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当年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将领分别都有谁?最后结局如何?其实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共有十名心腹将领,史称玄武门十大将,他们对于李世民来说就是开国功臣,下场有的不错,有的则令人唏嘘。
李世民的发小兼大舅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大唐开国功臣中就属长孙无忌最了解李世民,两人情同兄弟也是知己好友。
其实长孙无忌出身于隋朝将门之家,其父长孙晟是隋朝名将,其母是北齐皇室乐安王高劢之女,不过在长孙无忌幼年时就父母双亡,他和妹妹自幼都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在隋朝时高士廉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同朝共事,两家走动也比较近,因此长孙无忌自幼就与李世民相识。因此成年后长孙无忌就把妹妹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的妹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长孙皇后,所以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发小好友也是他的大舅哥。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就是长孙无忌和另外两名谋臣房玄龄、杜如晦,最初李世民不同意杀兄杀弟,在是否发动玄武门之变上李世民比较犹豫,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你当不当皇帝无所谓,但你得为你的部下着想,这么多人为了保你已经把太子和齐王得罪透了,将来如果太子继承皇位,我们这些人都将死无全尸。”
长孙无忌这一番话坚定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决心,后来长孙无忌不仅帮李世民谋划如何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的当天,长孙无忌又陪着李世民到现场参与了整个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之后特意让长孙无忌监修国史,因此玄武门之变的很多历史真相都被长孙无忌掩饰了下去。可以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后来李世民搞评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就被列为第一功臣。
在李世民时代长孙无忌是最受器重和信任的重臣,李世民临终时将儿子唐高宗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由此长孙无忌也就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辅佐外甥李治继位。
到了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权倾一时,而他也逐渐开始排斥异己。
李世民的第三子吴王李恪英武果断,曾经很受李世民钟爱,李世民曾一度打算废李治改立李恪为太子,由于李恪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因此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李世民改立李恪为太子,最终力保李治继位。
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担心李恪的英武威胁到李治的皇位,于是他借着房玄龄之子房遗爱谋反案把李恪牵扯进来,最终李恪被长孙无忌以唐高宗的名义赐死。
除了整死李恪之外,长孙无忌还借着房遗爱谋反案把与自己不和的能征善战的江夏王李道宗和李世民的妹夫驸马执失思力也牵扯进来,将二人罢官流放。李恪被赐死,李道宗和执失思力被流放,这些李唐皇室中比较有能力的人全部被长孙无忌排斥异己而打击掉,最终却便宜了李治的皇后女皇武则天,间接导致了武则天后来掌权,李唐皇室无人能制止。
不过长孙无忌后来也遭到了报应,他极力反对李治册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武则天的记恨,武则天掌权之后就用一系列的手段整得长孙无忌被罢官流放赐死,不过李治特意命长孙无忌死后陪葬李世民的昭陵,也算是保全了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君臣情谊。
多次在战场上救过李世民的勇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也是对李世民最为忠心的战将,在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柏壁之战中大破军阀刘武周时,尉迟敬德就归顺了李世民,此后尉迟敬德因为骁勇,一直作为李世民的天策府心腹大将。
虽然尉迟敬德是一介武将,不善谋略,可是他极为勇敢忠诚,在战场上多次勇救李世民。当年李世民攻打洛阳军阀王世充时,李世民单枪匹马到前线刺探军情,被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发现,单雄信一路追杀李世民,幸亏尉迟敬德出现,击退了单雄信救下了李世民,像这种战场上勇救李世民的事情,尉迟敬德可是没少干。
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位时期,李建成特意派人给尉迟敬德送去了一马车的黄金,想收买尉迟敬德为己所用,可是尉迟敬德面对金钱诱惑却丝毫没有动心,直接把黄金退了回去,并把此事报告给了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极为信任和喜爱。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当先射死了大哥李建成,但是他的弟弟李元吉却趁乱逃跑了,他在后面紧追李元吉不舍,结果半道他骑的马被树木扳倒,他从马上摔了下来,李元吉反身回来就想杀了他,这时候幸亏尉迟敬德及时赶了过来一箭射死了李元吉才救下了李世民。
李建成的部下薛万彻和冯立等人率兵攻打玄武门,又是尉迟敬德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带兵向李渊逼宫,迫使李渊决定让位给李世民,并下圣旨解散薛万彻和冯立等人统率的东宫军队。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居功至伟,算是头号功臣,后来他又跟随大唐战神李靖攻灭了东突厥,因此后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他排名第七。
可是后来尉迟敬德却逐渐居功自傲,在朝堂上不仅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不和,他还经常在李世民面前说这些人的坏话,揭露他们的短处,甚至还当着李世民的面殴打江夏王李道宗。
因此很多朝臣都很反感尉迟敬德,对他的诬告也很多,不止一次有人向李世民诬告尉迟敬德蓄养死士有叛乱谋反的企图,本来李世民不信,但是次数多了李世民也就动摇了,召尉迟敬德前来对质。
尉迟敬德什么话都没说,默默地脱掉衣服让李世民看,当年在战场上他为了救李世民落下的伤疤,李世民看后痛哭流涕,赶紧向他赔礼道歉,表示自己不该怀疑他。
但是尉迟敬德总这么居功自傲,李世民逐渐也对他有些不满,不过李世民对他还是比较温和的。最后李世民召见他,以汉高祖刘邦诛杀大将韩信和彭越的事情警告他,并对他说:“我之前认为汉高祖杀戮功臣过重,现在看到你做了高官之后如此的居功自傲,狂妄不法,我才明白汉高祖的苦衷,希望你不要逼我做汉高祖,让我背上杀戮功臣的恶名。”
李世民这一番的警告果然很有效,尉迟敬德吓得一身冷汗,从此之后尉迟敬德极为收敛,在李世民执政后期,尉迟敬德索性养老退休。而退休之后的他从此不再过问任何政务,也谢绝与其他官员往来,整日在家中痴迷于道教的丹药之术。
此后尉迟敬德一直退休居家长达十六年,在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时,尉迟敬德病逝,享年74岁,在那个时代算是高寿善终,死后唐高宗特意命尉迟敬德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武将中,尉迟敬德绝对算是结局最好的武将之一了,毕竟以他当初的居功自傲的态度来说,换成皇帝是汉高祖刘邦或者明太祖朱元璋的话,他早就被砍头了,幸亏遇到了不喜欢诛戮功臣宿将的李世民,经过李世民的警告之后,他也终于能醒悟收敛,最终才能高寿善终。
被杀掉的功臣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初开国功臣,他也是被李世民整死的为数不多的功臣之一。早年的侯君集就是一个地痞无赖,为人办事比较浮夸,很不靠谱,文的武的都不行,不过他的嘴很伶俐,能说会道,因此被李世民所赏识而选入了天策府,后来通过李世民的精心培养,侯君集逐渐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
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率领天策府的玄甲兵在外廷接应尉迟敬德,他协助尉迟敬德带领玄甲兵很快的控制住了李渊以及一众忠于李渊的心腹重臣,这才使得李世民最终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侯君集又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并大破吐谷浑,后来侯君集还单独统兵攻灭了高昌国,所以他的功劳可不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七名。
可是在攻灭高昌时,侯君集假公济私侵吞了高昌国的财宝,还纵容部下肆意劫掠高昌百姓,因此回师长安之后侯君集就受到御史弹劾被捕入狱,李世民念他功劳比较大,所以特意赦免了他。
出狱之后的侯君集并没有感谢李世民赦免了他,反而十分怨恨李世民没有封赏他攻灭高昌的功劳。
后来由于李世民过度喜爱嫡次子魏王李泰,因此使得太子李承乾感觉到了危机,李承乾认为自己早晚会被李世民废掉。正好李承乾的东宫属官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因此李承乾就与侯君集勾连在了一起,李承乾向侯君集寻求自保之道。
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侯君集立刻就来了兴致,他建议李承乾再发动一个玄武门之变,比李世民退位,赶紧提前继位就好了。
不过李承乾和侯君集的谋划很快就被李世民有所察觉,李世民最先拘审了贺兰楚石,为求自保,贺兰楚石主动交代了李承乾与侯君集的谋划,就这样李承乾和侯君集就彻底败露。
事发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侯君集则被定为死罪。李世民不忍处死侯君集,因此在朝会上向朝臣们求情赦免侯君集,结果朝臣们全部都劝说李世民诛杀侯君集,于是李世民含泪批准了侯君集的死刑,但是李世民要求一定要给侯君集留全尸。
按照唐朝的律法,谋反叛乱者是要被处以凌迟处死的酷刑,同时也要株连家族,李世民坚持要让侯君集留全尸,并要保全侯君集的妻子儿女。因此最终侯君集被赐自尽,他的妻子儿女也只被流放岭南。
虽然李世民在历史上算是很少诛杀功臣的皇帝,但是侯君集完全是自寻死路,所以也就成了被李世民诛杀的少数功臣之一。而且看李世民对侯君集及其家人的处理结果,也能看出来他算是对功臣比较念旧的皇帝了,如果把侯君集的罪过换到刘邦或者朱元璋时代,恐怕他和他的家人都会死得很惨了。
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张公谨
张公谨本是洛阳军阀王世充的部属,李世民大破王世充时,张公谨投降唐朝,获得了李世民的赏识,被选入天策府,成为李世民的幕僚。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还很担忧能否成功,就想通过占卜来决定是否发动玄武门之变,当时张公谨从外而入,直接将占卜的龟壳抢过来扔在地上,并对李世民说道:“占卜是为决定疑难之事,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能够停止行动吗?”
张公谨的一番话彻底让李世民醒悟,坚定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决心。在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和冯立率领东宫军队攻打玄武门,眼看玄武门攻破在即,由于张公谨臂力过人,他一人用胳膊顶住玄武门,暂时挡住了薛万彻和冯立等人的攻势,为尉迟敬德和侯君集率领玄甲兵向李渊逼宫创造了有利时间。
李世民登基之后,张公谨又作为武将跟随李靖攻灭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因此张公谨被封为郯国公,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八名。张公谨不仅能统军打仗,文才还能治理城市,他被李世民任命为襄州都督,负责治理襄阳地区,在任期间他为官清廉,还能为百姓伸张公理,在襄阳地区深得百姓爱戴和拥护。
在贞观六年(632年)时,张公谨在襄州都督任上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39岁。李世民得知后十分悲痛,亲自跑到郊外向着张公谨去世的方向哭祭。
戍守边疆的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王世充的亲兵护卫首领,王世充被攻灭后,刘师立本应被杀,李世民赦免了他,并将他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兵护卫首领。
此后刘师立一直作为李世民的亲兵护卫首领不立其左右,玄武门之变时刘师立也一直护卫着李世民,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刘师立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
之后李世民还破格提拔刘师立出镇一方,任命他为岐州都督,唐朝的岐州是现今陕西凤翔一带,在当时属于是边境,要负责防御吐谷浑和党项族的入侵,因此刘师立就从李世民的亲卫首领变成了戍守边境的将军,多次率军抵御吐谷浑和党项犯边。
贞观十四年(640年)刘师立去世,整体来说结局算是很不错的了。
江湖豪侠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年轻的时候是长安一带的江湖豪侠,性格豪爽仗义,纠结一些闲散之人横行长安,后来被隋朝招为骁果护卫,李渊起兵攻入长安之后,公孙武达投降了李渊。
后来李世民看中了公孙武达把他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卫,此后公孙武达就作为亲卫一直陪着李世民征战沙场,在李世民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隋末群雄时,公孙武达都在战场上救过他,尤其是柏壁之战时,公孙武达在战场上拼命死战击退了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发动的攻势,才救下了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公孙武达作为李世民的亲卫自然要在身边护卫,李世民登基后公孙武达也成了出镇一方的大将,也曾参与征讨东突厥,不过后来还是被调回长安出任右武卫大将军,最后公孙武达以右武卫大将军的身份在唐高宗永徽年间病逝,唐高宗下旨赐他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壮烈牺牲的独孤彦云
独孤家族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门阀家族,独孤彦云就是出身于独孤家族,不过他的祖父独孤屯本不姓独孤而是姓李,是北周名将独孤信的家臣,因此被赐姓为独孤。
独孤信生了三个女儿都先后成为皇后,其中一个女儿正是唐高祖李渊的生母,被李渊追谥为元贞皇后。所以李氏家族和独孤家族世代都交好,李渊攻占长安之后,独孤彦云就投靠过来,被李世民所赏识选入天策府,后来就跟随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之后独孤彦云被封为幽州都督,本来可以安享富贵了,可是很快东突厥颉利可汗进犯长安,独孤彦云参与了长安保卫战,在与东突厥的战斗中独孤彦云在战场上奋勇牺牲。
当时李世民对独孤彦云之死十分悲痛,后来他十分怀念独孤彦云跟随自己征战沙场多年劳苦功高,本应安享富贵时,却为了抵御东突厥而牺牲,因此李世民就把最喜爱的十四女安康公主下嫁给独孤彦云之子独孤谋,独孤彦云后来在唐高宗时期也陪葬于李世民的昭陵。
皇家保镖杜君绰
最初杜君绰是隋末的一支起义军首领,李渊攻入长安之后,杜君绰投降了唐朝,被李世民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卫。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杜君绰成为左监门中郎将,负责玄武门的守卫工作,能把玄武门交给杜君绰把守,可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此后杜君绰在李世民时期一直作为禁卫军将领负责宫廷安保工作,说白了杜君绰就是皇家保镖首领。
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开国名将逐渐老死凋零,于是唐高宗征高丽的时候启用杜君绰为辽东道经略大使,全权负责征讨高丽的战斗。虽然杜君绰常年作为禁卫军将领负责宫廷守卫,很少亲临一线战场,但是指挥能力还是在的,在杜君绰的指挥下,唐朝军队很快击溃了高丽权臣泉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所部军队,杜君绰斩杀高丽士兵三万余人班师回朝。
晚年杜君绰被唐高宗任命为左戎卫大将军继续负责宫廷安保工作,龙朔二年(662年)杜君绰去世,终年61岁,唐高宗下旨让杜君绰陪葬昭陵。
参与太原起兵的郑仁泰
郑仁泰在16岁时就投靠李渊参与太原起兵,当时他与李世民年纪相仿,两人关系比较亲近,因此他就被李世民调到了天策府,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亲卫。
虽然郑仁泰是李世民的心腹,可他在李世民时期官职地位并不高,主要就是负责统领禁卫军。到了唐高宗时期,郑仁泰就成了老将,被委以重任,郑仁泰被唐高宗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兼铁勒道行军大总管,一代名将薛仁贵为副总管,郑仁泰和薛仁贵联手大破铁勒九部十余万人,打得铁勒一蹶不振。
此后郑仁泰就成了戍边名将,以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一直为大唐戍卫边境,龙朔三年(663年)郑仁泰在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任上病逝,终年63岁,唐高宗赐他陪葬昭陵。
史书中对郑仁泰在李世民时代记载并不多,这就是由于李世民时代唐朝开国名将太多了,将星云集,凸显不出郑仁泰,到了唐高宗时代,郑仁泰才凭借资历老获得重用并展现自身的才能,为大唐开疆拓土,戍卫边境。
大盗出身的李孟尝
李孟尝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赵郡李氏,可是在他父亲这一辈家族就开始没落,而李孟尝青年时期正好赶上隋末农民大起义,因此李孟尝就跑到山里当了强盗,成为河北地区有名的巨盗。
不久李孟尝投奔了另一伙实力更强的大盗头目王君廓,而王君廓后来转投瓦岗军,李孟尝跟着投了瓦岗军,再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破,王君廓就投降了唐朝,李孟尝也就跟着王君廓投降了唐朝。
归顺唐朝之后,李孟尝被李世民看中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卫,从此之后李孟尝一直是负责李世民身边安保工作的保镖首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李孟尝和杜君绰、郑仁泰一样都是禁卫军将领,负责统领宫廷禁卫军管理宫廷治安。
唐高宗时期,唐高宗对李孟尝很是信任,唐高宗离京外出巡幸时,都会让李孟尝为长安留守护卫都城长安。
乾丰元年(666年),李孟尝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唐高宗赐他陪葬昭陵。
写在最后
总得来说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名将领结局都还不错,除了侯君集是自寻死路之外,其他人都没有落得功臣的兔死狗烹命运,并且绝大多数人都能在死后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能善待这些功臣,也展现了李世民作为皇帝的温情一面,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善待开国功臣的,这也说明了李世民算是一个比较重感情念旧情的皇帝。
皇帝的特性就注定了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李世民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能与功臣共富贵的皇帝,虽然他对待父亲、兄弟、侄子有些残忍,但他对待功臣还是比较温情的。
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起,至1368年末帝妥懽帖睦尔退位止,**历经了15位皇帝*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军事才能,从平凡走向伟大,石勒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作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皇后和嫔妃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下直系后代。其中,曹皇后作为北宋仁宗的正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杨贵妃作为唐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其传奇的一生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详情
在历史记载中,曹丕对待曹操的妻妾的方式引起了诸多争议和非议。曹操逝世后,根据史料记载,曹丕并没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详情
朱允炆,明朝末年的皇帝,其在位期间的历史被称为南明。他的命运多舛,最终下落成谜,成为了历史学者和详情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这三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不仅是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曹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他不仅文才横溢,更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详情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曾经存在着一个强盛的帝国——贵霜帝国。这个帝国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详情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这些众多的姓氏中,袁姓以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统一六国的壮举闻名于世。然而,在他背后,有一位女性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她详情
在清朝乾隆年间,两位官员的名字格外显眼:一位是权势滔天的和珅,另一位则是才华横溢的纪晓岚。他们的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开国皇帝以非凡的个人能力和时代机遇,分别建立了两个强盛的朝代—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政治家不仅在政治上留下卓越成就,还在文学领域展现出非凡才华。张九龄正是其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昏君一词常被用以形容那些无能、残暴或荒淫失政的帝王。然而,在众多朝代中,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德行的根本。历代以来,无数的故事传颂着孝顺的精神,其中《二十四孝》是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白娘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她通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女蛇妖,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感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起,至1368年末帝妥懽帖睦尔退位止,**历经了15位皇帝**。以下是元朝各位皇帝的简要信息: 1. **元太祖铁木真**: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铁木真在位期间奠定了蒙古帝国的基础,并在1206年至1227年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