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蒯通教唆韩信背叛刘邦,为何刘邦赦免了他?
2023-03-28 10:18:27

  蒯通是秦末汉初时期的辩士,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蒯通的事迹,在《史记》中被分散在《陈涉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篇章中,在《汉书》里却被合成一篇以蒯通为中心的人物传记。

  蒯通其人,早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便已崭露头角,后来在诸侯争霸中没了踪迹,直到韩信率汉军攻入赵地,蒯通再次出现,蒯通的这次出现,则从之前的边缘角色转变为十分重要的大配角,成为韩信的智囊之一。

  正是蒯通的出现,才使韩信擅自发兵偷袭齐国,抢了儒生郦食其的功劳,致使郦食其被齐国田氏烹杀,而后,韩信被刘邦立为齐王,蒯通则三番五次地教韩信背叛刘邦,自立门户,三分天下,韩信左思右想,认为蒯通的计策可行性较低,便婉拒了蒯通,蒯通则开始装疯卖傻,一直留在齐地,直到韩信被杀前,供出蒯通撺掇韩信谋反之事,蒯通方才被捕。

  然而,面对一个教导韩信抢功、谋反并致重臣郦食其被虐杀的蒯通,刘邦却没有处置,反而把蒯通放了,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刘邦老糊涂了吗?

  刘邦本来是要杀蒯通的,但被蒯通的一番话给打动了,认为蒯通言之有理,便把蒯通给放了。

  蒯通是怎么说服刘邦的呢?

  蒯通为什么能说服刘邦呢?

  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蒯通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秦失其鹿,天下英雄,有能者得之。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不用讲什么君臣名分,而是靠实力说话。

  这一层意思,戳到了刘邦痛处。

  如果完全讲君臣名分,刘邦原本只是沛县一亭长,怎么能自号沛公呢?刘邦自号沛公之后又曾追随项梁,项梁身死定陶又追随楚怀王,后来被项羽立为汉王,然后把项羽从霸王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这样的一个刘邦,分明就是靠实力而不是靠名分走上帝王宝座的。

  第二层,虽然英雄并起,但英雄也都有着自己的势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自己就是绝对的君主,其他人就是绝对的臣子,这个绝对的君主只能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过了这个势力范围,就不是绝对的君主了。

  蒯通教韩信抢功、自立时,蒯通是韩信的臣子,而非刘邦的臣子,蒯通只需忠于韩信,无需忠于刘邦,正如萧何需忠于刘邦无需忠于项梁、项羽、楚怀王一样。如果刘邦肯定萧何的忠心,也就必须肯定蒯通的忠心。

  第三层,对手是杀不光的,只能靠武力和德行来使对手臣服。

  纵使刘邦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天底下就没有想把刘邦拉下马的人吗?有,而且很多,但刘邦能把所有想把刘邦拉下马的人屠杀干净吗?不能。

  这是刘邦作为帝王所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即如何使自己更安稳更长久地坐稳皇帝的宝座,答案是慎用刑罚,尽量用武力无威慑、用德行去感化,使别人对其又惧又敬。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