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初年,曾发生了”真假李福达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中,弥勒教教主李福达阴谋反叛,遂通过结交权贵,化名张寅混入军中,意图掌控一定兵权造反,结果被主角最终化解。这虽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但该事件却并非完全虚构,其历史原型便是“真假李福达案”。
指挥使被告发为反贼,后经审理认定为诬陷
在历史上,如果说哪个民间邪教最为出名,白莲教绝对首当其冲,历史上很多民间起义,背后都有白莲教的影子。在明朝正德初年时,山西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李福达,便曾跟随王良、李钺通过白莲教教义,吸纳了大量教众。
在势力发展起来后,王良、李钺等人率领教众发动起义,但不久便在官府的围剿下宣告失败,李福达被捕后,由于不是主谋,因此并未被杀,只是被发往山丹卫(隶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充军。
后来,李福达从山丹卫逃走,改名为李午,但不久便暴露被捕,再度被发往山丹卫。不久后,李福达再度逃走,逃至陕西洛川一带,靠着早年学来的本事,继续暗中传习白莲教,一时间“远近争附,随其贫富,有献至千金者,破产也所甘心,或子女,或器物,接撞而至”。
在教众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李福达又和邵进禄、惠庆等人在陕西起事,结果再度遭遇失败,但李福达本人却下落不明。
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山西徐沟县民薛良告发太原卫指挥使张寅,言称张寅正是曾化名李午的反贼李福达,并说张寅家中的族谱系其伪造。
由于事涉官员,且是谋反大案,地方官员不敢隐瞒,连忙将案件上报,巡抚毕昭不敢怠慢,连忙亲自出面调查。后五台县报称张寅确实为该县天池都军匠户,徐沟县则证实薛良确实与张寅有仇,陕西方面则回复说李午案的人犯已经去世,已经无法帮助辨认,但根据其抄送来的案卷,根本无法将张寅与李午案联系起来。
嘉靖五年(1526年)二月,山西按察使李钰综合各方线索,认定薛良所告多属虚捏,并将结果上报新任山西巡抚江潮,江潮复审后认定了这一结论,李钰遂拟将薛良以诬告谋反罪发遣口外为民。
按理来说,案件审到这一步也就算了告一段落了,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之后由于牵扯到嘉靖初年的“大礼仪之争”,竟然导致了案情的进一步扩大。
由于事涉“大礼仪之争”,李福达案迅速扩大化
当时,张寅之子张大仁远在京城,只知道父亲被抓下狱,却不知道案子已经审结,为了搭救父亲,便跑去向武定侯郭勋求救。张寅原本乃是通过捐纳入仕,在出任指挥使后与武定侯郭勋交好,因此郭勋听说此事后,便行文山西为其诉冤。
正德皇帝去世后,由于其膝下无子,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大臣们最终拥立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即位。朱厚熜即位之后,围绕着“继统”与“继嗣”,明世宗朱厚熜与大臣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交锋,这便是嘉靖初年的“大礼仪之争”。
到嘉靖三年(1524年)时,先是内阁首辅杨廷和于正月被罢免,同年七月又发生“左顺门惨案”,由于杨慎、王元正等231位大臣(《明史》称229人)在左顺门跪地死谏,朱厚熜一怒之下将134人收监,另对五品以下180余人施以廷杖,直接当场打死17人。此事之后,君臣双方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
虽然“大礼仪之争”以嘉靖皇帝的胜利而告终,但由于这次争论不仅是宗法礼制之争,同样是皇权与阁权之争,因此当时的官员们大多站在杨廷和等内阁大臣一边,并对支持皇帝的武定侯郭勋等勋贵和张璁等新进士大夫极为仇视,而“李福达案”的扩大化也因此而起。
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时任山西巡按御史的马录收到郭勋的行文后,认为可以利用此案将郭勋扳倒,于是当即游说都御史江潮等人,将前次的审讯结果全部推翻,并将张寅作为李福达判处谋反重罪,同时与众官员上书弹劾郭勋交通妖贼李福达谋逆。
马录等人的奏疏送抵京城后,顿时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给事中张逵和都察院一众官员纷纷弹劾郭勋,因“大礼仪之争”而分为两派的官员,在朝堂上再次吵成一团。不明真相的嘉靖帝也不敢轻易决断,只得下令锦衣卫将相关人等押赴京城,交由三司会审。
皇帝亲自主审查明真相,大量官员因此案被处理
嘉靖六年(1527年)二月二十二日,以刑部尚书颜颐寿为首的三法司在京畿道审讯张寅案,虽然始终无法取得统一的供词,但由于立场问题,颜颐寿等人赞同马录之说。不过,这个结果并不能令嘉靖满意,嘉靖帝下令让三法司继续细细审理。
三月二十六日,三法司再度审讯此案,事后颜颐寿向皇帝汇报,仍然表示支持马录之说,但嘉靖帝仍然不满意。嘉靖表示,不是自己有意偏袒保护,只是你们的审讯和先前毕昭等人的审讯结果差异太大,并称等到自己斋祀完毕,便要亲自审讯此案。
大学士杨一清闻言,连忙上前劝解,表示此事何须劳动皇帝大驾,只要颜颐寿等人细细查问,必定能够查清真相。
四月四日,颜颐寿等人接着审,颜颐寿等人认为如果继续如同前次那样汇报,必然还是过不了皇帝那关,于是他们改拟张寅为妖言罪,依律当斩,其子张大仁、张大义等不在连坐之列。
嘉靖帝拿到审讯结果大怒,表示“死刑大狱不可轻有出入”,直接对着颜颐寿等人就是一顿臭骂,“你们之前偏听偏信,轻易便给人判处谋反重罪,如今不见实证又改拟妖言罪,就算改判却又追究薛良的污蔑之罪。”
出于对颜颐寿等人的失望,嘉靖帝直接下令召原本审理此案的毕昭、李珏、李璋、江潮等人入京当面对质。
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初三,在毕昭等人赶赴京城后,嘉靖帝直接下令让颜颐寿等人当廷审讯,结果毕昭等人皆表示,此案乃是因为薛良与张寅有仇,这才“将李午妄作李福达,李福达妄作张寅,并无聚众谋反,惑众称乱等情”,而此前指认张寅为李午的石文举等人则一致承认“误认张寅即系李五”。
对于这个审讯结果,嘉靖皇帝大怒,并于八月初五下令让桂萼摄刑部、张璁摄都察院、方献夫摄大理事,继续审讯张寅案,务必查清冤案详情,并追责制造冤案的官员。
经过桂萼的调查,最终查明此案中除少数官员疏忽失职外,其他人均属有意罗织罪名,意图构陷武定侯郭勋,例如人证韩良相和李景全本不知张寅是李福达,乃是在山西布政司承差胡针的指使下才这么说的;又如曾经见过李午的石文举,他明知道张寅不是李午,乃是在知州杜蕙的指使下强行指认的。
最终,根据查获的证据,桂萼等人拟定判决:举报人薛良因诬告罪判处秋决,巡按御史马录、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珏、按察司金事章伦、署都指挥金事马豸等因“官司故入人死罪”判处徒刑四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聂贤、大理寺左少卿徐文华、刑部尚书颜颐寿、左侍郎王启、察院右都御史刘文庄、大理寺卿汤沐、右少卿顾怭、左寺丞汪渊等因查案不实判徒刑四年,人证韩良相、石文举因故意行伪证判杖一百、徒三年,山西巡抚江潮因复核过失判杖八十、徒两年。
桂萼等人的题本上呈后,嘉靖帝批准了对于大多数官员的量刑,但却要求加重对山西官员们的惩罚,原本打算以“奸党罪”定马录等人死罪,后经桂萼等人劝谏,才决定改判巡按御史马录、大理寺少卿徐文华、御史程启充、给事中刘琦和张逵等人流放。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