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是现实版的韦小宝,能力很大,辅佐康熙智擒鳌拜、勇平三藩、力收台湾,在征伐噶尔丹战场上再立新功,并且他还是康熙帝的岳叔,那么为什么康熙还要降诏赐死他?
康熙帝妙计捉鳌拜、索额图智勇立大功
1636年,索额图出生在清朝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拥有满清正黄旗的高贵血统。
索额图是清朝名臣索尼的第三子,因此被人称为“三眼索相”,由于二哥夭折早逝,史书直接将索额图称呼为第二子。
《清史稿》记载,“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第二子。”
康熙帝出生在1654年,也就是说,索额图在年龄上要比康熙大18岁。
说到索额图,绕不开他的父亲索尼。
1661年,顺治帝病重难治,在临终之前决定将皇位传给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顺治帝幼年登基,饱受摄政王多尔衮的压迫,他不想让玄烨重走老路,于是任命四位忠心耿耿的托孤大臣,意图让他们相互牵制,保障皇权能够掌握在康熙手中。
顺治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事情总是偏离美好的预期,顺治帝的计划同样落空。
1667年,在顺治帝去世的第6年,位居首辅的索尼去世,而“最末辅臣”鳌拜的权力欲逐渐膨胀,在清廷培养党羽大臣,甚至不把幼年康熙放在眼里。
后来,鳌拜忽略康熙的旨意,诬陷第二辅臣苏克萨哈犯下“24宗罪”,硬是以绞刑处死苏克萨哈。
最后,鳌拜通过威胁、利诱的方法,将第三辅臣遏必隆收归麾下,至此清廷处在鳌拜的控制下。
由于鳌拜骄横跋扈,也有不少朝臣上书参奏,鳌拜得知后,故意装病不上朝,以此试探康熙的态度,康熙尚未亲政,虽然深知鳌拜荼毒朝野,但也只能委屈求全,亲自到鳌拜府邸探望“病情”,勉励鳌拜上朝议事。
康熙虽年少,却有大志向,深知必须拔掉“祸害”,但是鳌拜掌管朝廷40万兵马,培植的亲信遍布朝野,想要除掉鳌拜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康熙想到一个人,一定能够帮助自己,他就是索额图。
在康熙登基初期,索额图凭借索尼的关系,在宫廷中担任侍卫,于是将索额图提拔为吏部右侍郎,主动向索额图降恩示好。
不久之后,索额图就接到康熙诏令,要求他入宫面圣,不用汇报工作,只需要陪着皇帝下棋。
这是康熙试探索额图的办法,同时也能躲避鳌拜眼线,就是在棋盘上这样频繁接触,康熙认定索额图值得信任,索额图也甘愿誓死报效康熙,两人的互信关系正式建立。
1669年5月,索额图被康熙降职,从吏部右侍郎变成皇宫一等侍卫。按照康熙的计划,索额图精心挑选10余位宗亲子弟,以摔跤表演为借口,暗中帮助康熙训练少年勇士。
等时机成熟,康熙分批给鳌拜的亲信指派任务离京,随后在皇宫召见鳌拜,由于鳌拜横行霸道、无所顾忌,完全没想到康熙会“埋伏”自己,结果在武英殿被摔倒在地,失去人身自由。
在勇擒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居功至伟,康熙从此夺回朝政大权,逮捕惩治鳌拜党羽。
历史上索额图的功劳被小说中的韦小宝抢走了,反倒成为韦小宝的“替身”。
康熙帝没有亏待索额图,任命他为国史院大学士,这是正一品的官职,相当于是破格越级提拔。
仅仅半年后,即1670年,康熙决定恢复内阁,34岁的索额图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还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成为康熙时期货真价实的权臣。
裁撤三藩先预警、忠君护国化危局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奏康熙,大意是年老体衰请求告老还乡,但是尚可喜提出要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言外之意是,将平南王的权力传给儿子。
《清史稿》记载,“平南王尚可喜请老,请以其子之信嗣封镇粤。”
这份奏章瞬间点燃了康熙隐忍已久的怒火,不仅是平南王尚可喜,还有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全部都凭借手握重兵,不断向朝廷施压,康熙无论如何也忍不下这口气。
关于是否撤藩,康熙帝让朝臣发表观点,意想不到的是,索额图首先站出来反对撤藩,他的理由很简单,现在撤藩必定会逼反三藩,唯有慢慢削弱三藩实力才是上策。
刚满20岁的康熙帝正值意气风发阶段,他认为三藩不臣之心蓄谋已久,即便现在不撤藩,将来他们也会谋反,不如趁早撤藩,还能掌握主动权。
《清史稿·吴三桂传》记载,“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1673年7月,吴三桂假意上奏主动请求撤藩,康熙欣然同意。11月,吴三桂便在云南举兵起义,喊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吴三桂当年引清兵入关,如今怎么好意思再说恢复明朝。
《清史稿》记载,“吴三桂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1674年,吴三桂已经占领湖南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吴三桂还积极鼓动其他人反抗清朝统治,比如广西的孙延龄、四川的罗森、福建的耿精忠、陕西的王辅臣、广东的尚之信等。
在吴三桂起兵的短短数月时间里,清朝已经相继陷落6个省份,然而清廷派出的八旗军队连战连败。此时,康熙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萌生主动退位的想法,满足三藩要求罢兵息战。
在康熙帝讨论撤藩之际,索额图率先发出警示,没有被采纳;在康熙面对谋反的绝望之际,索额图再一次选择支持康熙,积极制定措施挽救战场败局。
索额图根据康熙帝削藩的坚定决心,建议采用“边打边抚”的政策,集中优势兵力对抗吴三桂,对待其他谋反者以安抚招降为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分解叛军。
此外,康熙帝还主动启用汉族将领和汉人军队,在平定三藩的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去世,意味着“三藩之乱”的终结日已经不远了。
康熙帝历经艰险彻底掌控江山社稷,对于索额图的功劳也非常清楚,康熙帝甚至有点佩服索额图的眼光和谋略。
据传说,在平定三藩之乱时,索额图夜以继日地工作,吴三桂曾派刺客来杀索额图,但是刺客看到索额图深夜不停地处理军务,认为索额图是造福万民的好官,于是主动向索额图交代刺杀计划。
宦海浮沉贪权势、大清罪人落帷幕
随着康熙帝的宠信度日渐增加,索额图对权力的贪恋也与日俱增,朝臣中溜须拍马之辈就像苍蝇围着索额图。
在历朝历代中,当朝红人身边总会依附很多官员,索额图身边的利益共同体也越来越多,朝廷上逐渐有了“索党”的说法。
康熙帝对权术的理解和运用是出神入化的,在朝堂上还有纳兰明珠深受重用,成为牵制索额图的重量级人物,当时的清廷,朝堂官员要么是索额图的人,要么是明珠的人,很有有骑墙派单独生存。
1680年,索额图感觉到康熙帝有戒备心,于是主动上书请求辞去官职、回家养病。
康熙帝并没有准许,反而降旨夸赞索额图“勤敏练达”,将索额图任命为内大臣,不久之后,康熙帝又授命索额图为议政大臣。
《清史稿》记载,“十九年八月,以病乞解任,上优旨奖其“勤敏练达,用兵以来,赞画机宜”,改命为内大臣。寻授议政大臣。”
在这里,康熙帝并没有降罪索额图,可以看做是康熙故意警示索额图,对他仍然委以重任。
很显然,在康熙帝眼中,索额图并没有收敛行为,到了1683年,康熙直接对议政王大臣说索额图的三项罪过。
第一件事是索额图的弟弟心裕向来懒惰,多次“翘班”,康熙命索额图去处理此事,结果索额图仅仅罚俸一年,康熙帝认为索额图偏袒弟弟。
第二件事是索额图的另一位弟弟法保,也是由于懒惰被革职,但是仍然不思悔改,整日沉湎骑射玩乐,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第三件事是关于索额图自身的,康熙帝认为索额图自恃拥有家财万贯,逐渐纵横跋扈。
既然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有罪,自然要惩罚一番,索额图的两位弟弟革除部分官职和爵位待遇,而索额图被革掉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只留下佐领官职。
《清史稿》记载,“以心裕等嬾惰骄纵,责索额图弗能教,夺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但任佐领,并夺法保一等公。”
从康熙帝的理由来看,可以说非常“勉强”,因为前两项都是索额图亲属的事,并且当时八旗子弟沉湎于吃喝玩乐的不计其数,为何单单抓住索额图的家属不放呢?很显然是康熙故意这样做的。
索额图被贬谪,不仅关系到索氏家族的命运荣辱,而且对宫廷皇权产生极大影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也是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而赫舍里氏便是索额图大哥的女儿,也就是说,索额图是康熙帝的岳叔。
赫舍里氏为康熙生育了嫡次子胤礽,后来被封为皇太子。正是由于这层关系,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坚定支持者,而索额图在被贬谪两年后,太子胤礽的势力迅速下降,康熙帝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决定再次启用索额图。
在1690年至1697年期间,康熙帝指挥清军平定噶尔丹,索额图率军攻打、指挥作战,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是有功劳的。
直到1702年,康熙帝带着太子胤礽开启南巡之旅,没想到行至德州时,胤礽突然生病,康熙便召索额图从京城赶到德州照顾皇太子胤礽。
在此期间,索额图朝夕陪伴着皇太子胤礽,细心照顾,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胤礽终于痊愈,索额图与胤礽结伴回到京城。
《清史稿》记载,“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子京师至德州侍疾。”
次年,即1703年,康熙帝降旨逮捕索额图,交给宗人府拘禁起来。康熙在圣旨中说索额图曾经犯下种种罪过,但是都被康熙宽恕原谅,而索额图不但不改过自新,依然我行我素,结党营私,暗中议论国事。
《清史稿》记载,“尔乃怙过不悛,结党妄行,议论国事。”
实际上,索额图的最大罪过是谋逆,康熙帝说“多次重用索额图,但是索额图却不念皇帝恩情,就算是养狗,也知道报答主人的恩情,对于索额图来说,就算是不断多加恩宠,也是没有任何好处和回报的”。
最夸张的是,康熙帝在诏书中直言“如果我没有先发制人,索额图必定会率先动手,这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结果”。
1703年9月,索额图被康熙帝降诏赐死,曾经跟随索额图的“索党”成员们,也受到相应的惩罚。与此同时,康熙帝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全部处死。
索额图被迫背锅、鳌拜死后享功名
也许很多人对于索额图的结局感到疑惑,他为什么会被定为“谋逆”罪,被康熙帝处以灭族酷刑。
直到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康熙废黜,在诏书中提到索额图,说到索额图当年帮助太子胤礽暗中谋划继承皇位的事,这些都被康熙帝提前刺探到,于是直接将索额图处死。
《清史稿》记载,“后数年,皇太子以狂疾废,上宣谕罪状,谓: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
后来,康熙发现众位皇子争夺皇储宝座,异常激烈,亲兄弟拼得你死我活,于是在1709年重新册立胤礽为皇太子。
在这个时候,康熙帝需要为曾经废黜太子这件事洗白,于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索额图的身上,认为一切都是索额图暗中教唆太子胤礽,更夸张的是,太子胤礽也顺势将黑锅甩给索额图。
《清史稿》记载,“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
1712年,康熙帝巡视塞外结束,回到京城的当天,就宣布“将太子胤礽抓起来”。
两个月后,康熙正式官宣再次废黜皇太子胤礽,随后祭告天地。
就在康熙帝心情郁闷的时候,他再次想到索额图,将胤礽烂泥扶不上墙的黑锅甩给索额图,认为索额图当年不断教唆胤礽,逾越身份规制,比肩康熙本人,最后对索额图发出最后的评价: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帝对儿子们争夺皇位的手足相残行为感到愤怒,但也无能为力,没有反思自身的原因,反而归咎在索额图身上,指责他“带坏”太子胤扔,意欲窥探帝位。按照康熙帝的思路和说法,九子夺嫡的始作俑者是索额图,而不是皇帝本人。
反观精心策划才被擒获的鳌拜,他的待遇要比索额图好很多。
当年,康熙帝命人突审鳌拜,最后列举的罪状有30余条,按照清朝律令应该斩首。鳌拜在监牢中求见康熙,想让康熙帝看看身上为救皇太极留下的伤疤,最终,康熙决定对鳌拜免除死刑,只是选择监禁。
在康熙晚年,朝廷已经重新录用鳌拜的后代,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先追封鳌拜为一等公,后再追赠谥号“超武”,享受死后尊荣。
对比鳌拜和索额图,两人对康熙造成的威胁自然是鳌拜更大,但是鳌拜最后没有获得“清朝第一罪人”的荣誉称号,是因为在康熙帝看来,鳌拜是擅权专政,但没有篡逆之举,索额图则被定性为谋逆大罪。
因此,两人的结局也就天壤之别。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阉割,从而在皇宫中服侍皇帝和后宫。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樊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因其背后的复杂人性和权力斗争而引人关注。其中,范雎建议秦王杀白起的事件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是唐朝的两位传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勇气和野心而被载入史册。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唐高宗李详情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他们所在的时代,让人们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是穿越者。其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期的将领灌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长寿而著称。作为刘邦的重要支持者,灌婴在建立详情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中,宋代词人晏殊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和历史记录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作为详情
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来历。其中,马姓的起源和来历尤为引人注目。据历史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姓氏因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闻名。其中,满族的八大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姓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的杰出将领姜维以其卓越的军事详情
在古代,金属不仅是重要的实用资源,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历史上,七种金属——金、银、铜、铁、锡、详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宫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奢华生活的集中地。作为皇家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嫔妃们详情
在古代传说中,夏朝人享有极长的寿命,这一说法流传至今,让不少人对夏朝时期的人类寿命产生了好奇。然详情
霍元甲,作为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精湛的武艺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受人们敬仰。然而,关于他的死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影响着历史进程。张謇便是其中一位杰出详情
在北京郊外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更因其桥上石狮子的数量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四大灵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