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规模庞大的诸侯国叛乱,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七国之乱”身为诱因虽然是汉景帝采纳《削藩策》大举削藩,但究其源头,却是刘邦所推行的“郡国并行制”。那么,从刘邦分封九大刘姓诸王作为皇室屏障,到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矛盾的全面爆发,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从汉高祖到汉文帝,朝廷与诸侯渐行渐远
早在“楚汉相争”时,刘邦迫于形势,答应不少人分封为王,而在消灭项羽建立西汉后,迫于当时的形势,包括权力架构、官员选拔机制等因素的限制,在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后,刘邦被迫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直接统治区域实行郡县制,在无法实现的区域分封异姓王。
汉初“郡国并行制”形势
然而,由于这些诸侯王各怀鬼胎,再加上统辖区域广大,且拥有独立军队,对中央朝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刘邦晚年将大部分异姓诸侯全部消灭,但由于中央朝廷无力治理庞大的帝国,再加上当时朝中功勋集团势力庞大,刘邦便又分封了自己的七个儿子和以及弟弟刘交和侄子刘濞为诸侯王,使其成为皇室屏障,并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不王”,史称“同姓九王”。
刘邦在世时,由于皇帝与诸侯王们的血缘关系亲近,因此倒也没有出什么乱子,然而随着刘邦去世,吕后执掌朝政大权,由于吕后大力扶持吕氏集团,打破“非刘氏不王”的约定,分封吕氏为王,并对刘姓诸侯王极力压制,导致诸侯王与中央朝廷的关系渐行渐远。
吕后时诸侯王形势
这些诸侯王虽然名义上仍归朝廷统辖,但他们不仅拥有独立的经济权,而且封国内可以自行任命官员,甚至还拥有独立武装,俨然一个个国中之国。
吕后去世之后,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也暗约其兄齐王刘襄领兵入关,诛灭吕氏的同时夺取帝位,刘襄遂杀反对起兵的齐相召平,诈夺琅琊王刘泽兵权,兼并琅琊国,又进攻济川国,之后率领大军西进。
朝廷方面得知消息后,派大将军灌婴率领大军吞并荥阳,而在长安方面,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奋起发难,诛灭吕氏集团,并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诸吕之乱”。被堵在荥阳以东的刘襄,失去起兵口实,这才无奈退兵。
“诸吕之乱”后,代王刘恒即位为帝,而汉惠帝刘盈诸子则被杀光。刘恒毕竟是以庶子身份即位,本就很难获得诸侯们的认同,再加上血脉关系的疏远。实际上,在汉文帝时期,朝廷与地方诸侯的关系,已经逐渐疏远。
汉文帝意识到威胁,但无力解决诸侯王
汉文帝即位之初,他所面临的局面极为复杂,而他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势力庞大的功臣集团,这些人能够消灭掌握军权的吕氏集团,便足以威胁到皇权;二是依然独立之国的诸侯集团,这点从刘章悍然出兵西进便足以让汉文帝感受到威胁。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诸侯王威胁虽大,但毕竟远在地方,对自己的皇位威胁还不算那么大,顶多算是癣疥之疾;而功勋集团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遍布朝廷重要部门,这才是心腹大患。
因此,汉文帝即位之初,虽然对于诛除吕氏的陈平和周勃给予了奖赏,但也开始动手消除功勋集团的威胁。一方面,汉文帝通过提拔寒门子弟和外戚,来发展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则通过将功勋集团驱遣回封地,防止他们相互勾连再度构成威胁。
虽然迫于内部形势,汉文帝只好暂时搁置诸侯王们的威胁,但还是有不少大臣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晁错便提出了《削藩策》,而贾谊则提出了“众建诸侯少其力”。
对于汉文帝而言,晁错的建议无疑太过激进,毕竟悍然削藩必然遭致诸侯王们的极力反弹。当时,汉文帝已经与功勋集团逐渐决裂,而在汉初轻徭薄赋的政策下,朝廷仅凭直辖地区的税收,实力并不算强,如果爆发大规模叛乱,朝廷是否有能力迅速平叛,谁也没有把握,如此一来自己的统治势必动摇。
这种局面下,汉文帝最终采纳了“众建诸侯少其力”的建议,以委婉的方式瓦解诸侯力量。
汉文帝时,他虽然意识到了诸侯王们的威胁,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选择了优先解决朝中功勋集团的威胁,对于诸侯王们,只能选择用较为怀柔的方式,重点清除其中威胁最大者,例如将威胁最大的齐国分为七国,以已故的齐王刘肥的诸子为王;又如将谋反的淮南王刘长流放蜀地。
汉景帝采纳《削藩策》,最终激发“七国之乱”
汉文帝在位二十余年,除了想方设法的稳固皇位之外,也在尽力提升朝廷的实力。当然,汉文帝瓦解诸侯王的手段虽然温和,但诸侯王们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看出了朝廷的“险恶用心”,因此双方关系更为紧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时为太子的刘启在与吴王刘濞太子刘贤下棋时,因刘贤态度不恭发生矛盾,一怒之下用棋盘砸死了刘贤。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经过汉文帝的治理,功勋集团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而朝廷实力也已经大幅度提升,因此当御史大夫晁错再度提出削藩建议后,汉景帝欣然同意,两人开始秘密谋划。
当然,汉景帝也明白,削藩必然会激发诸侯诸侯王反抗,因此当弟弟梁王刘武入京朝见时,汉景帝便透露出未来将皇位传给他的意思。毕竟,梁国不仅是拥有四十余城的大国,地理上又恰好堵在了诸侯王西进关中的必经通道上,汉景帝必须给他些信心。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在反复商议后,晁错正式上《削藩策》,上陈诸侯们的罪过,请求削减其封地,汉景帝就此开始削藩。
同年,楚王刘戊来朝,晁错趁机举报楚王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将其诛杀,汉景帝则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与此同时,汉景帝以赵王两年前有罪为由,削去河间郡;以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为由,削减其六个县。
汉景帝的削藩之举无疑在诸侯王间引发了极大震动,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吴王刘濞,秘密前往胶西,以分天下而治的承诺,换取胶西王刘昂的支持,刘昂则又联络齐地其他诸侯王共同谋叛。同时,吴王刘濞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等国,与他们相约起兵。
不久,汉景帝经过与群臣商议后,正式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鄣郡和会稽郡,吴王刘濞接到诏书后,当即诛杀吴国境内朝廷派遣的两千石以下官员,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正式起兵反叛,以汉景帝违反“国以永存,施及苗裔”的祖训为由,打起“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旗号,举兵三十余万,拉开了“七国之乱”的序幕。
“七国之乱”爆发后,中央朝廷实际上还曾爆发过一次危机,当时由于汉文帝以来与功勋集团的矛盾,功勋集团以“七国之乱”为契机迫使汉景帝妥协,竟然导致汉景帝一时间陷入无将可用的境地,晁错更是不得不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鸥和袁盎、窦婴等人更是联手逼宫,最终迫使汉景帝下令诛杀晁错,从而换取了功勋集团的支持。
正是在平息了朝廷内部矛盾后,汉景帝才顺利起用周亚夫,凭借着汉文帝二十余年来积攒的家底,以及梁王刘武的拼死抵抗,仅用三个多月,便平定了这场规模庞大的叛乱。
如上所述,从汉高祖刘邦迫于形势推行“郡国并行制”,到吕后执政时期朝廷与诸侯王渐行渐远,随着双方的利益冲突,以及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王实际上已经从曾经的皇帝屏障,变成了朝廷的威胁,而从汉文帝采用“众建诸侯少其力”策略瓦解诸侯,再到汉景帝采纳《削藩策》大举削藩,最终导致双方矛盾全面爆发,进而引发“七国之乱”。
在中国历史上,芈华和扶苏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芈华是秦始皇的宠妃,而扶苏则是秦始皇的长子。然而,关详情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变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人物因其卓越的才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侦探,其中狄仁杰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生活在唐朝武则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形象在传统史书中被详情
在明朝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徐达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和开国功臣,其一生的征战和成就构成了一段令人瞩目的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清朝历史中,皇太极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不仅以其政治才能闻名遐迩,更因一段深情的爱恋而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的生死离别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其中,曹魏的名将于禁的命运详情
苏洵,字明允,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一详情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和首位大汗。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女性人物,她们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其中,有两个同名同姓的皇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其中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便是其中之一。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号和权力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众多英雄豪杰纷纷涌现,其中刘备和赵云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家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其中,刘邦和刘彻是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和亲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通过联姻来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然而,在辽金与两宋的关系中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不仅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更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女性皇帝。她不仅成功地从皇后晋升为皇帝,还在掌权期间展现出了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精神风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其中,东汉时详情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以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而著称的人物,其中明朝的徐霞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因刺客刺杀而死亡的君王,其中吴王僚及其子庆忌的故事尤为引人深思。他们父子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清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化人和富豪。其中,详情
在古代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罗马帝国、马其顿和波斯帝国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文明之一。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文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宋江作为主要人物之一,其形象深入人心。他在故事中担任的官职——押司,详情
在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中,有许多以文人雅士的名字命名的菜肴,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艺术史中,《清明上河图》以其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了一幅不可多得的历史详情
奇门遁甲,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术语,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无数探索古老文化和玄学的爱好者。它既是中国古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许多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利禄,提升自己详情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其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本文将为您解读辛弃疾最出名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种神奇的树种,它的名字叫做帝休树。据说,吃过帝休树的人可以长生不老,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她就是孟母。她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详情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文学巨著,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直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然而,这详情
在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中,"二十四孝"是一套流传甚广的故事集,旨在弘扬孝道精神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芈华和扶苏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芈华是秦始皇的宠妃,而扶苏则是秦始皇的长子。然而,关于芈华是否是扶苏的生母,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从历史文献来看,芈华是扶苏的生母的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