的老路,对自己不满的诸侯王杀伐决断,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诸侯王的恐慌,从而使其他诸侯效仿他刘邦当年的样子,起兵谋反。

  也就是说,如何处置韩信,刘邦必须为长远计。

  经过慎重的考虑,刘邦认为韩信的确有搅动天下的能力,但只要把留在身边,韩信纵有天大的能耐,也没机会翻起风浪,所以刘邦并没有选择杀掉韩信,而是封韩信为淮阴侯,并把韩信留在京城。

  可以说,韩信这样做,具备很好的示范效应,其他诸侯王看到了刘邦的仁慈,吴芮彭越、英布、卢绾、张敖等异姓诸侯王会认为,韩信已被诱捕,还能保住性命,而且还可以做侯,足见刘邦跟项羽的不同。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